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河北省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阅卷手记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haoxi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阅卷,感慨颇多。总体趋势,进步为主。个别同学,基础不牢,能力不足,答题不细。解析如下,指导下届。举一反三,多练必胜。
  
  说明文阅读考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4题。(10分)
  
  太空“清洁工”
  ①浩瀚的太空,有许多人造航天器绕着地球运行。有的卫星帮助飞机和轮船确定方位,有的卫星观测着气象变化,有的卫星维持着四面八方的通讯联络。另外,太空望远镜、空间轨道站日夜探索着宇宙的奥秘,进行着科学实验。
  ②这些航天器从设计、制造到发射上天,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行中哪怕出一点小问题也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可是偏有一些“捣蛋鬼”不时地威胁着它们的运行安全。这些“捣蛋鬼”就是讨厌的太空垃圾。
  ③太空垃圾是些什么呢?它们有的是完成了任务,已经到了预期寿命的报废卫星;有的是发射失败,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还有的是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得遭殃。太空垃圾的飞行速度很快。破坏力极大;而且因为外太空空气稀薄,阻力很小,它们可能绕地球飞行好多年也不会坠入大气层烧毁。
  ④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专门用来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太空“清洁工”,它可以帮助解决太空垃圾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太空“清洁工”的质量只有六千克,制造和发射的全部费用不到一百万美元。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四台摄像机,能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一看到太空垃圾。它就立刻靠过去,然后紧紧抓住那个“捣蛋鬼”,接着迫使太空垃圾和自己一起减慢飞行速度,在重力的作用下降低高度。一旦进入稠密的大气层,与空气剧烈摩擦。温度骤然升高,它们将一同被烧掉。从地面上看,就像天空坠落的流星一样。假如垃圾的体积太大,来不及在大气层中完全烧毁,“清洁工”还能控制坠落时间,让它的残骸落到沙漠或海洋中,既不再威胁太空中的航天器,也不会给地上的人们带来麻烦。
  ⑤有了太空“清洁工”,外太空会干净许多,航天器的运行也安全多了。但现在的做法还是让“清洁工”和太空垃圾“同归于尽”。虽然造价不算太高,但是清除一件垃圾就得“牺牲”一个“清洁工”,还是不划算。科学家们下一步的目标是研制更高级的太空“清洁工”,使它们能够在消灭掉一个太空垃圾以后再去寻找别的太空垃圾,多完成一些清理工作。
  1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12.结合选文第⑧段内容,说明什么是“太空垃圾”。(3分)
  13.选文第④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14.选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3分)
  
  阅卷报告:
  
