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 保障居民猪肉消费需要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eedtoxia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对此,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
   一、为什么要制定出台《预案》?
   猪肉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肉食品和动物蛋白摄取来源,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充分发挥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作用,并根据形势变化于2012年和2015年两次进行修订,形成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相关预案对于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缓解价格周期性波动、保障居民猪肉消费需要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农产品价格调控积累了经验。
   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后,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政府猪肉储备调节能力与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委迅速会同有关部门打破常规,创造性开展工作,坚持监测关口前移,及时提示预警生猪和猪肉价格上涨风险,建立部门会商机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组织政府猪肉储备收储和投放,促进猪肉价格在相对高位保持了基本平稳运行,保障了重要节假日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猪肉消费基本需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保障粮、棉、油、糖、肉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收储调控能力”。为更好适应生猪市场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新期待,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将本轮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中的经验做法机制化、制度化,制定出台了本《预案》。
   二、《预案》与2015年出台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相比,有哪些主要的不同之处?
   与2015年预案相比,本《预案》对预警指标和区间、储备分类和规模、储备调节机制等核心内容作了修改完善。
   一是丰富预警指标。“猪粮比价”指标是直观反映生猪养殖成本收益对比关系的重要指标,广受生猪养殖业关注,《预案》继续沿用了这一指标。与此同时,《预案》增加了两个指标:一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该指标能够显著提高风险预警和储备调节工作的前瞻性;二是增加了“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指标,该指标更贴近消费者感受,在猪肉价格过度上涨时能够及时作出预警和响应。
   二是调整预警区间。《预案》区分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和过度上涨两种情形,设立了三级预警区间。其中,根据近年来养殖成本收益变化情况,将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比价由此前的5.5∶1—5.8∶1提高到7∶1,当猪粮比价处在7∶1—9∶1时不进行预警,为市场自发调整留有充足空间。
   三是分类设置储备。《预案》依据政府猪肉储备的不同功能定位,分设了常规储备和临时储备。国家层面常规储备主要用于满足市场调控和应急投放需要。临时储备是结合此轮调控实践、积极借鉴其他有关重要商品储备建设经验提出的,主要是在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产能大幅下降时进行收储,以稳定生产预期,实现有效“托市”稳产能。同时,储备规模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调控能力明显增强。
   四是完善工作机制。《预案》对本轮猪肉市场调控工作中创新采取的部门会商机制予以巩固,将能够有效提升部门沟通及决策效率。《预案》结合本轮调控实践经验,对地方政府猪肉储备规模、收储机制等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将能够有效提升央地联动、区域联动合力。
   三、后期生猪市场将怎样发展?《预案》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生猪稳产保供政策措施,各地认真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市场主体积极复产扩产,生猪复产扩产势头良好。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已恢复到正常年份的97.6%,有关方面预计今年下半年生猪出栏量有望恢复到正常水平。随着产能持续恢复,生猪和猪肉价格有望继续向合理水平回归。同时,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以及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较以往明显提高。
   《预案》充分发挥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作为关键抓手的重要作用,对生猪及猪肉价格坚持“调高”与“调低”并重,以供应稳保障价格稳,以价格稳促进供应稳。价格过高时,将投放储备以保障居民消费需要,推动价格向合理区间回落,避免生猪产能过度扩张;价格过低时,将启动收储以托住市场,为养殖场户吃下“定心丸”,避免生猪产能过度淘汰。
   四、如何保障《预案》有效落实?
   《预案》明确了部门会商、央地联动、经费保障等实施保障措施。一是部门会商,发展改革部門会同财政、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部门会商,分析市场形势,议定储备调节工作事项。二是央地联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地猪肉储备调节工作的统筹指导,形成上下联动调控合力,同时要求有关区域建立跨省沟通协商机制。三是经费保障,国家层面猪肉储备相关支出由中央财政负担,各地参照中央做法明确本地政府猪肉储备相关经费保障。
   此外,《预案》还提出了有关地方主体责任、生产自给能力、冷链物流体系、进口调节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协同措施,将有效增强猪肉市场保供稳价的政策合力。
其他文献
编者按:威海科尼利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传奇企业,开发的系列高端渔具产品,数次作为国礼被赠予多国元首及政府首脑。而今,在国家“厕所革命”大力推进之际,该团队已经在污染处理系统、自降解马桶等方面获得13项技术专利,准备大显身手。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经贸导刊杂志社社长朱东方到该公司调研,并采访了公司董事长刘金波先生。   问:您公司的钓鱼竿被作为国礼赠送给普京总统等外国元首。请您谈谈当年是怎么
期刊
一、黄河流域推进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的重要意义   在郑州建立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郑州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以及黄河流域的国家中心城市,在郑州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对整个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郑州地处黄河流域中心与中原腹地,是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源丰富,电子信息、新材料等
期刊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和产业发展关系极为密切的类型教育。作为全国规划面积最大的职业教育基地,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到贵州(清镇)职教城视察,并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经过多年建设,目前职教城空间布局总体形成、配套服务基本完善、目标定位日渐清晰、融合发展初见成效,集学历教育、技术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指导、技能竞赛等功能为一体,入驻院校19所、在校师生近14万人,开设314个专业,覆盖现代农业、新型
期刊
编者按: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省三明市考察,对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作出重要指示。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为加强互学互鉴,推动老区振兴,4月23日至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福建省三明市组织召开了首次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现将各地典型经验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典型经验介绍
期刊
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广东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区苏区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用心用情用功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法规支撑  广东省委、省政府将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出台多份政策法规,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
期刊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视察时强调,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各部门齐抓共进,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转化为务实举措和具体行动,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2020年,河南省革命老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近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高于全省超过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3—5个百分点,居民人
期刊
自2018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等部门,于每年5月10日中国品牌日期间举办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及品牌发展国际论坛等系列活动。各省区按照国家要求组织品牌企业参展,取得了较好的办展效果。以此为契机,各地更加重视品牌建设工作。调研发现,民族地区(含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青海、云南、贵州三省)作为我国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在品
期刊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关心关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赣南苏区视察指导,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八年多来,江西全省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抢抓机遇、感恩奋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2020年赣州、吉安、抚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2011年
期刊
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大别山革命老区尤其是集中连片特困区域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聚焦红色、绿色、发展、富裕“四个大别山”建设,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实现地區生产总值8483.97亿元,比2014年增长78.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5018.69元、18557.73元,比2014年分别增长67.20%、58.09%。老区8个
期刊
“十三五”时期,四川省聚焦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规划引领,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项目支撑,注重区域协同联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呈现新态势。2020年末,四川省川陕革命老区5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04亿元,是2015年的1.65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达到54%,比2015年高11个百分点,比规划目标高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81元,是2015年的1.66倍,比规划目标高1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