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咬文嚼字 品读语言滋味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诗人、教育专家、生命教育的倡导人之一张文质教授说过:教育是慢的艺术。细细想来,这句话不仅告诉我们要以耐心等待的心态去教育学生成长,不能急功近利,而且如果把它用在在教学上尤其是语言学习上也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只有慢下来,才能平和地细细咀嚼,品出一词一句的津津滋味。
  那么如何咀嚼语言呢?
  
  一、要善于比较
  
  在不影响语句通顺的情况下,增删或调换一些原文中准确、传神的词句,在比较中就能探求原文的内蕴,领悟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描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时说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便有无限的趣味。”如果把“长吟”改成“长鸣”、把“伏”改成“趴”之后有什么不同呢?“吟”使我们想起了古人吟诗的情形,摇头晃脑、诗音袅袅,那可真是一种享受啊!而“长鸣”,像喇叭一样刺耳,让人不舒服。“伏”写出了黄蜂躲在菜花上的的高度警觉,准备随时躲避儿童那调皮的双手,而“趴”,则显得疲惫没有一点趣味可言。这样一比较,我们就可以看出“吟”、“伏”二字准确表现了动物的情态,表达了“我”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二、要善于联想和想象
  
  文学就是激情和想象的艺术。如果看到一个词就应联想到与这个词有关的具体形象。如《在烈日和暴雨下》有这样一句:“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骡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这里如果只把“奔”解释为跑的意思,就没有什么滋味了。如果你能由此想到那关了一宿的鸭子清晨放开后来到水边,远远地看到河里的水,扭动着身躯奋力地向河里钻的情形,你定会为老舍用“奔”这个字而暗暗叫妙。还有这样一句“祥子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慢腾腾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黏汗,发着馊臭的味儿”。对于这个“挂”字,起初我也没怎么在意,但当我看到胶水粘在手指头上由于重力作用而向下被拉成了缕缕的细线时,我由衷地佩服老舍,真不愧“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三、要善于挖掘
  
  就是挖掘出蕴藏在这个词语里的文化内涵。如南通特级教师李凤老师教授《枣核》一文时,对月、杨柳、睡莲、枣树等词语所传达的意象进行了挖掘。李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月”的意象时,先是启发学生寻找带月的诗句,背诵望月思乡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通过诵读这些诗句,学生们认识到月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是思乡之情的象征。在挖掘“枣核”的文化内涵时,李老师先说我国是枣树的故乡,出示了《诗经》上关于枣的诗句“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加以印证,接着,联系民间风俗进行拓展,最后出示了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萧乾于1929年夏从广东汕头回京后,结识了高君纯。高君纯是郑振铎夫人高君箴的堂妹,那时候还在贝满念书。由于萧乾在国文专修班攻读了一年,又到福州英华中学教了一年书,及至他转学到燕大新闻系,刚好与高君纯同班。1954年萧乾结婚后,每逢中秋节就带着月饼去看望也住在东总布胡同的高君纯的老母亲。小小的院落里,栽着一棵枣树。1979年访美之前,萧乾写信给已在美国定居的君纯,说要去看望她,问她想要什么。她唯一的要求是给她带几颗枣核,以便种在她的花园里。学到这里,学生深刻认识到了枣核的象征意义。
  
  四、要善于吟咏
  
  于漪老师在《往事依依》里说,她热爱文学就是受了两位国文老师吟诵的影响,“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作为学生,如果能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进行诵读,能品出语言的诸多美味。读诗,你会感到音韵和谐、琅琅上口;读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特别是最后的“活该”一词,你会感到痛恨至极、畅快至极;读《在莫泊桑墓前的演说》,当你读到“先生们,这就是莫泊桑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时,你会发现“而且”这个卷舌音比起“并且”这个鼻腔音要响亮有力得多,它能将左拉发自肺腑的赞美吼出来。由此你悟到:运用词语,除了表情达意,还要考虑场合。所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其一定的道理。
  语言大师朱光潜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朱先生所说的就是“咬文”和“嚼字”,就是古人那种仔细“推敲”的精神。在品味语言教学中,也必须引导学生发扬这种精神。而品味语言是语文老师的教学基本功,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老师更要品味、体悟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在咬文嚼字中揣摩作者的语言,只有教师自己领会了作者的意图,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倾听作者的心声,体验文中的情感,品味语言的精妙。■
其他文献
现代心理学表明,人类和动物皆有合群的倾向,人们都有交流的需要,有合作的欲求。著名教育家雅斯塔认为,“教育不是有知带动无知的偶发事件,而是人们一同去发现真理,寻回自我的唯一途径”。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强调“如切如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而语文课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教学中
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是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扩大执政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中国共产党通过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造性地提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出了许多行业的商业神话,同时也带来了传媒业的重大变革,一些传统媒体一个又一个宣布关门倒闭,其中甚至包括《纽约太阳报》《纽伦堡晚报》《天天新
体育锻炼能够使学生增进身体健康,放松面对学业和考试紧张的心情,劳逸结合,有利于提高其学习效率。体育课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对语文教学的建议”中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珍视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
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参与共享经济领域的各种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不仅吸引了大批创业者,也掀起了国内外资本市场的投资热潮。大多数创业者与投资者在对共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中,由于混凝土受压区高度的不同,各类几何截面的计算公式比较多,因此推导受弯构件承载力统一计算公式是有现实意义的。提出了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咏雪》一文比较短小,全文只有71字,由于充分预习,学生当堂就能背诵,在进行导入、朗读指导、文意疏通之后,我按照教学参考书的一个环节,抛出一个问题:“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比喻好?学生在我鼓励多元化、个性化解读理念的诱导下,终于得出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理由是柳絮也是白的,在风中飘飞的场面以及动态的特点和平常见到的雪的状态比较像。一种意见
煤储层评价对于煤层气勘探和开发选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验室测试分析资料,系统总结了影响我国煤层气储层产量潜力和产能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将
鲁迅的小说,像《药》和《阿Q正传》等,刻画了形形色色病态的灵魂。最后这些灵魂汇聚成“改造国民性”的启蒙呐喊,不但激励了读者,而且被后代许多作家奉为圭臬。关于《药》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