  11题:本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的理解。说明对象一般分为两种,即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明确说明对象一是看题目,二是看说明类型。介绍形状、性质、方位、类别、功用、构造的,其说明对象是事物,介绍概念、原理、规律、成因、联系的,其说明对象是事理。
  失误分析:有些考生分不清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的概念:有些考生不能正确判断说明文类型。
  解题分析与指导:我们读文首先要从题目入手,再结合内容来判断说明文类型。本文题目是“太空‘清洁工”,内容依次介绍了太空垃圾的形成,清除太空垃圾的工具——太空“清洁工”,太空“清洁工”未来的发展。从题目和内容来分析,本文主要说明了太空“清洁工”,因此文章题目就是说明对象。
  参考答案:太空“清洁工”。(如答成“太空垃圾和太空‘清洁工’”给1分)
  12题:本题考查“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给事物下定义要简明、科学、准确。下定义有一定格式,比如:被定义的概念+是(指)+事物特点+属概念。考生应结合相关内容筛取信息,将其整合概括,形成简明的定义。
  失误分析:有些考生格式不对,语言组织不到位。
  解题分析与指导:关于太空垃圾文中用了三个小分句来说明,信息筛选很容易,关键是要将信息提炼概括,形成简明的定义。
  参考答案:示例一:“太空垃圾”是指残留在太空中的报废卫星、因发射失败而没有进入预定轨道的航天器以及发射卫星的火箭残骸。示例二:“太空垃圾”是指遗留在太空中的失去地面控制的航天器以及火箭残骸。
  13题:本题考查概括说明内容。概括说明内容要注意全面性,概括性。不管是概括全篇的说明内容还是某个文段的说明内容,都要善于划分层次结构。弄清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再进行全面的整合概括,做到简明扼要,滴水不露。
  失误分析:有些考生用词不准确,概括不全面。
  解题分析与指导:本段一至三句,主要说明太空“清洁工”的制作经费、大小、构造,也就是主要特点:四至六句主要说明太空“清洁工”的工作情况,也就是作用(用途、功用)。那么概括起来就是:太空“清洁工”的特点和用途。
  参考答案:太空“清洁工”的特点及其用途(功能、功用)。
  14题:本题考查对具有生动形象表达作用的语句进行赏析。本题已经明确作用为生动形象,考生只须从文中找出具有此作用的比喻句、拟人句,再加上科学严谨的分析即可。分析起来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指出修辞;二是说出表达作用。指出表达作用时,要结合原句内容组织语言。
  失误分析:有些考生选择例句不当:有些考生分析作用不当(不能结合句子内容具体分析)。
  解题分析与指导: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的句子很多,例如“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控制……立刻就得遭殃”等句子。答题时,首先指出修辞方法,再结合句子内容作具体分析。例如上一句答案可写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空垃圾’的危害。”
  参考答案:示例:“这些东西失去了地面控制,就像高速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辆,横冲直撞。正常运行的航天器一旦碰上它们。立刻就得遭殃。”这一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空垃圾”的危害。
  
  议论文阅读考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8题。(12分)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 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的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了,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工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是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还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已”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工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15.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6.请根据选文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3分)
  选文第①段先针对____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____为例,论证了_____的观点。
  17.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8.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3分)
  
  阅卷报告:
  
  15题: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把握。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谈话题所持的中心观点。解答这类题可从两个基本方面入手:一是看题目和抓关键句段。题目往往揭示论题或者论点,再抓文中重要部分对话题的概括句、总结句来判断中心论点。二是看文中的主要论据,整体把握是对哪个观点的论证。思考时特别要注意区分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有些论据直接论证的是某一方面的观点,并不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失误分析:有些考生论题判断有误(判断为“习惯”),从而导致论点有误。
  解题分析与指导:本文题目是不是中心论点呢?文章开头即明确“学习语文不能速成”,而后例举了“学游泳”、“一目十行的人”、“倚马万言”等事例,从习惯方面论证“学习语文要养成习惯”,习惯不是速成的,从而论证“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所以本文题目就是论点,不能仅定为“学习语文要养成习惯”,这只是文中的侧面观点,起到补充证明中心论点的作用。
  参考答案:学习语文不能速成,要养成好习惯。
  16题: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理解。必须整体把握文章,明确各部分论据所直接论证的观点,进而理清作者行文思路。审题时要弄清题目考查的是某部分的论证思路。还是全文的论证思路。
  失误分析:有些考生语言表述不准确,尤其是第一和第三个空。
  解题分析与指导:作者开篇就说,有人想急切地学好语文,想找一种方法帮助自己立即学好语文,这是一种急于求成的现象:接着作者举了学习游泳的例子,分析了学会游泳就是养成了游泳的习惯,而这是通过长期的实践形成的,绝非一蹴而就。因此强调学习语文要养成习惯。
  参考答案:有些人学习语文急于求成;(学)游泳;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
  17题:本文考查了词语的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在不同的文体中,考查的侧重点不同,在议论文中主要考查其“强调”作用。
  失误分析:有些考生理解不到位,表达不准确。
  解题分析与指导:本段有一个中心句“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工夫”,这可以看作是本段的小分论点。两个“是办不到的”,直接强调学习语文没有什么秘诀,就得多练,多练就是下工夫。因此,这两个反复使用的短语强调了:学好语文没什么秘诀,就得下工夫。
  参考答案:强调了要学好语文没有秘诀,就得下工夫。
  18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举好习惯,也可以举坏习惯。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即可得满分。但要注意谈影响时要深入,言之成理,不能草率了事。
  失误分析:有些考生举例子不当,如举“不注意听讲”的例子:表述肤浅。
  解题分析与指导:学习语文方面的好习惯有写日记、摘抄、课外阅读等:坏习惯有写字潦草、总写错别字、厌烦背诵等。无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会对学习语文产生影响。答题时要将影响表述清楚。
  参考答案:示例一:课外阅读——我从小就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这一习惯,使我阅读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既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又丰富了词汇量,提高了写作水平,真可谓一举多得。示例二:写字潦草——因为平时不认真写字,我逐渐养成了写字潦草的坏习惯,以致影响了语文考试成绩,我为此感到很苦恼。
  
