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原态自清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_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难吗?不难,自然再现你真切的生活体验,自然再现你的心灵话语,自然再现你的个性语言,便可写出清新鲜活之作。布瓦洛道:我们永远不能和自然步步相离。因此,回归生命的自然原态,让生命自由燃烧与释放,则情也真挚,事也鲜活,文亦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予人丰富的审美愉悦。
  一、回归心灵的自然原态
  一棵芙蓉树下,一对苍老的身影,他们翘首盼望,他们的眼神是那么的深邃,眼下是一条延伸到远方的道路。
  还记得吗?三年前的一天,同样是在这棵树下,你走了。
  当你蹦蹦跳跳地告诉两位老人要去外婆家时,两位老人落泪了,你见状,慌了,既而便又如小大人似的安慰他们:“我只是去玩玩而已,等哪天你们想我了,我就回来。”还有什么好说呢?
  第二天早上,朝霞映红了天角,芙蓉花开得正旺,但却失去了昨日那欣喜的色彩,朝阳蒙上了一层薄云。
  我为你摘下最后一朵芙蓉花,轻轻地放在你怀里,你小心地拿在手里,一丝也不想放掉,二位老人正在为你做最后的祷告,祈求你一路平安。你当时欣喜地说你一定会想我们的,可你知道,我心里早就在默默流泪,或许这次你走了,就再也不回来了。
  二位老人强忍住泪水,当你转身离去的那一刻,泪,已不觉滑过脸颊。那浑浊的泪水中,饱含不舍、依恋……
  当你消失在那遥远的道路上时,二位老人的双眼早已决堤,泪水已止不住,其实,那是止住对你的思念啊!
  “燕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花儿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而你去了,却……
  芙蓉花年年花开花谢,两位老人也年年在路口昂枝遥看,期盼你的归来,尽管每一次盼来的都只是一条延伸到远方的道路。
  同样的树,同样的路,不同的是两位老人。他们带着思念、带着期盼,少了一分快乐,多了一丝又一丝白发。
  你在他乡还好吗?你在他乡会想我吗?……只有那棵芙蓉树在无声站立着。
  ——《芙蓉树下》
  心灵在无声地呼唤,心灵在默默地祈祷,心灵在低声地抽噎。
  二、回归生活的自然原态
  有些老师在作文指导中一再强调作文立意要高,要健康,这当然没错,但如果学生因此刻意求高,刻意展示生活的灿烂,笔下的每一只鸟都“像孔雀开屏那样展示美好的一面”,就会使文章缺失生活味。回归生活,展示生活的自然真实,表现出对生活美的追求,对生活丑的摒弃便可写就佳作。如下文:
  “看,那里有一个又大又红的柿子耶?”小妹妹娇声地说道,于是我们争先恐后地爬上柿子树,你像猴子般敏捷地爬上去,我看到你那模样,笑得我差点掉下柿子树下的池塘里。我没有你的速度快,没办法,我只好从树上下来,在树底下“坐收渔利”。等你摘下来时我又向你要,你死活不给我,我就和你抢,正当我们吵得激烈时,那娇得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妹妹来了说:“不要吵了嘛,我最小,喏,柿子给我吧!”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她便抢了去。唉,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
  那天,我正在荡秋千,你突然走过来说:“你已经玩了那么长时间了,应该让我过过瘾了。”于是,你一把把我推开,自己悠闲地坐了上去。我正气得脸发红时,那绳子好像也替我抱不平,“蹦”的一声,你从秋千上掉了下来。“哈……哈……”,我笑得前俯后仰,而你坐在地上,那眼瞪着我像暴怒的狮子。晚上,奶奶为你擦伤药;你还说那秋千你一定会好好整整它。
  有一次,你在树上摘柿子,我用渔网在下面接着,刚开始还挺顺利。“又一个,”你在树上喊道,“你可要接好了这个太熟了。”我满不在乎地说道:“这有什么,扔下来吧。”于是,一个柿子从天而降。“叭”的一声,坐在小凳上的小妹妹先是一愣,忽而又大笑起来,你听到笑声也往下看,继而又是一阵狂笑。只有我感到头上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打了一下,原来是我不认真,那熟透的柿子在我们的头顶上开了花。你和小妹妹捂着肚子笑得正欢时,“叭”的一声,“哈……哈……”这回轮到我笑了,小妹妹更是笑得眼泪直流。你双手抓着被折断的树枝直落池塘,你不但没哭反而用手捂着池塘的水打我们。
  ——《柿子树下》
  此便是现代中学生的生活自然原态:天真活泼,亦自然真实。“写作是对生活的观照与演绎”,再现生活,文章便如此生动。又如:
  曾老师,我们都说他是真老师,他自己却从来不这么说。
  就拿这次他去县城开学科会,临走时,他说:“我今天要参加毕业班学科会议,傍晚才能回来,今天的课晚上给你们补上。”“是吗?”我们不相信曾老师的话。他脸带微笑,也似是有点不满:“你们不相信我,你们巴不得我迟点回来。”“不是,不是。”我们笑了。一个同学说:“你快去吧,不要迟到了。”他脸上有点疑惑,默默地走了。
  傍晚,他就又出现在教室门口了。“怎么就这么快回来了?”我们大为惊奇。“回来了!”他肯定后又摇头:“牵挂你的人是我呀。”“你真傻。老师,”班上的调皮鬼何大林说。曾老师笑笑:“我说话算话”
  “有玩还不好呀!傻!”同学们拉长了音调。
  “是呀,我真是傻瓜!”他看看我们,似是恍然大悟。
  ——《曾老师,真老师》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鲜活真实的,自然再现之,此一个可爱可敬的“真”老师如在眼前。
  三、回归语言的自然原态
  人的生活底蕴、文化底蕴与性格等的不同,其语言亦显现个性,反映在表达上,有的通俗,有的文雅,有的幽默。在写作中,应表现其语言的本真状态,让思想与情感随本真的语言自然地外现与流泻。如:
  当春燕飞来的时候,這山里的景色算是最迷人的了。你瞧,那红颜色的、白颜色的、蓝颜色的……还有许多说不出颜色的野花,会使你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成群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着采蜜;伶俐的小鸟在枝头乐唧唧地叫个停,给这个寂静的小山村带来无限生机。
