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报民生报道的价值取向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1984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生报道”这一特定转型期的新闻命题,党报到底应把它放在什么位置?究竟该怎样做民生新闻?作为党的舆论宣传主阵地,其宣传报道不仅要让党委政府满意,同时也要让群众满意,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传递、更好地落实和执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党报的民生新闻应当与时政报道、经济报道三驾齐驱,使党报充分扮演好“桥梁”“纽带”之角色。同时,党报民生报道要体现“大民生”,开阔视野,提升平台,提高品位,不与都市报拼数量争卖点。
  【关键词】党报;民生;价值取向;开阔视野;提高品位
  进入2000年以来,“民生新闻”渐渐成为新兴媒体的重要竞争平台,各都市报纷纷推出《民生新闻》专版,着力加大民生报道,广泛争取读者。一些地方党报也随之效仿,与都市报争打“民生”牌。综观这几年不少地方党报有关“民生报道”之价值取向,或摇摆不定,或思路不明晰,或认识不统一、不成熟。
  那么,“民生报道”这一特定转型时期的新闻命题,党报到底应把它放在什么位置,党报究竟该怎样做民生新闻,的确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党报应当把民生报道放在重要位置,民生报道与时政报道、经济报道三驾齐驱,扮演好“桥梁”“纽带”之角色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党报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作为党的舆论宣传工具,其宣传报道不仅要让政府满意,同时也要让群众满意,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传递、更好地落实和执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党报的民生新闻应当与时政报道、经济报道三驾齐驱,使党报充分扮演好“桥梁”“纽带”之角色。因此,当前民生报道不仅不应该削弱,而且应该强化;民生报道的基调不应该时有时无,而应该始终如一。
  强化新时期下的党报民生报道,也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需要。在各类都市报多种价值取向多元化思维的冲击下,发挥党报主流媒体的作用,加强舆论引导,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服务百姓,更有利于排除杂音,凝聚力量,促进和谐。在众多民生观点和信息中,发出主流媒体的声音,这也是党报的社会责任所在,更是党报政治家办报理念的体现。
  对于党报来说,搞好民生报道同样是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各级党报纷纷把做好民生新闻当成吸引高端读者的一种手段。《南方日报》在2003年率先提出了“党报打造必读的民生新闻”的口号,并开辟珠三角新闻版和都市新闻版等民生新闻板块,努力探索党报打造民生新闻精品的新路子。2006年7月,《河南日报》突破一般会议报道的常规,头版以《用生命温暖生命》为题报道了河南电视台记者曹爱文现场积极抢救溺水儿童的感人事迹。《人民日报》近年来也不断放大民生新闻在要闻版的见报频率和比重,如2007年7月29日《人民日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头版头条发表了《民生为先看南昌》的长篇通讯,从不同侧面报道了南昌市解决民生的典型做法。2011年全国两会前夕,《人民日报》推出系列文章大胆聚焦社会收入贫富悬殊这一热点。在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方面,《人民日报》为各级党报做出了典范。
  综观全国重量级城市党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广州日报》等,都将民生报道放在了突出位置,开辟专版和专栏,让民众的生存状态和声音上到重要版面。
  党报民生报道要体现“大民生”,开阔视野,提升平台,提高品位,不与都市报拼数量争卖点
  毫无疑问,根据党报的性质、办报理念和读者对象,其民生报道应有别于都市报,要大处着眼,体现“大民生”,将反映民生新闻的选题和素材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避免琐碎和低俗。民生报道应涵盖衣食住行,物价、教育、医疗、劳保、就业、关乎百姓生活的重大政策法规出台等。民生报道的选题,尤其应选取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而不是靠抓眼球、找卖点来取悦部分读者。
  近年来,《郑州日报》放眼“大民生”,搞好重点策划报道,这是党报民生报道的一种有益尝试。服务领域窗口行业是群众热议的焦点,也是政府抓行风评议的重点。2006年《郑州日报》重磅策划了《最满意、最难乘的公交线路》评选活动,在每天两个版的《郑州新闻》开辟专栏,以市民反映、记者体验等多种方式报道公交服务,最后分别由读者评选出最差、最佳公交线路和最喜爱的公交车长。整个活动收到群众来信达5000多封,短信3000条,创造了5年来《郑州日报》热线读者互动的参与人数之最。
