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进取,不该只停留在收藏夹里

来源 :时代邮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iz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一个朋友吃饭,等上菜的时候她忽然对着手机发出一声尖叫:“我收藏夹里的东西怎么全没了?”不久,她又吁了口气,原来是登错了账号,等她切换回自己的账号后,一切如初。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朋友圈发得少了,但收藏夹里却永远是满满当当。收藏夹就像我们锁在抽屉里的宝贝,平时基本不看,但要是丢了,还怪心疼。
  罗振宇在2018年的跨年演讲中说过一句话:“你在朋友圈又佛又丧,却在收藏夹里天天向上。”他提到了一种普遍现象:当我们在朋友圈跟风转发杨超越、缅怀金庸时,却又悄悄地在收藏夹里添加着如何搞定思维导图、如何建立知识体系的文章。我们知道,现在离那个理想的自己还很远,所以一旦看到“一文搞定×××”的“干货”,就仿佛在山穷水尽的奋斗之路上,找到了柳暗花明的又一村。于是,我们一键点击“收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们想要的那个更好的自己和理想的生活,也永远停留在了收藏夹里。
  收藏了如何搞定思维导图的文章,读完还是云里雾里,无法为工作所用;收藏了如何建立知识体系的文章,才发现自己连如何获取知识都知之甚少,又谈何建立知识体系……那些收藏夹里的内容本身,并不能真正助力我们实现梦想。收藏夹,只是一座桥,收藏着一条条通往我们理想生活的道路,但它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地。
  而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以为来日方长。这篇写作技巧不错,先收藏,等有时间再看;这份健身指南不错,先收藏,等有时间再练……我们把很多美好的计划束之高阁,然后安慰自己:等我有时间了一定去做。可是,我们好像总也等不到“有时间”的那一天。

  那些收藏了各种养生指南的年轻人,并没有停止熬夜加班,总想着先忙完这一陣再说;那些收藏了一堆书单的上进青年,刷完手机就差不多该睡觉了,阅读计划只能一再推迟……而很多计划,等着等着就泡汤了。
  我们为过不上想要的生活而焦虑,所以把理想中那个身体健康、博学多才的自己放进收藏夹。我们以为收藏了,就是自己的了,可一键收藏后,生活往往并无不同。收藏夹给了我们一份虚幻的安全感,让我们误以为自己拥有很多选择,但这样的安全感,却犹如一剂毒药,让我们觉得理想的生活跑不掉了,反而把努力的行动无限推迟。
  近藤麻理惠曾在《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中提到:“一个人不愿扔掉拥有的东西,是因为他无法判断对现在来说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多余的以及自己想要得到什么。所以他不需要的物品就会不断增加,结果无论是物理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会被大量不需要的东西所淹没。”收藏夹里的东西越多,你眼里重要的东西就越少;收藏夹的内容囤积得越久,你越觉得它们不必登场。
  所以,从今天起,只在收藏夹中保存我们最想关注的内容,及时学习整理,只有真正走进你的生活,那些收藏才会变得有用。
  真正的积极向上,是你始终在真实生活的战场上拼杀,而不是把梦想悄悄收藏。
其他文献
摘 要:李锐的《颜色》以一个进城乡下人的口吻叙述城内见闻,小说便有乡下人的叙述视角和城乡碰撞的冲突矛盾,紧扣新时代社会语境中的“乡下人进城”命题,而在当下文学创作中,乡下人进城小说往往是最具有乡土中国气息、最接近现下中国大陆社会结构模式的文本,与城市化发展趋向的相关性最强。乡下人玉明进城后被都市的各种颜色包围、挤压并迷失其中,这其中每一种色彩都包含着一定的内涵,传达着作者不同的写作思考。  关键词
2017年新年伊始,安徽女孩、英国牛津大学历史系博士生陈梦鸽发出的一張结婚证刷爆了朋友圈,她的爱情,被誉为“最佳爱情”的范本,她和男友周思小学同窗、中学同桌、研究生同校,并共赴牛津读博,她自己也成为牛津大学历史系第一个读博的中国人。  你是“小胖纸”,我是“小白鸽”  1990年4月出生的周思,家住安徽省铜陵市。小学就读于铜陵市淮河路小学。因为妈妈做得一手好菜,饮食上又会搭配,惹得周思每顿都要吃几
傍晚到市场买东西,听到小贩的扩音喇叭声四起。有卖豆腐的,卖馒头的,卖橘子的……现如今,扩音喇叭声取代了多年前音調各异韵味悠长的吆喝声,虽多少有些失落,但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依旧。突然,我听到喇叭声里传来几句:“砂糖橘,砂糖橘,真甜啊!”  我不由得“扑哧”笑出了声,要知道,小贩们的吆喝声一般都单调机械,卖豆腐的吆喝“买豆腐来”,卖馒头的吆喝“买馒头来”。这个卖砂糖橘的吆喝了句“真甜啊!”感觉特别亲
