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配合指导幼儿“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有效策略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fis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条件的总和。随着知识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环境与资源问题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如何从小让幼儿懂得并学会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已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然而,要从小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素养,单凭教育机构一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与家庭的密切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出的:“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几年来,在幼儿环境教育的实践中,我园注重与家庭教育紧密配合,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并探索出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与园本课程紧密联系,是家园配合指导幼儿“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主要途径。
  
  将环保教育渗透于课程之中,与园本课程紧密联系是我园开展研究的主要途径。迄今为止,我园共编制了27个与环保教育有关的主题活动,其中包括小班的《爱护小动物》;中班的《美丽的花》、《节约用水》;大班的《环保小卫士》、《冬天探索家》等。以上主题分别通过环境创设与活动区活动、生活活动、集体教育活动、户外活动、家庭与社区活动等一日活动各环节进行渗透,分析以上主题,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注重家园间的配合
  在开展课题研究时,我园注重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利用宣传栏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通过开展“比一比谁最会利用废旧物——家庭环保制作比赛”、“碧海蓝天好家园——幼儿环保美术作品展”、“环保故事比赛”等,达到了家园共育的目的。
  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我园十分注重家长的参与性,引导家长与教师共同成为课程实施的主人。如,在主题活动《可爱的小金鱼》进行到系列活动之三:《给小金鱼换怎样的水最安全》时,经过讨论孩子们得出了四个意见:雨水、矿泉水、自来水和海水。老师将孩子们的讨论结果展示在互动墙饰上,并请家长帮助准备四种水。有的家长说:“这样不太好,如果小金鱼在海水里死掉了,孩子们会多难过呀。这样做不人性化,也不利于孩子们环保意识的形成。”家长们的建议引起了老师的思考。
  于是“给小金鱼换怎样的水最安全”金点子征集出现在了互动墙饰上。家长们都非常踊跃地参与征集活动,经过研究,家长和老师创编了故事并制作了生动的课件,组织了一次集体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故事直接了解小金鱼适合在怎样的水里生活。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尤其令我们欣慰的是家长深层次的参与到我们的课程之中,开始成为课程实施的主人。
  
  2、注重随机的教育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园注重抓住点滴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如:我园有一个美丽的池塘,池塘里养了许多金鱼,可我们发现一到离园时间,幼儿便往池塘里扔石子;为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我们创编了童话故事,利用周一例会的时间讲给幼儿听,孩子们被故事中的情节深深感动,纷纷表示要用实际行动留住小金鱼,自此以后,再也没有幼儿往池塘里扔石子,每当教师带领幼儿来池塘散步,孩子们还喜欢蹲在池塘旁边与小鱼说说悄悄话呢!美丽的池塘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鱼儿在水中快活地游着,看着孩子、看着鱼儿,我们禁不住被这种和谐所感动。
  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将这种随机教育的方法传递给家长,并请家长创造性地采取幼儿能理解的方法进行引导。当幼儿就餐碗里出现剩饭时,家长会给幼儿朗诵《悯农》,引导幼儿节约粮食;当幼儿采摘公园的花朵时,家长会以夸张的手法模仿小花悲伤的样子,引起幼儿的关注……在随机教育中,不但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闪现着家长与教师教育幼儿的智慧。
  
  3、注重实践性的活动。
  在每一个环保主题活动设计中,我们都精心设计了实践性的活动,因为在长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听了环保教育容易扔掉,看了环保教育容易忘掉,只有亲自去做,才容易记住,并慢慢转化为一种内在的素养。因此,注重实践性便成了我园开展环保教育的一种追求。如:在《小树伴我成长》主题活动设计中,我们与家长一同带领幼儿为社区的小树浇水、亲手为小树制作保护树木的标志等等;为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情感,我们带领幼儿捡拾社区的垃圾;为培养幼儿节约资源的品质,我们积极开展环保小卫士、节约小标兵评选活动,引导幼儿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粒米。另外,在旧电池回收、拒用一次性筷子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4、注重与活动区的结合
  在种植区中,我们开辟了绿色种植园,发动家长与幼儿从家中带来各种植物,引导幼儿种植大豆、花生,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变化,照顾植物的生长。在美工区中,引导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教学玩具,在动手操作中,幼儿感受到废旧材料再利用的好处,达到了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目的。
  