  党报与都市报的民生新闻相比,版面少、信息少、报道有一定限制等,但深度报道、权威报道又是其优势。因此在做民生新闻时,党报应该扬长避短,立足“大民生”,摈弃琐碎杂乱,突出放大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做足、做透、做深,做出声势,牢牢抓住主流读者群,推出让政府满意、群众满意的鲜活报道。
  党报民生报道要有大局意识,紧扣时代脉搏,表现和谐主题,主动配合好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是党和政府对各级党报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样也可以理解为对民生报道的要求。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各级党委政府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从中找到政府要做的和群众关注的,找到政府施政的和群众受益的新闻事件为切入点,也就找到了当下民生报道的最佳介入时机,找到了民生新闻的切口和落点。
  2008年清明节,是我国将清明节确定为法定假日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围绕首个清明节假日如何度过,媒体展开了明争暗战。《郑州日报》和郑州市民政局联办的以“创建文明城市 倡导文明祭祀”为主题的清明节系列活动,把倡导文明祭祀与目前我市的中心工作——创建文明城市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了报道的高度,提高了舆论引导水平,有力地配合了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其间,还对郑州市首次开展树葬活动的进展情况,市民对文明殡葬的建议等报道及时跟进,先后在固定专栏里发了13期稿件。4月3日,《郑州日报》推出了精心制作的“清明雨 绿色风 文明行”四个版的特刊,清新厚重大气,成为省会媒体清明节报道的一大亮点,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
  作为党报进社区的一种有益尝试,在2005年3月,《郑州日报》开辟“进社区,访百姓,听心声”专栏,并适时开展社区精神文明评选活动,先后刊发各类报道30余篇,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邻里和睦友善,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新华网等众多媒体转发了《郑州日报》这一颇具创意的新闻。   2008年夏,《郑州日报》曾在一版刊发了《一封写给占道商贩的信》的报道,从人文和谐的角度,揭开了城管和商贩这对矛盾。文章以一位外地商贩的口吻,说出了生活的艰辛,但又通过他对城管的观察和逐步理解,态度发生转变,最终请大家参与创建支持创建。这种表现和谐主题的民生报道,党报抓住契机作了突出处理,社会响应很好。
  2010年,由于地铁全面施工、城中村大规模改造等原因,郑州市区的道路交通拥堵严重,一时间市民意见很大,甚至影响到河南对外开放的形象。因此,省市领导下决心治理。为打好舆论主动仗,配合“畅通郑州”工程,从7月5日起,《郑州日报》强力推出“治理拥堵 畅通郑州”专题报道,在一版和五版分别开设“治理拥堵 畅通郑州”专栏和“红绿灯下”专栏,通过加强正面引导、曝光不文明行为等方式,为“畅通郑州”工程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力地配合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党报主阵地的作用凸显。
  特别是7月5日,一版主打稿件以《治理交通拥堵 郑州在行动》为题,作突出报道,五版以《道路拥堵 郑州正视现实》为题,推出“聚焦畅通郑州”专版。此次报道行动快、声势大,成规模、抓得准,获得了好评。7月9日,《郑州日报》以《遭禁黑摩的仍在车站拉客》为题,重磅刊发一组监督性报道,这组批评报道突破以往谨慎模式,放在一版头题位置大胆处理。7月20日,郑州警方开展集中整治公务车违法行动,次日,《郑州日报》迅速作出反应,一版刊发消息《公务车辆交通违法将被没收》,尤其对被查处的两辆公务车重点曝光,进一步加大了对交通违法的震慑力度。对此,市领导作出批示,充分肯定《郑州日报》关于“治理拥堵、畅通郑州”的报道,认为“主题明确,方向准确,社会效果好,充分体现了郑州日报落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理解深刻,执行坚决”。
  省委书记卢展工对省会媒体关注拥堵报道予以肯定,称“这是媒体协力助民生的一次有效行动”,是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的一次证明。
  党报民生报道要践行“三贴近”原则,创新报道方式,加强与读者互动,用“百姓视点”采写读者爱读爱看的新闻
