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进,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人的个性张扬和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生活,注重实践,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关注受教育者道德情感的激发,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提高。在这全新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也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探索、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这既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的一种有益探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构建以新课程理念为灵魂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新模式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借鉴并融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创新思维理论,在研究教师、学生、问题、情境课堂四要素的基础上构建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本模式的实施对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和教师双方处在相容的情境中,这对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感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呢? A、联系生活展现情境;B、运用实物演示情境;C、借助图画再现情境;D、播放音乐渲染情境;E、扮演角色体会情境;F、锤炼语言描绘情境;G、结合实际优化情境,等等。
创设情境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之外,更主要的是通过情境展示而引发问题,即“设疑引思”。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然,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来,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生成问题,这实质上也就是他们主动探求知识、构建知识,并运用已有经验和学习能力批判性地审视学习内容的过程。我们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下列品质:一是应当明确、具体和可感的。学生不必为琢磨问题的内涵而费尽周折,可直接关注问题所导向的学习领域或学习空间。二是应当具有思考价值。问题要有一定思维深度和广度,既有引导思维的功能,又要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三是要关注“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和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实际及其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四是问题要具有情境功能。
二、加强激励,包括机制激励和言语激励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突出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意识,是新课改理念发展的趋势和内在要求,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的重要性:它是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关系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要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机制激励就是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建立的激励制度,包括基础性得分制度和基础性加分制度。基础性得分制度,就是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登台讲授的最低分值,如教态分,语言分,组织分,教法分,只要学生敢于登台讲授,那么至少可以得到的最低分值。如可将教态、语言、组织、教法最低分值各定为0、5分,也就是只要学生敢于上台讲解,那么就可以得到这个最低的基础分值,而不是予以一棒打死的给分制度。基础性加分制度是指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给予登台讲授学生的鼓励性分值,如学生在教态、语言、组织、教法中有特别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或是有值得推广的地方,抑或是学生的讲解特别出众和出彩的地方而在基础得分的基础上给予更高的分值。学生的讲解难免会存在许多不足甚至是不对,那么对于基础性得分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实施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当然,随着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基础性加分机制就会凸显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当然,这种机制激励可以而且应该随着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而加以深化并完善,以使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言语激励就是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包括学生互评和老师总结性评价时给予讲授者的语言评价,而这种语言评价应该是真实和真诚的,具有鼓励和表扬的意味。学生互评时要找到、找准讲授者的闪光点,并予以一定程度的放大,从而给讲授者带来身心都愉悦感受。如“他的声音洪亮,让每一位同学都听得清楚”;”你他的嗓音非常有磁性,把我们都吸引住了”。“他讲解的时候面向着我们,语言表达顺畅流利”等等。老师的言语评价具有引导性、总结性和启发性,所以老师在言语激励时要注意多用煽情的语言和引导性和启发性语言。如“今天各组都采用了师生互动的方式授课,完全是一位合格的老师了。”“这节课每组都能紧扣本组内容展开讨论和举例,提醒我上课时也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将思想品德课应用于生活”等等。只有通过不断的激励,学生才能找到自信的支点和源泉,他们才能在学生中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也才敢讲,愿讲,从而达到能讲并讲得好。
三、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课堂机制
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只有通过学生的参与才能完成,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和交流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创设充满师生情感、积极向上、和谐发主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探究,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所以,每节课学习,我都非常重视学习情景的创设,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包括自读教材内容,自己发现提出问题,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等。然后再组织小组交流和全班质疑讨论,进而再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点拨、拓展、提升和概括,搭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分析、解决问题的平台,帮助学生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完成对知识的巩固、迁移和运用。
在多年的思品教学中,我发现我国目前的初中思品课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思想品德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是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何提高思品课堂的有效教学,使学生获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成为当前思品课堂教学的尤为重要的课题。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努力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思想品德课真正达到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构建以新课程理念为灵魂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新模式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借鉴并融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创新思维理论,在研究教师、学生、问题、情境课堂四要素的基础上构建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本模式的实施对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思
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和教师双方处在相容的情境中,这对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感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呢? A、联系生活展现情境;B、运用实物演示情境;C、借助图画再现情境;D、播放音乐渲染情境;E、扮演角色体会情境;F、锤炼语言描绘情境;G、结合实际优化情境,等等。
创设情境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之外,更主要的是通过情境展示而引发问题,即“设疑引思”。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然,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来,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生成问题,这实质上也就是他们主动探求知识、构建知识,并运用已有经验和学习能力批判性地审视学习内容的过程。我们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下列品质:一是应当明确、具体和可感的。学生不必为琢磨问题的内涵而费尽周折,可直接关注问题所导向的学习领域或学习空间。二是应当具有思考价值。问题要有一定思维深度和广度,既有引导思维的功能,又要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三是要关注“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和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实际及其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四是问题要具有情境功能。
二、加强激励,包括机制激励和言语激励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突出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意识,是新课改理念发展的趋势和内在要求,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的重要性:它是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关系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要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机制激励就是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建立的激励制度,包括基础性得分制度和基础性加分制度。基础性得分制度,就是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登台讲授的最低分值,如教态分,语言分,组织分,教法分,只要学生敢于登台讲授,那么至少可以得到的最低分值。如可将教态、语言、组织、教法最低分值各定为0、5分,也就是只要学生敢于上台讲解,那么就可以得到这个最低的基础分值,而不是予以一棒打死的给分制度。基础性加分制度是指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给予登台讲授学生的鼓励性分值,如学生在教态、语言、组织、教法中有特别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或是有值得推广的地方,抑或是学生的讲解特别出众和出彩的地方而在基础得分的基础上给予更高的分值。学生的讲解难免会存在许多不足甚至是不对,那么对于基础性得分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实施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当然,随着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基础性加分机制就会凸显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当然,这种机制激励可以而且应该随着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而加以深化并完善,以使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言语激励就是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包括学生互评和老师总结性评价时给予讲授者的语言评价,而这种语言评价应该是真实和真诚的,具有鼓励和表扬的意味。学生互评时要找到、找准讲授者的闪光点,并予以一定程度的放大,从而给讲授者带来身心都愉悦感受。如“他的声音洪亮,让每一位同学都听得清楚”;”你他的嗓音非常有磁性,把我们都吸引住了”。“他讲解的时候面向着我们,语言表达顺畅流利”等等。老师的言语评价具有引导性、总结性和启发性,所以老师在言语激励时要注意多用煽情的语言和引导性和启发性语言。如“今天各组都采用了师生互动的方式授课,完全是一位合格的老师了。”“这节课每组都能紧扣本组内容展开讨论和举例,提醒我上课时也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将思想品德课应用于生活”等等。只有通过不断的激励,学生才能找到自信的支点和源泉,他们才能在学生中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也才敢讲,愿讲,从而达到能讲并讲得好。
三、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课堂机制
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只有通过学生的参与才能完成,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学习和交流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创设充满师生情感、积极向上、和谐发主的教学情境,才能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探究,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所以,每节课学习,我都非常重视学习情景的创设,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包括自读教材内容,自己发现提出问题,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等。然后再组织小组交流和全班质疑讨论,进而再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点拨、拓展、提升和概括,搭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分析、解决问题的平台,帮助学生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完成对知识的巩固、迁移和运用。
在多年的思品教学中,我发现我国目前的初中思品课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思想品德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是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何提高思品课堂的有效教学,使学生获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成为当前思品课堂教学的尤为重要的课题。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努力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思想品德课真正达到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