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并轨改革后学生管理与教育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ua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招生并轨使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性,也出现了学费负担与就业困难等新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并使学生更好的发挥自主性学有所成,并成功就业,就需要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有新的认识。本文介绍了招生并轨后新环境的特点,并对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学生的教育管理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招生并轨 改革 学生管理
  中国分类号:G473.2
  0. 引言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接受大学教育,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我国招生并轨改革的帷幕。《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技工学校收费改革和毕业生就业之都改革,逐步实现学生缴费上学,大学生自主择业制度。在新的制度下,各大高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高等教育学这,就应当顺应种变化,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1. 新制度下高校生活特点
  招生并轨改革指的是招生计划行事和录取办法改革,主要体现在将招生计划分数线从以前按两种不同招生计划划分的两条,改为一条分数线,在同一地区实行同一录取标准,招生从“双轨”变为“单轨”,从事实现招生并轨。招生并轨的核心是分数线唯一,自费上学,自主择业,因此校园环境相比以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开放的受教育方式
  由于自费学习,自主择业,学生的选择范围扩大了许多。从外部环境看,学生和社会联系更加紧密,学生可以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将实践与学习结合起来。例如勤工俭学,做家教,参加歌舞表演,Cosplay等社会活动,学生接触的社会生活面大大增加,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内部环境看,学生所学内容的选择面扩大许多,增加了主修辅修制、二学历制、双学位制等多种受教育方法,开放的受教育形式让学生能充分选择自己喜好的专业与学科,真正做到学有所精、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1.2多层次的能力需要
  自主择业制度导致学生需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来调整自身能力。企业需要员工有过硬而丰富的知识,毕业生就不仅需要学好专业知识,还需要对经济、文化、社会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企业需要员工具有综合又实用的能力,就要求毕业生具备组织能力、创造能力、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等。总而言之,对于越来越复杂的就业需求,学校的教育也应顺势而变,对学生开展全面综合的素质教育。[1]
  1.3新体制下需要新的制度
  新体制给了大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就应有一套完善的新制度与之匹配,才能使其走向正轨,发挥最大的实力。新制度需要点面结合,面面俱到,既有整体的概括,又有细节的说明。例如,实行学分制,首先要说明其核心内容:学生在修满学分后方可毕业;接下来对得分来源、的分标准、提前毕业说明等细节进行阐述。同时,新制度还应具备适应性和灵活性,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1.4对学生自律自主性的重视。
  新的制度下,学生的学习很多情况下不是按照一个稳固的班集体来进行,而是根据选修课和二学历等的不同显得松散开放,这给班主任的管理带来了困难,也对学生的自律自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必须纳入高校教育章程。
  2. 改革后学生教育管理办法概述
  2.1完善奖学金、助学金等辅助措施
  新体制下,自费上学虽然使了一部分学生免受高昂学费的困扰,但是也使得一批学生因交不起调整后虽然下降但依然不菲的学费。这就需要出台新的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制度。具体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1)国家专项奖学金:学生自愿申请,享受该奖学金的同时学生需明确自身承担的义务并签订相关合同。毕业后按合同规定前往国防建设、国家重点项目建设、边远地区建设、基础学科建设或某些艰苦的工作,工作年限满后允许调动。[2]
  (2)单位专项奖学金:学生自愿申请,单位或企业设置的专项奖学金,享受该奖学金需与用人单位达成协议,毕业后到用人单位工作一定年限,期满后允许调动。
  (3)助学贷款与助学补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可申请,申请时需出示证明家庭条件的相关证明,享受助学补助每月可按国家与学校规定领取补助金,享受助学贷款在毕业后按期偿还本息。
  (4)优秀奖学金:学业优异的学生可申请。只有成绩达到学校奖学金享受标准,方可享受该奖学金,按照成绩可分为一二三等,各奖励不同数额金钱,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2.2建立完善新型受教育制度
  学分制、主修辅修制、选修制、二学历制等应尽快完善。学分制可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动力,促进他们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增强目标性;主辅修与选修则能扩大学生知识面,鼓励他们学习跨学科跨专业知识,使文理工商互相渗透,帮助学生成为复合立体的人才。
  2.3进行毕业生就业指导
  自主择业的改变,使毕业生并不能通过分配获得稳定的工作,而需要通过自身能力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对于此前从未面临过这类问题的毕业生,学校有必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人才培养面向市场、适应社会: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应改变原有机制与模式,主动向市场经济靠拢。为此,要关注就业市场的最新变化,了解人才需求量的潮起潮落,明确就业形势的发展规律。由于高等教育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而经济与科技发展又日新月异,学校更要做好就业预测工作。同时,社会注重的是实践与技能,学校人才培养也应改变侧重点,增加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3]
  (2)开设就业指导课,建立就业咨询中心:就业指导课就是向学生传授如何就业的课程,它能帮助学生明确当前就业形势,理解现阶段所学知识的用武之地,并明确如何取悦用人单位,增加自己被选中的机会。就业咨询中心则可以向学生提供最新的人才市场变化趋势,指导他们求职技巧,介绍面试经验,帮助毕业生顺利完成就业。
  3. 结语
  总之,从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受教育制度以及就业指导制度的完善三个方面,就能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招生并轨改革后新形势下的社会大环境,帮助他们摆脱不菲的学费完成学业,自主学习跨学科跨专业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了解就业技巧并成功就业。希望本文对改革后学生管理与教育有所帮助,更希望大学生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更好的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參考文献】
  [1]高翔.人本主义教育观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科学探索(下),2011,14
  [2]项中 梁志雄.高校扩招后学生管理工作的探索[J].首席医学网,2010,05
  [3]刘炳贵.关于高校招生“并轨“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学,2010,09
其他文献
【摘要】近几年,随着文化课的所占学生学习比例越来越重,学生对体育课存在很重的厌学情绪,而学生在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感到枯燥甚至是反感。而这就成为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师生和谐关系的直接原因,也因此促进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成为现阶段迫切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学体育;改革;兴趣;教学方法  中国分类号:G633.9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对此深有体会。体育训练,是苦差事。
摘要: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工作已逐步展开,并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改革,政治课教材的内容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形式多样化,手段现代化,不仅强调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而且注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对政治课的考核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革。当然政治课的教学改革要进一步深化,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
摘要:素质教育从提出到现在,在时间的发展中,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旋律。体育课程作为高校必修课程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逐渐成为21世纪最具现代化的课程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体育课程在改革中的基础,并在原有教学模式中进行改变,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化的安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