  《广州日报》2006年在全国城市党报中率先开办《社区》专版,在“三贴近”上做出了新尝试。此后,一些党报紧随其后,也开办了类似内容的专版。2007年,《郑州日报》在周刊社区版的基础上,新推出了《区街新闻》版,开辟民生栏目,捕捉社区群众身边鲜活的新闻。2011年11月,《区街新闻》版特别开辟了《新社区 新生活》栏目,图文并茂地反映了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和做法,连续刊发了《司法进社区 调解万家事》、《苗圃花园社区巡回法庭积极探索诉讼新途径》、《开展心理疏导 加强人文关怀 金水请专家给百姓解心结》等文章,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
  《河南日报》的《焦点网谈》专版,是曾荣获中国新闻奖的名牌栏目。开办几年来,注重运用新的传播方式,与读者互动,增强了党报的活力和新鲜度。党报开展的网络互动、博客、短信留言、读者参与等多种形式的新闻报道,无疑增加了党报民生报道的亲和力和竞争力。
  《郑州日报》曾与郑州人民广播电台、郑州电视台、河南交通广播电台等不同类型的媒体互动,还开通了短信平台,让读者在平台上发表意见,提供线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短信平台,《郑州日报》还尝试了一系列的新闻策划。比如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利用平台开展了文明祭祀《短信寄哀思 真情永留存》系列报道活动;与市月季花研究所联合开展了专家教你养月季,评选首届月季大王的活动;组织了短信话题《摩托车大限将至 禁还是不禁》、《摩托车该不该禁 引发广泛关注》;组织市民代表与公交公司面对面《让公交更便利 让出行更温馨》活动;与河南交通广播联手策划了《邀市民评议十大最拥堵路段》活动,增强了与读者的互动性,做到了新闻性和贴近性的较好结合。
  2009年7月,郑州市创建文明城市到了冲刺阶段,上级新闻主管部门要求新闻单位加大报道力度和密度。党报对这一老话题该如何报道?形式上怎样创新?郑州日报编委会集思广益后,决定开设《卫大叔逛绿城》栏目,以漫画的形式解析各种不文明现象,再配以现场新闻,力争在形式上做到活泼新颖,用趣味性引导读者,用可读性愉悦读者,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卫大叔逛绿城》的“卫”者,卫生也。因为“创文”与卫生密不可分,文明城又是卫生城的延续,同时“卫”的读音也较为上口。于是一个年过中年、做事认真、酷爱城市创建工作、路见“不平”便要评说一番的“卫大叔”就这样“诞生”了。为了保持形象的统一、完整性,还特意让美编设计了一个戴着眼镜、幽默敦厚的卡通形象,每日巡游绿城,专挑毛病,劝导市民,共创文明。栏目推出后,《“路怒症”患者 请悠着点儿》、《收钱找零 小夹子能当卫生的家》、《街头西瓜棚 莫唱空城计》、《遛狗也要讲文明》、《菜市场里限塑难》等,一篇篇短小辛辣又不失风趣幽默、可读性很强的稿件陆续见报,社会反响很好,《卫大叔逛绿城》成为市民喜爱的栏目。
  总之,党报民生报道应大处着眼,围绕全局,本着急群众所急,为百姓排忧解难,促进问题解决的原则,反映主流民意,为构建和谐社会担当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作者为郑州日报编委办公室主任)
  编校:赵 亮
其他文献
初中音乐教学作为初中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要求.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不断倡导核心素养的背景下
想创业,但不会创业;想转行,但不会转行;想找项目,但不会找项目……创业致富路途中问题林林总总,困惑千千万万。如果有一张明了的财富地图作指引,既有代表空中航线的方法,又有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优化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话题,它涉及对系统资源以及应用环境(如应用程序及网络环境)的分析。 Computer system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is a comprehensi
目前,植苗造林是我国主要造林方式,造林用的苗木,大部分是裸根苗,苗圃中的幼苗,经过起苗、选苗、假植、包装、运输、移栽等环节,容易造成裸根苗的机械损伤,影响根系的生长和
介绍金华市临江大桥主跨钢管砼系杆拱桥采用军用墩支架法的施工技术。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以其跨度大、结构轻、造型美、省建材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但该桥技术复杂、
山楂种子的种皮胶合力强,厚而坚实,不易开裂,采用一般的冷藏法、沙藏法、开水浸种法和马粪埋藏法处理种子,效果均不理想,播种后当年不发芽,或只有10—20%的种子发芽,得不到全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市场分析爷爷奶奶一辈的老照片、老结婚证、老党员证、旧书籍信件、老式长衫等;自己儿时的照片、红领巾、毕业证书……这些对人们来说或有特殊纪念意义或有实实在在的使用价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是我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为寻求培育刺槐良种化的有效途径,我们于1980年春,在兴城县南关林场种子园工区,对刺槐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