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发病机制和病因病机探讨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d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723-01
  【摘要】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LEAD)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动脉的狭窄甚至闭塞,使下肢组织出现急、慢性缺血症状的疾病,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局部体现。本文就其发病机制和病因病机做一探讨。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 发病机制 病因病机
  LEAD的西医发病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可能与骨代谢有关;而中医认为LEAD以脾肾虚弱为本、感受寒邪为标,导致血脉瘀阻,脉道不通,血行不畅,气血凝滞、经脉阻塞,肢体失养而致病。
  一 下肢动脉硬化新的发病机制研究
  LEAD是指由动脉粥样硬化(AS)導致的周围血管病变,AS历来研究主要集中在脂质浸润、炎症、内皮损伤、单核-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学说等。有学者研究认为骨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关系。
  研究表明[1],AS和骨质疏松不仅与年龄有关,且治疗学、细胞生物、流行病、血管及影像学证实AS和骨质疏松有共同的发病机制。研究还发现,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ACS病变(粥样斑块、内中膜增厚)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同时,在AS人群中,骨密度随着AS程度加重会更加明显的下降。
  其中护骨素对AS发病机制有较多的影响。 护骨素由间质细胞前体及成骨细胞生成,竞争性的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因子受体与受体配体结合,并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活化,且抑制成骨细胞所诱导的成骨细胞前体分化及存活和融合,诱发破骨细胞凋亡。研究发现,剔除护骨素基因小鼠会同时有严重的动脉钙化及骨量的丢失;研究还发现,护骨素因阻断成骨和炎性细胞因子分化,起到抗AS作用。但过高的护骨素表达又可促进AS形成。目前主要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护骨素[2]。此外, 1,25-(OH)2D3、甲状旁腺素、甲状旁腺相关肽、未梭化的基质Gla蛋白、骨桥蛋白浓度的增加均会导致骨质疏松和AS的发生。
  二 LEAD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根据症状,LEAD中医为脱疽、脉痹范畴。《内经》一书有关于脱疽[3]的最早记录,《灵枢·痈疽》曰:“发于足趾,名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灵枢》云“有一脉生数十病者,或疼、热、寒、痹,变化无穷,皆邪气之所生也”,在《丹溪心法》有“内有血热之变,再受寒冷外搏而凝涩”;《内经》曰:“邪客于皮毛,入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脉痹[4]一词,首见于《素问·痹论》曰:“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以夏遇此者为脉痹”。《素问》曰:“脉涩曰痹”。而痹“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脉为气血通行之道路,为血府,脉痹之意为血脉闭阻不通。”《圣济总录》言:“脉痹特征即脉络痹阻气血不通。”由此可推论出瘀血贯穿整个LEAD发生发展过程,病机重点为“瘀”。LEAD多见于老年人,其先、后天之本已亏,脏腑功能渐衰,多呈脾肾两虚,而虚者又易感邪致病,邪滞瘀结,发为本病。
  由此可见,LEAD的发病机制与骨代谢有一定关系,LEAD的病因之内因为脾肾虚弱为主的脏腑功能减退,外因为感受寒邪居多的外邪入侵;病机为在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下导致血脉瘀阻,脉道不畅,气血凝滞、经脉阻塞肢体失养。
  故提示通过中医补益脾肾、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方法可能缓解LEAD的临床症状;骨代谢与AS关系已有较多基础研究,纠正骨代谢是否对改善LEAD患者的预后及不良事件发生有待临床资料进一步完善。基金项目来源:上海市卫生局科教处课题(30304113415)
  参考文献
  [1] 姚麒 骨质疏松与动脉硬化的研究现状[j] 医学综述 2011.17(16)2430-2435
  [2] Mary M. McDermott, MD Relation of Interleukin-6 and Vascular 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 Levels to Functional Decline in Patients WithLower Extremity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1,12(5)1395-1399
  [3] 谢宇霞.谭达全.郭春秀.杂合以治理论在脱疽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2)
  [4] 齐丽娟1,于建国2 指导:陶汉华.动脉粥样硬化症从脉痹论治探微[j]山东中医杂志.2010.5 .vol.29(5).31-3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 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718-01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失眠的各种原因,针对各种原因给予相宜的养生护理措施。方法:将人体的五脏六肺,随着24时辰的变化所表现的不同状态来剖析失眠的四种原因。并分析不同原因,给予相宜的养生护理指导。结果:通过随访,住院的失眠患者94%得到了治愈。结论:失眠的养生护理方法得到患者的好评,对人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720-01  说起丹药来,大家往往总是想到传说中具有长生不老作用的金丹,这与道教文化的传播有密切关系。其实早在道教产生之前,服食丹药的现象就已经存在,只是还比较分散。道教产生以后,炼制丹药成为道士的专属工作。这期间,一批既懂道术又通医术的道士也加入了炼丹的队伍,于是丹药的医疗价值被逐渐挖掘。其后经过明代道医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716-02  【摘要】医学免疫学理论性强,名词概念抽象难懂,内容深奥。我室在免疫学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民办高校;教学改革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必开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学科理论性强,名词概念抽象难懂,内容深奥。尽管我教研室在免疫学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教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715-01  【关键词】 失眠/中医药疗法  失眠,又称不寐,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有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也有时寐时醒等,重者整夜不能入眠,久之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健康。  失眠在《黄帝内经》中称为“不得卧”、“目不暝”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715-02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颅脑损伤患者与精神障碍之间的相关性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342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患者的头部行CT扫描检查,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估测试,并对精神障碍与颅脑损伤部位、程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713-01  【摘要】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广安市广安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的既往病史、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入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TOAST分型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3783(2013)11-0704-01  【摘要】八年制医学生培养要求在临床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以后的临床工作及未来做到可持续发展。“典型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把选择整理和加工后的典型病例,用恰当的方式,运用在理论授课和见习、实习课中,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发挥以教员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作用,尤其适用于八年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714-02  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又名疣状胃炎。是一种具有特征形态学表现的慢性胃炎。内镜下存在再发性或持续性的胃多发性糜烂,原因不明。糜烂呈特征性的疣状——伴或不伴中心凹陷或糜烂的圆形或椭圆形小隆起,直径多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1.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718-02  【摘要】冠心病是当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对较高的疾病之一,而且由于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所以它的诊断需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多种辅助检查设备才能完成,冠心病的治疗目前有三个方向即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本文概述了当前冠心病的一些常用的诊断手段,并对冠心病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717-01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59.42%,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而且阻碍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增加了病死率[1-2]。有关PSD发生的生物学因素,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研究旨在从心理学角度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