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架设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f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打通学生与数学间的通道,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通透起来?笔者认为,可借用情境,架设数学与学生经验的桥梁,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体验”是行动上的参与,“感悟”是进行着的思维活动。置身于情境之中,学生能自觉展开数学感知、思维和想象,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一、生活融入,建构情境数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但是,数学教材知识常是一种“结论性东西”,因而与学生存在天然的“隔阂”。结论性数学知识,犹如“脱水蔬菜”,如果直接呈现,学生就难以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因此,数学教学应当通过情境,链接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到数学知识的源头处去探寻。
  在教学中,教师既可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创设情境,也可激发学生经验想象创设情境,还可用问题激发学生生活化思考创设情境。如教学“面积单位”,当学生已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后,教师就可就地取材,让学生借助自身的手指甲、手掌心、小纽扣等的面积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当有生活经验融入,学生对面积单位就会建立印象,当学生遇到相应问题时,他们总会想一想:是一个指甲还是一个手掌心的大小呢?是一个手指头还是一个拳头大小呢?用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创设情境,能让数学知识变得可触可感。
  小学生特点是注意力不易集中,有意注意时间不能维持多久。如何吸引学生眼球,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印象显得非常重要。用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用学生可触摸到的事物创设学习情境,不仅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更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
  二、活动感悟,建构情境数学
  马克思说:“活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学生喜欢在活动中认识事物、认识世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正如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和结果,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数学教学必须借助活动,让学生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脑思考,从而形成学生具身认知状态。比如教学“认识厘米”,教师要让学生积极活动起来。1厘米有多长?可以让学生比划。通过比划,建立“厘米”概念表象。如何运用“厘米”这个单位,引导学生度量物体长度?学生需动手操作,将1厘米小棒一个个串接起来,从而建构“厘米尺”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运用“厘米尺”测量物体、图形长度。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从“0刻度”开始测量,有学生不是从“0刻度”开始测量。那么,如何读出物体或图形长度?在不断操作、反思、审视中,学生不仅认识了厘米,而且学会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与其他技能学习不同,学生数学学习目的不仅是学会知识,更是利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是依靠强化记忆培养出来的,而是需要学生观察、思考。借助手脑并用的“做中学”,学生不仅能建构知识,更能灵动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借助数学活动,建构情境数学,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积淀学生数学基本活動经验。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数学新知与旧知间的主要矛盾,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导学生的数学认知,不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
  三、应用感悟,建构情境数学
  李吉林老师说:“儿童的潜能和经验要通过他们自身活动,在与社会、与文化相互作用的情境中来实现。”“广阔的野外天地是学生活动与施展的自然舞台。”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从而建构现实的情境数学。应用感悟,不是机械地将课本数学移植到自然、活动中,而是要拓宽学生数学学习空间,拓展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范围和渠道。
  比如在教学“比例”相关知识后,笔者在课堂上创设应用化情境,要求学生绘制校园平面图,并且要求学生思考:绘制校园平面图首先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兼顾哪些因素?如此,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纷纷运用数学知识出谋划策。有学生说,要知道校园各个楼房、操场的占地面积;有学生说,要关注校园各个楼房、操场、功能室、食堂的位置关系;有学生说,要准备测量工具进行实体测量;还有学生说,要知道绘制图纸张的大小,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绘制的比例……通过数学应用,学生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将生活知识数学化,从而培养应用数学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在测量中,学生还用上了指南针、卷尺、测绳等仪器。通过测量,学生在方格纸上绘制出校园平面图,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更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是从课本到课本的简单活动,而应当在实践、应用中感受、体验。通过实践,让学生在情境中张开翅膀,积极猜想,从而在应用中生成数学学习的能力。
  情境构筑了学生与数学间的桥梁,是联结数学与生活的纽带。只有借助情境,才能真正让学生数学思维活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活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陈尚义小学)
  责任编辑:胡波波
其他文献
幼儿因其年龄比较小,所以较为爱玩,而区域活动与幼儿这个特点刚好符合,可以对他们动手的需求有较好满足,同时其也是幼儿园开展个性化教育以及推动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渠道.但
期刊
小学英语课后作业多以“非书面”的听读作业为主,而小学生的学习自制能力较差,他们有时会有“偷工减料”的现象,再加上有些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因而不能很好的进行监督,教师
目的 评价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初步效果.设计 前瞻性干预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表征工具,它借助于人们大脑思维中的联想作用,协助人脑在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由此来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运用在发散思维、强化记
期刊
计算机在中职学生的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笔者通过访谈法,分析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如何对中职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基于此,笔者提出将翻转课
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新概念、新课标的要求和章程,阐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应对策略.
有一句名言:“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以替代的重要形式”,由此可见合唱在教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开展合唱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合唱知识,还能够
为了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自制玩具活动.通过营造良好的自制玩具活动氛围,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本文具体论述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途径,旨在促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儿童的学习基于直接经验,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从生活场景、游戏材料、教学情境等方面渗透数学教育,为幼儿营造自主学习
期刊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幼儿的认知能力,对幼儿的创造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幼儿园对于幼儿的音乐教育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学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