  当夏蝉高唱时,便是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山间、田野处处有辛勤劳动的人们的背影。来到瓜地,一个个西瓜在绿叶的遮隐下,都隐藏了起来,但是绿叶无法完全为西瓜遮挡住阳光,西瓜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着隐隐的光,不必人们去寻找,一看见光亮就知道哪有瓜,那一个个瓜又沙又甜,吃了一口,整个人都变得清爽多了。
  当秋风送爽时,这山上的景色更是诱了。一棵棵枫树在秋风的吹拂下都跳起了舞。枫叶在树枝的舞蹈下一片片往下落。好像天女散花一般美丽极了。要是站在中间,也许会有一两片枫叶滑过你的脸庞,这时就像尖尖的指尖滑过一般,有些许刺痛。
  冬雪纷飞时,这村里就显得格外幽静了,到处是白茫茫一片,大雪把山间装饰得像晶莹的世界。山里的孩子不怕冷的,在雪里蹦跳,追逐,嬉戏,堆雪人,打雪仗。手都冻红了,可是玩得还是那到开心,那么痛快。
  啊!我的故乡,虽然你默默无闻,但谁又能说你不美丽呢?你那一年四季富于变幻的景色,无论是谁,都会陶醉在你的怀抱里。
  ——《家乡的四季》
  “豪华散尽见真淳”,此语言之朴实,把家乡的四季描绘得淋漓极致。小作者心中,家乡的春、夏、秋、冬,显几分情趣,几分可信,几分生动,此正如老舍所道:“文字不怕朴实,朴实也会生动,也会有色彩。”
  幽默是智慧的体现,亦为生命活力与自信的折射。文章以诙谐的语言坦率展现生命的真实,活写出学生沉重的无奈。在写作中,回归心灵的自然原态;在写作中,回归生活的自然原态;在写作中,回归语言的自然原态。
其他文献
摘 要: 儿童具有天才的想象力,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诗心,他们的思维具有模糊性特点,语言跳跃。教师要关注孩子的每一次心跳,捕捉到翅膀振动的感觉,拨动孩子心中诗的琴弦。  关键词: 读书活动 诗歌教学 营造氛围 教学相长  这几年,幕小教师一直走在“让诗歌点亮童心”这一课题的研究路上,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性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一些成绩,这更加坚定了我们选择诗歌教研的信心。  大家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摘 要: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语文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语文的育人功能是以人为本,语文的教学是建立在人的发展基础之上的,随着人的成长和人生阶段的不同,语文所诠释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初始阶段的道德教育培训,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育人之“道”。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道德素养 教学方式  小学时期的学生
摘 要: 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语言的核心则是感受。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感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感 培养策略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是由语言引起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把握语言的一种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语感呢?  一、反复诵读,触发语感  学生诵读课文时不但可以做
该文在局部凸拓扑向量空间中给出了如下集值函数向量优化:minF(x)s.t.G(x)∩(-K〈,1〉≠0,0∈H(x)的必要条件即Fritz John条件。
会议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一代学子的成长成才。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加强笔画顺序练习、注重语言积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搞好课外辅导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笔画顺序 语言积累 阅读理解能力 课外辅导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
该文考虑一类奇摄动脉冲微分方程边值问题。在适当的假设下,利用合成展开法和微分不等式技巧,我们研究所述问题的解的存在性和形式解的一致有效性。
摘 要: 立体引学式的学习是在老师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全新的课堂模式。立体引学式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自主探索的精神,使学生思维活跃,激发智慧的重要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立体引学式教学,要善于启发引导,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善于质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建构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立体引学式学习很注重学习方法,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