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引导策略研究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渐渐成为了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旨在通过探究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所受的影响以及心理特点的变化,深入的了解新媒体环境给大学生心理特点带来的变化,结合大学生群体在专业背景、知识结构、社会阅历、成长环境及思想意识方面的特点落实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心理特点;网络依赖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又称为“数字化媒体”。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载体。智能手机的应用也进一步使新媒体信息传播更为简易迅捷。
  作为新媒体信息的主要受众群体,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当代大學生的心理特点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全面加强高校思政工作,全面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了解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特点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引导策略成为了高校思政研究工作的重点。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1、当代大学生存在严重的网络依赖心理。
  调查数据表明:92.07%的大学生认为有网络与断网是有明显区别,其中,15.24%的大学生认为“无网寸步难行”。网络已成了当代大学生“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网络大幅度地改变了大学生获取资讯、休闲消遣、消费等生活方式。从餐厅就餐到外卖接单,从图书馆翻遍到度娘一点,从零钱钞票到扫码支付……手机在手,网络畅通,天下无忧。新媒体的发展更使得“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成为了日常。
  在为大学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新媒体时代也使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网络依赖心理。从胸有成竹到全靠搜索,从相谈甚欢到相顾低头玩手机……新媒体的盛行也使得大学生的日常交流日趋冷淡。
  2、部分大学生存在严重的过度消费心理。
  在“大学生利用网络做什么”的调查结果中,“利用支付宝等消费方式取代现金支付”这一选项所占比重最大。
  支付宝、美团等新媒体附属产业的崛起使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线上支付大幅度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网购、转账、外卖成了每个大学生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部分还没有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大学生网购成瘾、过度消费,甚至参与网络借贷以满足一时之快却落入骗局成千古恨的事件频发,使我们不得不警惕新媒体带来的新危机。
  3、新媒体环境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时间管理压力。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7.32%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活中,新媒体在时间管理方面给自己带来的压力最大。其中,部分同学沉迷于游戏、追剧、购物,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时间管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4、大学生无法辨别网络上信息的真假。
  网络的开放性,使得每个人都成了传播信息的载体,这也使得信息的可靠性大大降低,使得消息真假难辨。而大学生尚未接触到真实的社会,辨别信息的能力更是参差不齐,使得大学生无法有效的辨别网络上信息的真假。
  5、新媒体环境使大学生在现实交往中表现出不自信的心理特点。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大学生利用网络交友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在网络里,由于大家互不认识或者认识的人之间没有面对面的交流的压力,仿佛给大学生戴上了一层面具,使得很多大学生在网络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言论或观点,在聊天软件中可以和同学们聊得很好,但是在面对面时,又缺乏沟通的技巧,展现出不自信的心理特点。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引导策略
  1、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引领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合理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其核心内容在于引导大学生把个人人生信仰和社会理想信仰结合起来,并确立马克思主义即共产主义理想信仰,不忘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关心人生的意义和自我实现。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应注重思想价值引领教育,引导同学们走上正确的人生方向。
  2、高校应重视开展新媒体知识教育工作。
  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也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目前高校普遍缺乏对学生的网络知识教育,学校应开展相应的公共课、选修课,教育和引导学生们了解当前网络环境的便利和风险,知晓网路的利弊,并学会合理利用和规避新媒体讯息。
  3、开展形式多样、有吸引力的集体活动很有必要。
  追根溯源,导致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很大原因是课余生活不够丰富。开展形式多样、有吸引力的集体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不只能够让学生走出网络的虚拟世界,更能够搭建交流的平台,增进同学情谊,通过朋辈交流收获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
  大学生是新时代建设的中坚力量,关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尤为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全方位做好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工作,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培养高素质的新媒体人才,为大学生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志友,曲保忠,王新成,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建议.中国健康教育,2007,23(5):374- 375.
  [2]黄万琪,吴汉荣,贺尊,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4,20(9):1 139- 1 140.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教学、学生管理是推动高校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的教育水平。传统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直接了解较少,制定的管理方案较多以传统的管理经验为主,结合实际较少。学生管理工作的有些内容流于形式,没有渗透到实际工作之中。本文分析了现代技术在高校学生教学、管理中的意义,提出了基于现代技术的高校学生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思路,对提升高校学生教学、管理工作水平起到了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医生除了必须有广泛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终身学习等能力及态度。本文通过探讨反思性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具体实施途径,促进师生协同发展,尤其是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医学教育;高校教师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发展,当今社会对医疗工作的需求越来越高,医生除了必须有广泛的医学科学知识,更必须富于对生命与人性的关怀,并且具有终身学习、追求知识及与时代并进的能力及
期刊
摘要:本文叙述了《数据结构》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跨校修读学分中,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探索,及全面运用精品资源课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数据结构》;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  一、跨校修读项目概述  跨校修读学分,是指在校学生修读非本校开设的课程,所获得的相应学分得到本校和修读校的共同认可。该项目的任课教师由建课方和选课方教师共同承担,学生通过网络在本校学习
期刊
摘要:高校足球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直接影响着足球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应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使其充分感受到足球运动的魅力,从而充分保证高校足球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高校足球;教学效果  高校足球是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很重要。这也是对国家繁荣的关键。这也是有力的证据和关键提高足球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在高校足球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上,课外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
期刊
摘要:礼仪在大学校园中日益被忽视,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素质产生了缺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要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方共同努力下,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质,努力塑造并培养出有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现状;对策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古人告诉我们,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身处“礼仪
期刊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性课程,而实验作为医学微生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方法。近年来,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被应用在各个课程的教学中,本人通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翻转课堂在医学微生物实验课上的应用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实验课;翻转课堂;应用  就传统医学微生物实验
期刊
摘要: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电气行业的智能化也步入正轨,需要的智能控制方面的人才越来越多。而工业控制网络这门应用型课程对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就十分重要。本文结合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及课后拓展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并用于实际教学中。  工业控制网络是一门涵盖集散控制系统、控制网络技术两大部分的课程,可以解决工业现场的智能化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
期刊
摘要:伴随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而初中生德育教育这一方面制度还不够健全,因此这一问题需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注视,这样才能够有利于中学生教育体系得到全面发展。由于现如今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科技创新飞快,人们精神物质水平迅速提高,所以初中生在物质生活上的享受也基本处于高端模式,因此高中生思想上会受到一些外界环境的干扰。正是因为如此,德育活动更不应缺失,它是初中生思想教育指导开蒙老师。对此本文结合初中德育
期刊
摘要:本文研究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策略,界定中国文化在中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意义,选取符合跨文化交际功能的中国文化主题板块和教学内容,讨论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多元化教学实践平台。完善以与中医文化相关的历史、社会、人物、文献素材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教学内容,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平台,使学生能够提高具备扎实的英语综合语用能力,能够具备以英语为工具进行前沿理论学习,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
期刊
摘要:组织胚胎学是医学重要课程,课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对本校组织胚胎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将组织胚胎学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整合,探究理论和实验整合授课教学模式是否由于传统的将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开的教学模式。结果表明,理论和实验整合授课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组织胚胎学;理论和实验课;整合授课;实践  引言:  组织胚胎学是医学重要课程,主要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