摘 要:民间故事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而日渐丰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资源,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等推进工作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民间故事在新媒体时代的推动下表现出明显的动力不足,对比分析传统与当下民间故事的内容变化,发现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新民间故事的活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新的传承。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新)民间故事 问题和策略  从国家积极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十九届五中全
摘 要:《爱药》是路易丝·厄德里克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一经出版即获众多奖项并引发评论家大量关注。但迄今为止,作者的女性观尚未引起评论界的足够重视。女性在印地安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家庭,也是部落的重要支柱。小说中玛丽和露露在家庭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体现了厄德里克对女性善良贤惠、守护家庭等传统美德的珍视和弘扬。另外,通过分析《爱药》中忠诚捍卫部落传统、守护族人利益的露露和在西方文化入侵下迷失了
现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是前总理老特鲁多的儿子,他们是加拿大历史上的首对父子总l理。他的父亲皮埃尔·特鲁多曾于1968年至1984年间两次出任加拿大总理,老特鲁多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担任总理期间,曾经冲破外界阻挠,推动中加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被誉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小特魯多如今对中加关系的未来也抱有信心,子承父业,积极促进中加合作。中加关系已然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红色中国的不速之客”
王子和灰姑娘结婚后,他们的日常对话,一定不是我愛你,我也爱你,而是今天谁洗碗?今天谁晾衣服?今天谁拖地?今天谁丢垃圾?  一句话:谁做家务?  因为家务问题而引发的夫妻争吵、家庭战争乃至婚姻破裂,一点都不罕见。一项调查显示,25%的夫妻认为家务分配不公是导致他们离婚的主要原因。  听着“劳动最光荣”“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长大的我们,终究没能成为热爱做家务的人。但家务这道坎,我们都不可能绕过。有家
抽一滴血就能知晓孩子是否“天赋异禀”,取一滴唾液就能预测你的未来……近年来,基因检测市场日益火爆,各种基因测序项目层出不穷。  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看似“无所不能”的基因测序项目,实际上不少是商业利益驱动下的“高科技陷阱”。  乱象:“无所不能”的基因检测  近年来,基因检测市场日渐红火。记者在某大型电商平台上搜索“基因检测”几个字,出现2000多条相关产品信息。在企信宝、国家企业信用信
摘 要: 安提戈涅并不是代表神法的一极,她身上体现了一个伦理实体分裂,而新的平衡体系未能建立的迷茫。她是神法作为社会普遍规则向人法作为社会普遍规则的过渡期的象征。正是人法的现实性与神法的正当性的矛盾构成了安提戈涅的悲剧。也是因为一个个安提戈涅的悲剧促使人法反思修正,不断地向蕴含普遍精神的理想法律靠拢,最终建成理想的伦理体系。  关键词:安提戈涅 人法 神法 伦理体系  《安提戈涅》作为典范的悲剧著
摘 要: 《将仲子》 一诗的主旨解读,历代观点无一不围绕《诗序》 中所提“刺庄公”而展开,可见其重要性。此说在后世亦衍生出了不同解读观点,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逐渐淡出研究视野,但其所传达出的诗歌文化意义却仍然值得关注。本文首先对《将仲子》主旨解读的流变进行梳理,其次通过分析《左传》 中所载“郑伯克段于鄢”事来探究《将仲子》之“刺庄公”论所包含的道德评判,进而探讨此诗所反映出的“主文谲谏”的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