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830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技术实践应用的重要方面,目前整合研究的角度多是多样,导致教师对整合概念产生误解,在实际应用时不知从何入手。如何才能使教师正确看待整合?什么样的整合策略才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师实践?虽然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学校教学实践中起到推动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出现了种种误解和操作误区,使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一、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误解
  
  在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更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它包含在学习情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质疑、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提高判断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多个方面。但一些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只要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说多做就是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观念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素养观
  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和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与能力,这些能力的综合体现才是全面的信息素养。在一些课中,教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搜索引擎找到某些资料”,认为这样就能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还应注意训练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
  2.学习主体观
  在新型的教学环境下,教学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这是大部分教师能做到的。然而,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这种极端化的倾向导致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不仅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而且传统教学中教学任务的完成、必要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都丢失殆尽。
  
  二、对教师主体地位的误解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中学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要定位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中学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尤其是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自制力有限,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更加重要了。
  1.片面追求情境创设
  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但一些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教学情境创设的内涵,过分追求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如果没有多媒体的支持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可以有多种方式。适当的多媒体材料可以辅助实现创设情境,教师的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想象、生活实例列举等都可以创设情境。在创设学习情境时,情境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
  2.片面追求热闹
  恰如其分的课堂活动能使教学重点、难点得到更有效的解决。然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花了很多力气设
  计的活动,只重视活动形式,而忽视活动效果。
  
  三、学习资源的误解
  
  1.过分依赖网络资源
  从来就不存在万能的媒体,网络亦然。作为提供学习资源来讲,网络不是唯一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它资源可以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有很多,如教科书、教学挂图、教具模型、图书报刊、影视广播、网络、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等都可以作为课程的资源。因此,对于资源的调用不应只局限于网络资源的查询。教师要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为教学服务。
  2.过分依赖素材资源
  一些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上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学生获得的都是无层次、不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这与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要求是不相符合的。
  
  四、对技术支持方面的误解
  
  1.过度依赖技术支持
  这种现象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硬件的过度依赖。一些教师上对外公开课时怕网络出差错,若出错,课上就没办法完成教学内容。而这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种种硬件环境的制约,出现无法按已定教学设计方案进行的现象在所难免。二是对于计算机教师的过度依赖。一些教师认为计算机教师理所当然要包办与计算机相关的一切工作,这是一种误解。
  2.技术特色组合不当
  视频投影仪、实物投影、液晶投影、无线传声器、背投式电视等媒体进入课堂后,教室往往立即被先进的设备武装起来。而大部分教师对这些设备的特点、优点、缺点一知半解。因此,他们无法把这些媒体或技术很好地组合起来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导致技术特色组合不当,教学应用程度较低,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就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初高中化学教学 衔接 教材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化学课程相比,高中课程的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很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高一学生还未走出初中教学的模式,仍在用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面对高中新课程。我们必须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并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
期刊
教学中的“讨论”在我国古已有之。古人主张做学问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班级内的讨论是班级成员之间的一种互动方式,他们交流的观点,以形成对某一问题一致的理解、评价或判断。作为一种教学行为方式,讨论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以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为话题,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意见交换、经验共享、言语交流,而求得共同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一、讨论的意义
期刊
新疆地域辽阔,气候多变及地理景观多样,宿主动物及媒介昆虫种类众多,会有较多种类虫媒病毒病存在。另外,新疆国境线长,周边接壤的国家多,边防口岸多,有重要的国境公路、铁路
摘 要: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各有利弊,教师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难于理解的生化概念机制通过图像、图片、数据及动画等结合融为一体,直观地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多媒体教学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关键词: 生物化学 传统教学 多媒体有机结合    我国的现代教育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
期刊
新的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讲求实效,提高效率,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增效率,提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意识,抓住基本环节,重视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目标明确教学才
期刊
英国课程学家斯腾豪斯(L Stenhouse)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念,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现在,“教师即研究者”已经成为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即研究者”的早期倡导者布克汉姆(Buckingham,1926)也指出:事实上,教师研究并非专门领域,而是教师教育实践的一种方式和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态度。当一位教师走进教室,尽管他所要教授的知识是他早
期刊
摘 要: 本文就电脑辅助设计教学与市场实践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教学 应用    网络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计算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思维方式,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当然,计算机也影响了设计领域,带动了艺术设计的发展,带来了观念的更新。  计算机的电子教学给设计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绘画用到纸、尺、鸭嘴笔、圆规、针管笔、水粉、马克笔、喷枪等多种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