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角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研究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g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区角活动的设计应与儿童的自我发展相结合,需要进行选材和投入使用。幼儿园应为孩子们搭建一座获取知识的桥梁,为区角活动的实施和发展奠定基础。实现幼儿教育低成本、高效益、绿色环保。
  关键词:幼儿园;区角活动;策略
  前言:
  区角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因其氛围宽松自由,形式灵活多样,在幼儿自主学习、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成为城乡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备受重视的环节。
  1幼儿园区角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内容,是伴随儿童成长的重要形式。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出发点是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开展中违背了幼儿发展规律。
  1.1幼儿园区角设置成“摆设”
  当今幼儿园设置的区角活动类型丰富,并且材料种类丰富多样。例如表演区、阅读区、建构区、手工区、娃娃家等多种类型,但是观察发现大多数幼儿园设置的区域大同小异。笔者了解到大多数幼儿园设置的区域是固定的,老师按照上级要求设置相应的区域。如果一个幼儿园没有设置足够的区角,那么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幼儿园。因此,大部分幼儿园在自己的各个班级设置种类多样的区角活动区域并以此作为自己合格幼儿园的定位的保障。
  1.2幼儿园区角活动成为教师奖惩手段
  大多数幼儿园都没有在教学进程中规定设置专门的时间让孩子在区角进行游戏,区角游戏与日常教学活动联系不大。幼儿园方面也没有做出专门的要求,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通常只有在课堂上表现好的孩子才能够去区角进行游戏。表现不好的孩子在自己的座位上进行一些平面游戏,幼儿园教师将在区角活动作为一种奖惩机制以此来进行班级管理。幼儿教师将本来给孩子提供欢乐,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区角空间变成了管理班级的手段之一。让本来供儿童自由玩耍区角活动空间,成为儿童必须好好表现才能获得的东西。
  1.3幼儿园区角活动教师参与过多
  区角活动的初衷是为了让儿童有一个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儿童能过在一个独立的空间中进行自己喜欢的活动。但是幼儿园设置的区角活动中更倾向于教师为主导者,投放材料由教师决定、活动规则由老师决定。幼儿教师成为了区角活动的“主人”,而忽视了幼儿的真实需求和感受。与其说幼儿在区角进行游戏活动,不如说幼儿是在幼儿教师的精心安排下进行“有规则”的游戏。教师的高度控制,让幼儿失去了独立自由进行游戏的权利。
  1.4幼儿园区角活动目标模糊
  教师对幼儿园应该设置什么区域,设置每个区域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根据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发展特点来有针对性的设置区域的认识不清晰。幼儿教师对于这些区域设置的目的不明确,教师如何通过发挥自身的作用来实现幼儿的发展等方面的认知模糊不清。由于幼儿教师对这些区角活动区域设置目标的模糊,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区角活动变得表面化、形式化而违背了我们设置区角活动的目的。
  1.5幼儿教师对区角活动指导随意性
  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不成熟,缺乏独立进行游戏的能力。所以在进行区角游戏时,成人的帮助和指导必不可少。但大多数幼儿园里进行的区角活动教师的指导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科学的依据。忽视游戏氛围,指导游戏时直接介入。教师指导时对游戏发展毫不关心,指导随意性过强。
  2幼儿园区角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
  2.1活用桌椅、玩具
  為确保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师可从活动室内撤走适量的桌子,并将剩下的桌子置于活动区内或靠近活动区的地方分组摆放,就地使用。这样既增加了活动空间,也方便了幼儿在室内自由走动。另外,将室内部分玩具柜的底部安装滑轮,区角活动时可以灵活挪动,户内户外、走廊过道均可以临时搭建区域活动场所,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这样,既定的游戏场地和待定的游戏场地在一定程度上能形成互补。
  2.2巧设全园性公共区角
  可以整合全园资源,在全园范围内包括操场、走廊、楼梯转角处、专用活动室等场所设置数个公共区角供不同年龄幼儿自主选择:如娃娃家、医院、超市、银行、理发店、小吃店、服装城、加工厂等等,每个游戏区由邻近班级的教师负责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提供及游戏过程中的及时跟进与回应。这样,全园幼儿以班级为单位,根据自己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内容,自主进区游戏。
  2.3开展混龄区角活动
  全园幼儿可以打破班级界限自主选择内容和伙伴自由进区活动,增强同伴间的交往和相互学习机会。尤其是大班幼儿不仅能在确定主题、扮演角色上起到引领作用,还能在游戏过程中带领中、小班的幼儿进一步生成游戏内容,使得游戏中的互动更频繁,效果更明显。这种混班区域活动形式能让幼儿有更多思考和创造的自由,主体性能够充分体现。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把教师的精力解放出来,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关注幼儿的游戏水平,调整指导策略,促进幼儿发展。
  2.4投放多元化材料,优化区角活动内容
  多元化的区角活动材料能够极大地开发幼儿丰富的思维想象空间,使其区域活动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丰富、多彩。因此,农村幼儿教师在区角活动材料的选择时,应根据本土特色投放多元化的活动材料,突出区角活动不同的活动区域主题,激发幼儿自主探究。在区角活动的设置中,应结合幼儿性格特点以及个体差异全面了解幼儿兴趣变化,优化区角活动的设计内容,全面照顾到每个幼儿的多样需求,适时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天然活动区域,让喜欢动手的幼儿用沙、石、土、树叶、草、蛋壳、毛线、植物等进行艺术创作;还可以结合本班幼儿年龄、认知等特点,使用挂图、书袋、串珠、图片或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等设置知识角,让幼儿能够在此区域中自由游戏,自主地获取各类知识。这样多元化的材料投放、层次化的区域划分,最大程度优化了区角活动的游戏内容,这既适应了幼儿不同的性格特点,又满足了他们不同的活动需求,还适时地促进了幼儿不同能力的全面发展。
  2.5幼儿教师应该注重适度参与
  幼儿在进行区角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必不可少。因此幼儿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适度,应该学会倾听幼儿的声音。给孩子充分的权利,允许幼儿说出自己对于游戏的看法和认识,并且引导幼儿参与区角活动规则的制定当中。这种避免教师的过度参与的方式,使得制定的规则更加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
  结束语:
  生长和教育环境是幼儿成长学习的摇篮,而幼儿园地处广阔的自然天地,拥有着丰富的物产以及多彩的乡土资源。因此,农村幼儿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结合农村幼儿的发展需求,创设别具特色的本土园体区角活动,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充实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巧玲.幼儿园区角游戏中教育价值的缺失及回归[J].基础教育研,2017(23):82-84.