  记叙文阅读考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9~23题。(16分)
  
  小扇轻摇的时光
  放暑假了,母亲一直盼望我回乡下住几天。她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些瓜呀果的,所以每年都少不了要在地里种一些。待我放暑假的时候,那些瓜呀果的正当时,一个个在地里静静地躺着,十分诱人,专等我回家来吃。
  天气炎热,我懒在空调间里怕出来,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眼看着假期已过一半了,我还没有回家的意思。母亲沉不住气了,打来电话说:“你再不回来,那些瓜果都要熟得烂掉了。”
  再没有懒下去的理由了。于是带着儿子,顶着烈日。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了生我养我的 小村庄。
  村里的人是看着我长大的,看见我,亲切得如同自家的孩子,远远地就递过话来:“梅,又回来看妈了?”我笑着答应。就听到他们在背后说:“这孩子真孝顺,一点不忘本。”我心里涌满羞愧。我其实什么也没做啊,只是偶尔把自己送回来给想念我的母亲看看,就被村里人夸成孝顺了。
  母亲知道我回来,早早地把瓜摘下来,放在井里面冰着——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梨瓜和香瓜。母亲又把家里唯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他吹风。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母亲兴奋地说:“地里面结得多着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儿子却在一旁大叫起来:“不行不行。外婆,你家太热了!”
  母亲诧异地问:“有大电扇吹着还热?”
  儿子不屑了。说:“大电扇算什么?我家有空调。你看你家连卫生间还没有呢。”
  我立即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儿子,对母亲笑笑:“妈,别听他的。有电扇吹着,不热的。”
  母亲没再说什么,走进厨房,去给我们忙好吃的了。
  晚饭后,母亲把那台大电扇搬到我屋里,有些内疚地说:“让你们热着了,明天你就带孩子回去吧,别让孩子在这里热坏了。”
  我笑笑,执意要坐在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我仰面躺下,望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着。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开放。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恍惚间。月下有个小女孩儿,手拿小扇儿,追扑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
  母亲在一旁开心地说着话,唠唠叨叨的,都是些让她怀恋的旧时光。母亲在那些旧时光里沉醉。
  月色如水,我放松的心似水中的一根柔柔的水草,迷迷糊糊地就睡过去了。母亲的话突然喃喃地在耳边响起:“冬英你还记得不?就是那个跟男人打赌,一顿能吃二十个包子的冬英。”
  “记得,长得粗眉大眼的,干起活儿来。大男人也赶不上她。”
  “她死了。”母亲语调忧伤地说,“早上还好好的。还吃两大碗粥呢。准备去地里锄草的,还没走到地里呢,突然倒下,就没气了。”
  “人啊!”母亲叹一声。
  “人啊!”我也叹一声。心里面突然警醒: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几回呢?暗地里打算好了:明天。是决计不回去的了,我要在这儿多住几天,好好把握这小扇轻摇的时光。
  19.说说选文标题“小扇轻摇的时光”具体指什么时光?(4分)
  20.你对选文中加波浪线句子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2分)
  21.选文中加横线部分是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
  22.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
  23.选文中叙写冬英这一人物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阅卷报告:
  
