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壁管排T型三通焊缝热处理工艺分析及应用

来源 :电力勘测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ntentwc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火力发电厂锅炉水冷壁管排T型三通位置的焊缝热处理难度较大,通过现场实践和分析开展水冷壁热处理工艺相关实践工作,对T型三通焊缝采用履带式电加热器上下对称布置来处理位置结构复杂的管屏.针对热处理过程中出现的管屏局部温度偏高或偏低等问题,分析后通过合理布置控温热电偶和测温热电偶位置,使热处理各区域温度分布均匀,结果显示热处理后的焊缝及两侧母材硬度数据合格,该热处理工艺在后续工作中加以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为研究自主开发的ASP-3000型便携式紫外烟气分析仪的环境适应性与稳定性,在实验室和现场分别测试了分析仪的零点飘移和量程飘移,并在实验室测试了示值误差,现场测试还与德国进口的采用红外光谱原理的烟气分析仪进行了比对。测试结果表明,环境温度、湿度从5℃、50%RH变化到45℃、93%RH情况下,SO2、NO的零点飘移最大值分别为0.15μmol/mol和0.04μmol/mol,量程飘移最大值分别为-0.37μmol/mol和-0.87μmol/mol,示值误差最大值分别为0.24μmol/mol和-0.9
以114 m跨门式干煤棚网壳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 GEN有限元分析程序研究该结构的稳定性能.考虑载荷的作用方式及结构的初始几何缺陷等因素对网壳稳定性能的影响.分析研究表明:满跨活荷载分布下结构的屈曲因子最小;网壳的极限稳定承载力随初始几何缺陷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初始几何缺陷情况下,结构失稳时的变形形态基本一致,都为网壳结构平面内失稳;对于本网壳结构,初始几何缺陷取为网壳跨度的1/300时,结构的荷载系数为16.24.
结合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杆塔基础受力特点,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等技术文件,从PHC管桩基础设计涉及的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桩身抗拉强度承载力、桩与桩的接头方式、桩与承台连接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PHC管桩应用过程中应重点计算桩—桩接头构件、桩—承台接头构造等部位的承载性能,提出一种桩—承台采用机械连接锚筋的设计方案,并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受力分析,为PHC管桩基础在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支撑.
针对LNG接收站取水问题,创新采用海水耦合利用方案,提出虹吸引水设计,重点介绍虹吸引水设计中的真空计算过程,经现场实际运行数据验证,解决LNG接收站从已建电厂取水难的问题,实现电厂温排水和LNG接收站冷排水的耦合利用,为LNG接收站和电厂带来显著的效益.
结合具体脱硫系统改造工程,以原电厂的水文条件及循环水系统的设计方案为基础,根据海水脱硫系统的用水要求,分析海水脱硫工艺对直流供水系统的影响,在满足电厂安全运行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利用循环水系统已有建(构)筑物,提出高程系统的优化方案,既实现循环水系统的节能优化,又避免大范围的循环水系统改造,同时降低改造工程的投资.
为确保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出线竖井混凝土衬砌施工实时可控、物料供应安全高效、平台空间利用充分,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工程施工,进行大断面多格型深竖井混凝土施工专项研究.在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出线竖井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用滑模姿态实时监控,载人、载物提升系统改造,物料系统不间断供料,滑模空间最大限度优化创新手段,研究得到大断面多格型深竖井混凝土滑模施工技术.应用实践表明,该技术能够保证滑模运行姿态实时可控,载人和吊物互不干扰,解决混凝土堵管、破管及骨料分离问题,测量监测不再占用衬砌直线工期,最大程度满足滑模施工平台操
某火电厂内升压站采用1000 kV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及1000 kV主变压器的方案,介绍该工程中1000 kV主变运输及卸车、主变安装、GIS安装、GIS防尘安装管理等现场安装技术,提出主变运输卸车与其它施工工序交叉的控制措施,以及利用多级防尘措施及防尘房进行GIS防尘安装作业,从而使安装工作顺利进行,为工程投运提供保障.
针对某火力发电厂运行13万h的12Cr1MoVG高温过热器管爆管的问题,对爆口管及相邻管取样进行了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及金相组织检验等试验分析,得出了过热器管爆管的原因。爆口管及相邻管弯头、弯头附近的进口侧及出口侧,显微组织均为铁素体+碳化物,珠光体球化级别已达5级,组织严重老化。管子内壁氧化皮厚度较大,其中,爆口管出口侧、相邻管出口侧和相邻管弯头的内壁氧化皮厚度分别已达548μm、516μm和583μm。根据管子内壁氧化皮厚度与运行温度的关系及氧化皮厚度测量数据,参考DL/T654-20
采用某燃煤电厂1000 MW机组实际运行数据,通过机理分析SCR出口NOX浓度与脱硝效率的各主要影响因素,使用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建立SCR出口NOX浓度和脱硝效率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建立的SCR出口NOX浓度和脱硝效率预测模型的精度高于传统的RBF、LSSVM、RNN和LSTM模型,分别达到99.52%和99.63%.
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作为中深层地源热泵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换热性能的高低与否将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投资回报.该文建立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内、外非稳态传热模型,描述井孔内外的传热过程,并以天津市某工程为依托,结合现场实测数据,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基于验证后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内外管径比对套管式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出水管管径比的增大,换热器的进、出口温差和换热功率也明显增大.需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管径比使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性能达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