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o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进,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人的个性张扬和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生活,注重实践,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关注受教育者道德情感的激发,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提高。在这全新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也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探索、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这既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的一种有益探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构建以新课程理念为灵魂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新模式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借鉴并融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创新思维理论,在研究教师、学生、问题、情境课堂四要素的基础上构建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本模式的实施对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和教师双方处在相容的情境中,这对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感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呢? A、联系生活展现情境;B、运用实物演示情境;C、借助图画再现情境;D、播放音乐渲染情境;E、扮演角色体会情境;F、锤炼语言描绘情境;G、结合实际优化情境,等等。
   创设情境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之外,更主要的是通过情境展示而引发问题,即“设疑引思”。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然,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来,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生成问题,这实质上也就是他们主动探求知识、构建知识,并运用已有经验和学习能力批判性地审视学习内容的过程。我们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下列品质:一是应当明确、具体和可感的。学生不必为琢磨问题的内涵而费尽周折,可直接关注问题所导向的学习领域或学习空间。二是应当具有思考价值。问题要有一定思维深度和广度,既有引导思维的功能,又要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三是要关注“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和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实际及其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四是问题要具有情境功能。
  二、加强激励,包括机制激励和言语激励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突出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意识,是新课改理念发展的趋势和内在要求,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的重要性:它是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关系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要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机制激励就是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建立的激励制度,包括基础性得分制度和基础性加分制度。基础性得分制度,就是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登台讲授的最低分值,如教态分,语言分,组织分,教法分,只要学生敢于登台讲授,那么至少可以得到的最低分值。如可将教态、语言、组织、教法最低分值各定为0、5分,也就是只要学生敢于上台讲解,那么就可以得到这个最低的基础分值,而不是予以一棒打死的给分制度。基础性加分制度是指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给予登台讲授学生的鼓励性分值,如学生在教态、语言、组织、教法中有特别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或是有值得推广的地方,抑或是学生的讲解特别出众和出彩的地方而在基础得分的基础上给予更高的分值。学生的讲解难免会存在许多不足甚至是不对,那么对于基础性得分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实施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当然,随着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基础性加分机制就会凸显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当然,这种机制激励可以而且应该随着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而加以深化并完善,以使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言语激励就是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包括学生互评和老师总结性评价时给予讲授者的语言评价,而这种语言评价应该是真实和真诚的,具有鼓励和表扬的意味。学生互评时要找到、找准讲授者的闪光点,并予以一定程度的放大,从而给讲授者带来身心都愉悦感受。如“他的声音洪亮,让每一位同学都听得清楚”;”你他的嗓音非常有磁性,把我们都吸引住了”。“他讲解的时候面向着我们,语言表达顺畅流利”等等。老师的言语评价具有引导性、总结性和启发性,所以老师在言语激励时要注意多用煽情的语言和引导性和启发性语言。如“今天各组都采用了师生互动的方式授课,完全是一位合格的老师了。”“这节课每组都能紧扣本组内容展开讨论和举例,提醒我上课时也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将思想品德课应用于生活”等等。只有通过不断的激励,学生才能找到自信的支点和源泉,他们才能在学生中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也才敢讲,愿讲,从而达到能讲并讲得好。
  三、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课堂机制
   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只有通过学生的参与才能完成,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和交流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创设充满师生情感、积极向上、和谐发主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探究,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所以,每节课学习,我都非常重视学习情景的创设,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包括自读教材内容,自己发现提出问题,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等。然后再组织小组交流和全班质疑讨论,进而再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点拨、拓展、提升和概括,搭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分析、解决问题的平台,帮助学生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完成对知识的巩固、迁移和运用。
   在多年的思品教学中,我发现我国目前的初中思品课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思想品德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是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何提高思品课堂的有效教学,使学生获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成为当前思品课堂教学的尤为重要的课题。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努力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思想品德课真正达到有效教学。
其他文献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以及整体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明确,提高作文能力需要“观察”和“观察能力”,其次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要有正确的方法,即形成明确的观察目的,去发现事物可以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那些典型特征。  一、观察不是一般的“看”   为写作服务的观察,并不是一般的、冷静而不带任何主观情感的“看”,而是将作者的思想情感倾注于事物之中的、具有特定感情倾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儿童的计算能力。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数学及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怕困难的品质。在小学,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下几方面便是我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做法:
期刊
〔摘 要〕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主要目标,但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合情推理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文章概括与提炼了在高中教学中开展合情推理教学的方法和建议,从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叙述了高中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合情推理 探索 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越来越多的数学老师认识到了合情推理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由此可见,语言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有人认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课上的事情,跟数学没什么关系,但是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说”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低段学生由于年龄小,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缺乏生活经验,数学语言表达又尚在起步阶段,课堂上常常有以下
期刊
美籍华人杨振宇教授曾指出,中外学生主要的差别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现、主动探究。我们现用的《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开辟了英语教学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在课程内容上注重现代
期刊
一、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   1、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时时充电,以适应变动不居的社会。一劳永逸的学习时代已经过去。今天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怎样学习的人。营造自身的造血系统,掌握学习方法比学习现成的知识更重要。   2、合作能力:时代的发展决定了成功的必须走相互合作的道路。现代科学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各自的缺陷,唯有相互合作才能构造出整体和谐的力量。因为,现代人杰拒绝
期刊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白板也日益发展,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显身手,加快了学生与语文知识的相融相通,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中的广泛运用,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多媒体计算机这种文本、图形、影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于一体的功能,以及灵活快速地综合处理和控制信息的特点,更显示出现代高科技应用于教学领域的强大优势,打破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从而开创语文教学崭新的面。  一、利用电
期刊
初中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深刻地反思我的数学教学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   目前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动力;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
期刊
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之一,逻辑思维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是一种有条件、有步骤、有根据、循序渐进的思维形式,是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充分发掘数学问题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把数学问题用活、用深、用够。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思维个性化   任何数学学习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在高考试卷中,作文所占分值比重大,因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在日常写作中,多数学生表示不喜欢写作文,甚至害怕写作文。学生害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作文题目时感到无从下手或者无话可写。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素材匮乏。因为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