  19题:本题考查对标题内容的理解。时光的指代内容,要从全文的写作内容去理解。
  失误分析:有些考生理解不到位。答题不全面。
  解题分析与指导:文章开头写作者小时候爱吃瓜果。母亲每年都要种。长大后母亲依旧如此,但作者从与母亲的谈话中得到感悟: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几回?可见时光应指两部分:一是儿时的时光,二是与母亲相守的时光。其实这两句在文中都有揭示。
  参考答案:一是指充满天真快乐的童年时光,一是指与母亲相守的美好时光。
  20题: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这题首先要弄清句子类型,类型不同,思考角度就不同,答案也就不同。记叙文中一般考查中心句(议论、抒情句)和人物描写句(语言、心理、神态、行为)。思考时要结合上下文深度挖掘句子所表述的内容及所反映的人物的有关信息,如人物的情感、感受等。
  失误分析:有些考生理解不到位。表述不准确。
  解题分析与指导:这是个人物描写句。属于神态描写。思考时要抓住两个关键词“一愣”、“笑意”。这两个词背后所附带的信息是什么呢?结合上下文不难看出,“一愣”是因为母亲对“我”主动要求陪她到外面纳凉而感到意外,“笑意”表明母亲的一种惊喜与满足。
  参考答案:母亲对“我”执意到外面纳凉去主动陪伴她的举动感到意外和欣喜。
  21题:本题考查了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两种,一是衬托什么心情。二是烘托(渲染)什么气氛。有时也具有交代、强调、为下文作铺垫等作用。这要结合原文具体内容去判断。
  失误分析:有些考生理解不到位,表述不准确。
  解题分析与指导:这是一句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作用是固定的。但要结合上下文思考衬托了什么心情,烘托(渲染)了什么气氛。同时表述要准确。“……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这些描写反映了农村恬静、和谐、安逸的气氛,也表达了“我”当时一种闲适、轻松、愉快、舒畅的心情。
  参考答案:景物(环境)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渲染了农村夏夜安适恬静的气氛,烘托出“我”轻松闲适的心情。
  22题: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作用。记叙文中主要考查那些能反应人物内心活动、思想感情、性格的词语。思考时要从这几点人手,逐词分析,找出词语背后隐含的各种信息。
  失误分析:有些考生不能深刻而准确地理解词语所反应的人物情感。
  解题分析与指导:“贪婪”本身是个贬义词,这里感情色彩发生变化,贬义褒用,反映出“我”对家乡瓜果的无比喜爱。“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吃法。“心满意足”是形容母亲的,她看到“我”这样吃,内心充满喜悦和满足,因为母亲种瓜果的目的就是等“我”回来吃。
  参考答案:“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吃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瓜果的喜爱:“心满意足”突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23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结合原文细致思考,答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答理由时,不但要言之有理。更要理由充分。
  失误分析:有些考生理由不充分,表达不通顺。
  解题分析与指导:一种是不能删去。这一人物的出场,引发了“我”对生活的思考,从而揭示文章中心。这部分内容对情节的发展、对文章中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一种是可以删去。全篇的感情基调愉快、美好,全文也主要描写儿时和现在的美好时光及感受,这个人物的出场。破坏了整篇文章的气氛。
  参考答案:示例一:不能删去:正是这一人物使“我”转变了第二天就回城的想法,引发了“我”对人生苦短的思考,提醒“我”要珍惜与母亲相守的时光。示例二:可以删去,删去后不影响情节的完整:冬英的故事令人伤感,冲淡了全文营造的美好温馨的氛围。
其他文献
中考文题: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
期刊
