中西文论互动中的中国当代文论

来源 :文艺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feng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中国文论在新世纪进入两个十年的今天,如何形成自己的新文论,并参与世界文论的整体建构,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摆在中国学人面前。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向升级演进的新型文论建构,不妨称为中国当代文论。中国当代文论,从根本上来讲,来自中国古代文论,以及中国古代文论在以中西文论互动为根本的中外文论互动的现代性转化。因此,中国当代文论,应从古代讲起。一、中国现代性以来的文论分段与中国当代文论中国当代文论的传统来源是中国古代文论,
其他文献
蓝莓鲜果皮薄、鲜嫩多汁、果实相对较小,采后包装、运输和贮藏不当极易对其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制约了蓝莓产业的发展。本文就近年来蓝莓采后包装、运输与贮藏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蓝莓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正>为验证沈阳丰恒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应用效果,特在凤城市蓝莓(蓝丰)生产中进行试验示范,为当地农业生产、土壤改良提供依据。2020年,在蓝旗镇的蓝莓(蓝丰)上安排田间试验,试验报告如下。1凤城土壤养分概述为了摸清凤城市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的本底值及其分布变化规律,自2005年以来,连续多年多次对采集的土壤耕地样品进行土壤养分含量测定,并分析其规律性。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土壤有
期刊
新媒体背景下敦煌文化的IP形象除需具备个性化、形象化、互动性等特点外,还需全方位展现敦煌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文化因子。敦煌IP形象不仅是视觉印象,更是一种从二维到三维、从静态到动态的全方位的艺术形态。敦煌IP形象的空间表现可结合现代多媒体等多种平台,让观众在视觉与触觉等感官空间中,获得艺术参与感,从而提高文化传播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要拓展小学语文学科的课程功能,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在课程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语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做好德育的渗透,以此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较强的语文能力,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基于此,本文针对德育在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探索,并就当前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目的:了解当前护理院医务人员的中医药认知与适宜技术掌握情况。方法:于2021年10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10家护理院,并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0家护理院的40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6.2%的医务人员认为护理院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未来前景非常好和较好,72.7%认为护理院开展中医药服务的疗效非常好和较好,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对护理院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未来前景和开展中医药服务疗效的看法差异无
德育在教育中处于首要地位,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有道德的人。德育能力也是全科教师除了多学科融合能力应该具备的重要岗位能力。以成果为目标,构建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中的德育内容体系、培养路径和方法策略以及培育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在提高全科教师思想道德修养的同时培养德育能力,从而铸造和培植青少年优秀的灵魂和良好的品行,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做贡献。
敦煌莫高窟艺术中的敦煌飞天形象汇聚了我国壁画艺术千百年来的艺术精髓。飞天艺术的和谐感、传神感、气韵感、意境感和崇高感皆体现了其极高的美学价值。运用敦煌艺术美学理念与感性工学方法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美学理念为自变量,以审美感知、创新意愿为因变量,构建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艺术与设计群体,各美学理念对不同群体的审美感知与创新意愿存在明显的区别。研究内容可以为传统文化创新定位与设计策略提供
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美的艺术”在西方产生、演进、成型,艺术分类成为其中的重要主题。这一从中世纪艺术体系到现代性艺术体系的转型,是在对美的现代性追求中产生的,其艺术分类的演进历程经历了以瓦萨里为代表的“心创艺术”到18世纪巴托的“美的艺术”、再到19世纪黑格尔作为“美的艺术哲学”的美学的三段演进,最后在19世纪末由文学和戏剧的独立而完成。这一不同于前现代泛艺术的艺术分类体系,又对后来艺术分类体系
<正>MLED业务成为新的增长引擎。2020年10月,时任京东方科技集团执行副总裁的张兆洪,接到一个新任命——掌舵京东方科技集团的Mini/Micro LED事业,在京东方的“1+4+N”事业架构中被称为MLED业务。MLED业务分为直显和背光两项,行业的上下游资源基本与显示LCD面板行业重合,
期刊
装饰艺术视角下隋唐飞天造像的美学分析,通过对隋唐时期飞天造像的装饰艺术组分的分析,梳理飞天造像的装饰艺术的美学展现。从现存飞天造像的分布出发,装饰艺术对“飞天”这一佛教造像含义、职能给予创造性的解答,通过飞天造像造型、布局、色彩、内在神韵的表达,解释飞天造像与隋唐装饰艺术美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揭示隋唐时期敦煌飞天造像的装饰艺术美学上历久弥新的本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