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495355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还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引导学生去产生想象与联想,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欲,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关键词】音乐兴趣  想象与联想  因材施教  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7-0231-02
  声音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之中,无处不在。它包括自然界物体的震动声、同学们朗朗上口的读书声等各种声音,如果把这些声音进行加工处理,配上旋律、节奏、歌词等,这就成了声音的艺术——音乐。音乐是一门充满美的艺术学科,旋律、节奏和声无处不美。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新课标在基本观念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和享受美的过程。音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认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探索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就是以此为乐。只有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去追求音乐的最高境界。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对于学生来说,兴趣的培养则更显重要。因为学生的心理发育尚不完全,缺乏意志力与责任感。虽然他们的好奇心很强,但如果不能及时将好奇心转化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久而久之,必然对枯燥的乐理与识谱产生厌烦情绪。有些教师不注意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只是一味的强迫孩子硬学,结果只会让孩子对音乐产生厌烦情绪。学生最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事物。为了开启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门,教学中应采用启发、诱导、激励的方法培养和加深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比如学生喜欢形象思维,无论教识谱,还是教演唱,最好多用一些肢体语言,让学生记忆深刻。在演唱乐曲时,教师在范唱前最好用形象的语言或童话故事的形式,将乐曲的内容,情景以及创作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讲给孩子听。让孩子们有准备地去接受这首歌曲,去学习这首歌曲。在课外还可以有意识地多给孩子听音乐,让他们多看音乐会的一些录像、实际演出等,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
  二、引导学生去产生想象与联想
  想象是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是指感知或回忆某一事物,连带想起其它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的体验音乐情感。我在教学四年级音乐上册的欣赏《大海啊,故乡》时,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观看有关大海的视频,让同学们去想象大海的美景和大海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感受海边出生,海边成长是多么惬意。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艺术表现能力。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还要有较充裕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又应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既不允许学生漫无边际的想象,也不要求学生依样画葫芦的从音乐中衍化出一段情节或一个故事,而要有分寸的启发学生,在不脱离音乐的前提下,感受音乐,展开想象与联想,最终达到理解音乐、体验音乐的目的。
  三、教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创造欲
  在音乐教学中,我时常采用音乐与意境相结合。在教学五年级音乐下册的“我的音乐网页”中选听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我就采用了这一方法,这是一首叙事性歌曲:小时候我们坐在谷堆边,听妈妈讲她过去的故事。教师边讲妈妈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边来到学生中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就仿佛是歌曲中的妈妈。当时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的望着老师,不知不觉的就进入老师创设的情境当中,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当时旧社会的黑暗和妈妈生活的艰难,从而产生对地主的痛恨和对穷苦大众的同情,师生的共同体就仿佛组成了一副情景想象画。首先我让学生对音乐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产生好奇心与探索的愿望,想象歌曲中的妈妈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形象。然后播放《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曲,让学生理解音乐与绘画的个性与共性,激活学生的创造冲动,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表现音乐,真真正正的当一回歌曲中的主人公,体验我国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统治下的苦难生活,师生共同体验,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在教学中我通过情境创设,因利势导,使学生配合积极,主动进行思考,不断参与活动,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从而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学生正处于心理与生理上的发育期,各年龄段以及同龄的每段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很大的个性差异。一律用同一模式进行教学,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由于每个学生在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因利势导。比如有的男孩子很聪明,但特别好动,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教师就要采用恰当的方式提醒他们。有的女孩子自尊心特别强,对事情非常敏感。显然这样的孩子不能过分批评,然而也不能对其错误置之不理,这就需要教师的批评技巧。作为教师,每堂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給予充分肯定,同时有计划地指出他们的不足,且用非常温和的语气讲:在此处能唱得更准确连贯一些会更好。孩子们很乐于接受这种语气,很快就能够纠正错误。有些教师也往往缺乏耐心,动则对孩子严加训斥,甚至拿根小棍敲击孩子的小手。久而久之许多孩子不仅产生了逆反心理,厌恶音乐课,更甚者一听到要上音乐课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这样的心理状态还怎么能上好音乐课呢?学生是我们祖国的希望,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心理学的规律,对孩子要耐心的启发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轻轻松松地上好每一堂课,并能快快乐乐的完成布置的练习任务,这样既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使孩子们在音乐学习中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2  社会适应能力是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获得的情感、性格、处理人际关系等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走向社会生活的开始,是培养锻炼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孩子适当的年龄把他送入幼儿园是家长正确的选择。然而,孩子入园时的焦虑情绪时常会传递给家长,从而
纽结理论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绳圈(或多个绳圈)在连续变形下保持不变的特性。只有一条简单闭曲线构成的空间图形,称为纽结。由有限多条互不相交的简单闭曲线构成的空间图
女性话语指的是以女性的立场关注女性的存在和发展的话语,许多人称之为对男性话语霸权的反叛力量。虽然许多人认为这一提法不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大众传媒中,女性话语由
教究仁的,同有弱大,薄广响础与。影基,的语会学英体教职坫一语中一英,的统知己传周自受所谈到众淡时力践有活实,和学法机教方生语学乏荚教缺的的学来同教年不堂多多课舍很,结过糊就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要突破传统英语教育的学术性窠臼,需以职业化为导向,坚持面向市场和岗位需求,突出英语教学的应用性、适应性,培养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以教学新模式顺应社会新形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身体的重大疾病之一,在病变部位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s)是迄今最好的治疗方法,可减少血管再狭窄的几率,但再狭窄率(ISR)并没有完全消除,因此,
幼儿园晨间体育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体育活动之一,多以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形式来开展。晨间体育活动质量高低与否,与教师投放的体育器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开展高质量的体育活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艺术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艺术专业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亟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分析教学对象,整合教学内容,同时改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提高艺术专业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艺术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
【摘要】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它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多媒体集形、声、光、色、动、静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美术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地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向一个更科学、与日俱增先进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美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中的知识并不深奥,但是往往有许多学生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是入不了门。在此简单地谈一谈学习生物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