“自然环境”类作文命题角度比较多,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考查我们对自然环境的审美意识,引导我们去发现自然美,受到精神熏陶,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大自然中处处充满了美,但要看你是否有善于发现“美”的敏锐的眼睛。大自然是美丽的:柳絮摇曳、莺飞草长。这是春的温馨;烈日当空,波光闪烁,这是夏的奔放:秋高气爽。晴空万里,这是秋的清新:冰封万里,银装素裹,这是冬的深沉。大自然用无形的巧手不知疲倦地绘制着一幅
期刊
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  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感觉心理平衡了。  现在的我,就像这棵苹果树。不知道从何时起,开始觉得五年的教师生涯,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已使我有足够的资本胜任这
期刊
每天过得都一样  偶尔会突发奇想  只要有了哆啦A梦欢笑就无限延长  快乐时与我分享  难过时陪在身旁  掏掏它的神奇口袋就能把烦恼遗忘  ——《哆啦A梦》    我是野比大雄——5岁  “哆啦A梦,你有多少法宝呢?”  “天有多大,我的法宝就有多少啊!”  “哆啦A梦,你真了不起!我想吃糖果,你能变出来吗?”  “吃糖果多了,要坏牙齿的!”  “那我只吃一块,就一小块,可以吗?”  “嗯……好吧
期刊
汶河岸边柳色新——山东省沂南县岸堤中学汶河文学社简介    沂南县岸堤中学坐落在素有“小延安”美誉的山东省沂南县岸堤镇,南依秀丽的汶河,与驰名中外的盂良崮隔河相望。该校汶河文学社成立于2000年10月,自创办以来,该文学社公开发表的文章有近百篇,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组织的首届“新世纪杯”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团体奖。2003年4月20日该文学社被接纳为沂蒙文学社联合会团体会员单位,其中有五名语文教
期刊
和谐之美    和谐是绿叶点缀红花,和谐是微风拂过脸颊,和谐是蓝天映衬白云。  在贫瘠的土地上,白云因和谐化作丝丝细雨,洒下了久违的雨露,把大地干裂的身躯重新愈合。  阳光本来是色彩斑斓的七种色彩,因为和谐它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汇聚成道道光明,把光明洒向人间。  世界因和谐不再硝烟弥漫,人类因和谐不再你争我斗,尔虞我诈。  在昏暗的屋子里,微弱的灯光因和谐与屋内的空气融为一体,把屋内照得明亮起来。 
期刊
《秋阳》是一首散文诗。读着《秋阳》,如饮一杯低度美酒,淡淡的,却又浓浓的;读着《秋阳》,如欣赏那支世界名曲《秋日私语》,美美的,而又甜甜的。秋阳好美,秋阳也好亲切,用作者的话说:有如“一个老友的笑容或是你故乡的山水”。这一妙喻令人欣喜而又充满温馨。  秋阳无所不在,它“在半枯的草地上躺着,在斑驳的树枝上挂着,在水面浮着”。一“躺”,一“挂”,一“浮”。秋阳不但被人格化了,而且有了个性:自由自在,随
期刊
①地球有各式各样的衣裳,五颜六色。绚烂多彩,而且会随岁月的更替而变易。  ②蓝色的衣裳是海洋湖泊,冬天暖和,夏天凉爽。这是因为水所能吸收容纳的热量特别多,使1立方厘米的水升高1℃所需的热,足以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或是5立方厘米的花岗岩也升高1℃。当阳光强烈时,水把大量的热吸去,起到了降低气温的作用;当天气转冷后,水又把热陆续放出来,使气温不致降得太低。  ③地球上约有71%的面积遮盖着蓝色的
期刊
考场真题:    从下面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60分)  (1)翻开自己的成长日记,每个人都会回忆起珍藏在心中的那份感动:也许是孤独时得到的一个问候,也许是沮丧时得到的一个鼓励,也许是跌倒时得到的一个搀扶,也许是迷路时得到的一个指点……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得到来自父母、亲友、老师、同学乃至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这点点滴滴的关爱,就像一颗颗爱的种子播撒在我们的心田。有那么一天。我
期刊
2008年的中考早已降下帷幕,但我们的思考仍在继续。笔者在第一时间收集了各省市103套试卷,并对其中的文言文名句默写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结果有了惊人的发现:各地在文言文名句默写的考查上存在频频“撞车”的现象。特整理如下。以期能给同学们有所启示。    一、五星级考查榜(共8句,按重复出现率从高到低排列)    考查指数:★★★★★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十则》  2.先天下之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