  二、与环境日紧密结合,是家园配合指导幼儿“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主要方法。
  
  经过学习,我们掌握了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节日,如:“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4月7日世界卫生日”、“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等,这些节日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证明,通过这些节日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既可加大幼儿的实践机会,又可加强家长的直接参与,有利于活动的进展。
  2005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幼儿园全体教师、幼儿及家长200余人前往青岛五·四广场,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绘环保家园百米长卷绘画”活动,幼儿与家长共同绘制了“保护树木”、“小鸟的家”、“不做漏嘴巴”、“快快关紧水龙头”等涉及到保护植物、保护动物、珍惜资源等多个主题,此活动组织有序,成果显著,6月6日,《青岛日报》、《半岛都市报》分别就此活动给予了报道,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06年3月22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水日”,主题是“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全体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围绕“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这一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绘制“节水宣传画”、“节水标志”;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自来水是从哪儿来”的探究活动;发放节水倡议书;创编“节水歌谣”;配备废水回收桶等。活动之后的“节水小卫士”评选更是吸引幼儿,通过活动大大增强了幼儿与家长的节水意识,使“节约用水,人人有责”深深扎根于幼儿心中。
  2006年3月23日,结合世界气象日,我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与幼儿一同创设了“气象预报区”,每天由幼儿扮演气象娃娃向大家预报天气并进行友情提示;又如:开展体育游戏《大风和树叶》来感知天气与人们的关系,使孩子们知道地震、海啸、龙卷风、沙尘暴等都是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多植树、减少开采煤矿与石油、减少汽车废气排量等来预防。另外,世界无烟日、植树节、爱鸟周等与环境有关的节日,我园与家长一道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增长了幼儿的环保知识、提高了幼儿的环保行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构建环保式家庭是家园配合指导幼儿“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根本保证。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我们深深认识到了这一点。为摸清家长在配合指导幼儿“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方面存在的误区,我们首先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家长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第二个问题是家庭成员间环境素养不平衡,存在差异性。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构建环保式家庭工作势在必行,为开展好这一工作,我园着重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家长加强培训。我园通过宣传橱窗、专家讲座、网络联系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尤其是对环保意识不强的家长,我们采取小品表演的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的环保问题编成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请他们看后进行评析,有效地促进了家长环保意识的提高。二是与家长签订环保公约,公约强调家长的言传身教,要求幼儿与家长一起保护幼儿园的环境,家长接送幼儿离园时,不在幼儿园吸烟、逗留,不在幼儿园内吃零食、不乱扔果皮、纸屑等。三是开展环保家庭的评选活动,评选面向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尤其看幼儿的发展状况;为进一步肯定、鼓励幼儿的环保行为与文明素养,幼儿园启动了“环保小卫士”、“文明小使者”评选活动,对于能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幼儿充分肯定;在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上为小名星颁发绶带,并请家长总结幼儿发展经验;通过家长会、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有效促进了幼儿环境素养的提高及环保型家庭的建立。
  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是一个永久的话题,也是一项需要家园密切配合的系统工程。培养幼儿良好的环境素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工作实践中,我园只是做了初步的尝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潜心研究,认真钻研,为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幼儿而加倍努力。
  
