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养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an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求高品质生活不一定是“葡萄美酒夜光杯”,也不一定是高尔夫、游艇,而是从饮食开始,真正養成科学的饮食习惯,那将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李渔说:“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又说:“食之养人,全赖五谷。使天上生五谷而不产他物,则人身之肥而寿也,较此必有过焉;保无疾病相煎、寿夭不齐之患矣。试观鸟之啄食粟,鱼之饮水,皆止靠一物为生,未闻于一物之外,又有为之肴馔酒浆、诸饮杂食者也。”(《闲情偶寄》)健康的饮食让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可以去创造美好的未来。那就给我们一点时间,来重视这个严肃而迫在眉睫的饮食问题。因为身体终将是自己的,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回归朴素的饮食当中。
其他文献
管仲因其复杂的人生经历和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一代霸业,而成为春秋时代最著名的政治人物,孔子及后来的儒家学派对于管仲的品行及事功的评价,核心的议题是管仲之为人和事功与儒家的价值标准之间的关系。    儒家评说管仲  《论语》有关管仲的讨论主要在《八佾》和《宪问》两篇中,其主题略有不同,《八佾》篇主要讨论管仲“不知礼”的问题,而《宪问》篇主要记录了孔子与子路、子贡之间关于管仲是否“仁”的对话。  
期刊
闲时浏览“博海”,无意中看到一个朋友的博客名是“像唐诗一样生活”,心下不由起了涟漪。  唐诗的精神气质可以总结为“盛唐气象,少年精神”,前者是社会环境,后者是个人境界。这种精神气质是唐以后的历朝历代所无法企及的。  厄运造就才子,倒霉酿出好诗。在唐朝这个史称盛世的时代,亦不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慨叹。怀才不遇是诗人永久的招牌,初唐时的王勃虽有《滕王阁序》名世,最终却蹈海而死;诗仙李白怀才不遇,大发“欲
期刊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此话用于开篇告诫,讲今天的食品安全问题,实在令今人汗颜。  “食”不安。今天的食品安全、饮食方式、食用品种、饮食时节、饮食结构都面临诸多问题。中国是美食大国、也是饮食文化古国。今天面临的食品问题,其实核心是文化问题,人类的基本生活习俗问题。为什么食品不安全?是因为利益驱使,是因为良知丧失。在食品的安全面前,人类的基本道德、基本人文、基本善良正在经历严重的考
期刊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袛。’”子曰:“丘之祷久矣。”  孔子生病了,这是在孔子71岁那一年,已经病得比较严重了。孔子生病是因为发生了西狩获麟这样一件事。那一年,鲁国的西边出现了一只麒麟,子路跑去告诉孔子,孔子很高兴,就骑着马去看。半路上,子路又跑来对孔子说,老师,麒麟被打死了。孔子立刻从马上跌下来,七天七夜不省人事。子路很着急,在旁边祈祷,求神
期刊
在人脑愈来愈离不开电脑的现在,只要随便打开一家中文网站的搜索引擎搜索“食品”或“吃”等字词,结果与之最多的关联词便是“安全”和“中毒”,这对素以美食大国自负的国人不能不说是一种反讽。即就是当年曾断言:“我中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的民族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若泉下有知,也会惴惴不安的。  带着百姓日常饮食与食品安全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食
期刊
现在流行写“微博”,有的纸媒也喜欢刊发“微博”,希望微博写手们能从古人“短信”中“学其短”。   神农架有个地方叫古庙垭,那里有座红莲寺,寺里有个观音堂,堂里有块石碑,铭记着清朝同治二年当地百姓捐资修路的经过。令人叹服的是,这几句碑文干净简练,只用了十六个字,就把事情交代得清清楚楚:“要道崩陷,行人险阻,因捐资财,重为修理。”这几行碑文实在可入选钟叔河先生的“学其短”集萃之中。  古人文字的简约之
期刊
食物,一直是中国文化一个隐秘的中心。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这样,让食物在历史、文化、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最早的文学典籍《诗经》,我们就能发现这个渊源。   《闭宫》为当时鲁国的史诗,说到祭祀,有诗句这样描写:为了秋天举行祭礼,夏天就养好了牛羊,白色的猪与赤色的牛。  《丰年》一诗,是农事完毕后祭祀祖先的乐歌,诗里说:丰年多黍多稻谷,堆满了高高的粮仓。千車万担难计数,可做成清酒与甜醪,献给
期刊
中国人善于在极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与意义,哲学家更是如此。庄子认为上古社会最美好,最值得人们回忆与追求,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可以“含哺而嘻,鼓腹而游”,也就是说吃饱了,嘴里还含着点剩余食物无忧无虑地游逛,这才能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先秦哲学家中最富于悲觀色彩的庄子尚且如此,那么积极入世的孔子、孟子、墨子、商鞅、韩非等人就更不待言了。尽管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社会理想存在很大分歧,但他们哲
期刊
食品安全使得一直对此懵然无知的老百姓在惊悚激愤的同时,不禁责问:是谁把我们的“天”捅了个大窟窿?我们还能相信谁?!随即便在全国刮起了一股强劲的食品安全问责风暴,而在这场关乎种族存亡的食品安全问责中,钟南山用严谨理性的科学精神和讲真话的人格尊严,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我們这个种族正在不知不觉中集体无意识地进行着的慢性自杀。  事情是这样的:2004年暮春,在南国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越秀区人大代表的分组讨论会
期刊
本期小贴士:说到魏晋时代,不难使人想到“魏晋风度”或“魏晋精神”“魏晋情怀”这样的词。魏晋时代的洒脱放旷、冷峻玄远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成为最为另类最为奇异的一个时代,而《世说新语》恰是穿梭于乱世中的清醒思想。    《世说新语》分36门记载了1000多则魏晋往事,是了解魏晋风云的最重要的典籍。唐时编纂《晋书》,里面的人物事迹,多取材于这本书。《世说新语》所叙都是真实的,并无虚构与夸张;魏晋时代的魅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