  [2]韩春霞.农村大班额背景下游戏活动开展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以乡镇H幼儿园为例[J].农家参谋, 2017(16):37.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在初中教学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在不断地进步。多元化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要求。其中语文小组学习就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小组合作模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协同合作的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接下来,笔者将对初中语文小组教学模式进行简单介绍,分析探索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高效化  新课改中
期刊
摘要: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图片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发散学生思维,进而使学生更加准确的理解教材内容。本文阐述了读图时代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并分析了读图时代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创新途径。  关键词:读图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前言:新课标的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老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期刊
摘要:对比中学阶段,小学阶段的学生个体在知识获取方面,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后,如何继续提高这一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遵循小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特点,以教学相关理论为依托,在近几年的实践教学中,初探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专业从教多年,笔者经历过旧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教师主导课堂、宣读式讲课;学生被动接受新知识。也通过刻苦学习,积极汲取新教学理念,努
期刊
摘要:小学生都是一些8-14岁的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有着不完善之处。他们做事情更加冲动,对于问题的思考也不全面。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小学班主任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对于学生的影响,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不要墨守成规。因材施教,找到一个最适合管理小学生的班级制服。在实践过程中改正不完美之处,争取做到尽善尽美。  关键词:小学班主
期刊
摘要:在现阶段的农村小学低年级中,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小学生在数学的计算上经常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农村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教授小学生相应的数学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小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让小学生都可以在实际的学习中找到计算时出现错误的原因,并针对错误的原因进行探索。所以本文主要从小学生常见计算错误的类型出发,对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
期刊
摘要:绘本是以图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书籍。绘本的图画间存在着叙述逻辑关系,它的文字辅助导引图片解读。本文试图通过绘本提炼数学核心经验,在探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利用数学活动、区域活动及一日生活的其他环节,激发幼儿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核心经验;中班;绘本  一、问题提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儿童生活在一
期刊
摘要:崔峦老师曾经指出:"在综合能力培养上,要处理好学读和学写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听、说、读、写并重,而我们的阅读课常常只管读不管写,也有的把写作为点缀。"如今,我们的阅读教学确实存在重读轻写的现象。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读中悟写、读中学写, 读写结合将会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  初中的语文学习是整个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初中的学生相对于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初中教育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学生综合素养水平也开始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而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提高,也是各科教师都非常重视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其实就是一种以发展学生的素质基础和道德品质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另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本文中,就针对这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核
期刊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的教学应从一个综合的层面着手,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与认知能力,强化学生的审美素养,语言文字的美感是无法一概而论的,教师应结合不同的体裁,带给学生美的享受,通过听说读写的一系列操作,激发学生的审美独立意识,初中时期学生的审美还较为薄弱,多是从浅层面的问题着手,看待事物缺乏深刻的领悟能力,因此学生的审美反应也就较为迟缓,新时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从而基于文学素养的升华
期刊
幼儿养成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让幼儿在理解体验中主动构建规则,在成长中生成并内化规则,为幼儿的社会化打下基础。学前阶段的幼儿思维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方法的独特性。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非常形象的无声语言――标识,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标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常见的图形符号,它简洁、明了、形象,已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广泛应用,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