  (作者单位系青岛市四方区教工第三幼儿园)
其他文献
所谓的家庭学校教育(Home Schooling)虽然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界定,但一般都界定为:是指学龄子女在家庭学习的一种学校模式,即学龄儿童不在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接受教育,而是在自己家中接受符合条件的父母或专门教育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指“由父母或监护人在家里而不是在学校对学龄儿童进行的教育”。把家庭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形式的美国,自于20世纪50、60年代起
期刊
“将心归家”重振家庭理想建设和谐家庭中美高级专家论坛于11月2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论坛由北京关爱家庭中心主办,美国爱家协会和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闽浙皖赣四省九市区域教育持续发展合作委员会和浙江省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为本次论坛的支持单位。  参加此次论坛的领导、专家包括全国政协委员、新华社原副社长徐锡安,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新闻报社社长肖东升,中国
期刊
家庭学校已成为全球性的运动。美国家庭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不合法到合法并被公众认可的过程。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各州已相继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家庭学校的地位和培养人的作用,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组织有关的机构支持家庭学校教育。目前,家庭学校已在全美各州都取得合法地位。所谓家庭学校,又称为家庭为本的学校,不同于传统的家庭教育,指少数家庭不送孩子上学而是在自己的家里为孩子提供教育。这是一种以家
期刊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数千年的文明,一直绵亘不绝,构成了世界各民族文化史中独特的风景。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只能说明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强劲的内聚力和坚强的传承韧性。这种强劲的内聚力和坚强的传承韧性,历经了历史烽烟的锤炼,在新时期内,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并互相影响的今天,保持本民族的独立性和独特文化特色,已经不仅仅是某一个民族
期刊
2006年,课题组1对上海市未成年人群体开展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研究,调查样本中的学生年龄从9岁至18岁,分布在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本次共有3631名学生接受调查,其中有1545名高中生、941名初中生和1145名小学生,在调查学生样本中随机抽取1166名学生的家长接受调查,其中包括高中生家长459名、初中生家长438名和小学生家长269名,调查样本分布在上海市中心城区和郊区。  为了从不同的视域
期刊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一个充满机遇也充满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决定成败胜负的是人才。人才靠培养教育,这谁都知道,但是许多人的认识存在着偏差,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而漠视了家庭应承担的教育责任。因此,总听到对学校的一片埋怨之声,很少有家长出来自责和反思,更罕见家长制定有序的家庭教育计划,真正用心下功夫研究自己的孩子。  产生“学校万能”的误解及“淡化家庭教育功能”的趋势,是近一两个世纪发生的怪事。其实,家庭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正经历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征,也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要达到和谐教育的境界就要不断地完善三者间的合作,而合作的前提就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社会转型的内涵    何谓社会转型?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区别在哪?不
期刊
“家教”是指“家庭中的或由家庭组织的与学校教学内容一致的或同质化拓展性教学活动。”〔1〕(P8)“家庭教师”,顾名思义就是指从事家教活动的人。家庭教师自古有之,只是今日的家庭教师已非昔日的家庭教师。昔日的家庭教师,是指从事家庭教育的职业人,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它是一种固定而又自由的职业〔2〕(P49)。如著名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女主人公玛丽亚。此文探讨的家庭教师,专指从事家教活动的高校大学生或研
期刊
农村留守女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女性儿童。农村孩子挡不住父母进城的脚步,目前,全国农民工数量已达到1.45亿,据2000年人口普查得到的资料,我国14岁及以下儿童总量为28452.76万人,全国留守儿童数量是2290.45万人。我国农村重男轻女的倾向严重,外出打工的父母如果带孩子出门的话一般把男孩带到城里,而把女孩留在家里,所以
期刊
职业指导是对成长中的人、正在求职的人或已经在职业中的人,根据其个性特点和能力,进行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品德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指导、培养和训练,特别是就业本身的引导,使其有更大的职业适合性。自从有家庭以来,家庭不但对孩子进行教育,同时也进行职业指导。国外非常重视孩子的职业指导,并在学校与家庭两个方面开展。许多国外的家庭把职业指导目标分阶段地渗透于家庭教育之中,其目的是使所有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各种职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