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对形态图片的质量和制作要求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ialao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提供给杂志用的形态图片既要为论文的出版用,也为论文的评审和编辑用,除图片要足够的大小外,图像要能真实反映形态的原貌和特征。图片要清晰,对比度好,色彩正常。基本要求如下。1.图片必须是原始图像或由原始图像加工成的照片,图像要能显示出形态特征,必要时需加提示或特指符号(如箭头等)。2.数码照片的图像分辨率调整为300dpi或以上,总像素至少要在150万~200万像素或以上,图像文件用tif格式。3.图像要有简明扼要,规范的形态描述,但不能简单到只写“电子显微镜形态改变”之类。4.大体标本图片上应有标尺,显微镜图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图像的真正放大倍数,数码照片的放大率最好用比例尺来标注。5.插入到文本文件中的图片,在调整其大小时要保持原图像的宽/高比例(即先按下计算机的Shift键,再进行缩放操作)。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心脏静脉夹层的发生情况和处理方法,为并发症的防治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01年12月至2012年5月符合CRT适应证的患者348例。心脏静脉逆行造影充分显示心脏静脉各属支,将左心室导线植入靶静脉。观察心脏静脉夹层的发生情况、处理方法和结果。结果335例患者成功植入CRT,手术成功率为96.3%。共14例出现心脏静脉夹层,发生率为4.02%。8例为轻度夹层,密切观察后
索林集团是一家跨国医疗器械公司,在全球的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该公司生产的REPLY^TM和ESPRIT^TM系列心脏起搏器已获得中国药监局批准,将在中国全面上市。
目的探讨长期右心室起搏的心力衰竭患者升级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后,随访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共22例患者均为长期右心室起搏,并在随访中发现,心功能逐渐下降,左心逐渐增大,符合我国CRT升级适应证,予以升级为CRT,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患者的基线特征变化,QRS时限的变化,以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结果普通起搏器升级为CRT后,随访6个月,QRs时限明显缩短[(18±19)ms对(142±22)ms,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滞后的领域。我们过去所熟知的一些药物,有的已经退出临床应用,有的虽几经努力研发了一些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可供临床应用的寥寥无几。选择其中已较成熟的或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略作介绍,以期正确对待心律失常治疗。
神经血管性晕厥(vasovagalsyncope,VVS)是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不良导致的,表现为外周血管阻力和心率调节异常。VVS是不明原因晕厥中最常见的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在高风险职业人群如飞行员、
目的评价远程无线家庭监测系统(home monitoring system,HM)在心力衰竭进行再同步治疗(CRT)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3月~2010年12月在全国30家医院植入百多力(Biotronic)公司具有HM功能的CRT患者,共73例。应用HM系统每日自动传输CRT信息,特殊报警事件随时传送。植入后3、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诊室随访。结果73例患者中,4例(5.5%
这是一个闪着光的名字——狄菲菲,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配音导演,《功夫熊猫3》全球选角导演,迪士尼乐园声音导演,曾在几千部集中外影视剧中担任女主角的配音,代表作品是几代人都难以忘怀的字眼:《伯爵夫人》《达芬奇密码》《盗梦空间》《大侦探福尔摩斯》《地心引力》《玩具总动员2、3》《海贼王》……然而,这些成绩都比不上这一个身份更令她雀跃——上海领声创始人。  “我们的声音,还能做什么?”  在上海新华路的一
期刊
目的探讨非缺血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短期及长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对50例心力衰竭合并束支阻滞符合CRT指南标准的患者行CRT,按照病因分为非缺血性心肌病组和缺血性心肌病组,对其术前、术后1和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QRS时限、脑钠肽(BNP)、心功能(NYHA分级)检测并随访其长期的生存率。结果5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CRT,两组术后1个月各项检查结果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但两组
误放电是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术后的一个主要并发症,也是导致ICD患者再住院的重要原因.ICD误放电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增加放电次数,加速ICD电池耗竭;反复电除颤损伤心肌并使心功能恶化;而且误放电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导致误放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室上性心律失常误识别以及感知过度,包括噪音感知和T波过感知.其中T波过感知是一个常见原因,临床处
目的应用微电极阵列芯片(MEA)标测技术评价液态I型胶原与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混合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ECT)移植于大鼠陈旧性心肌梗死(MI)区后对心肌电重构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液态I型胶原与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混合培养构建ECT片层。4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MI组、MI+片层移植组(MI+graft组)、MI+假片层移植组(MI+sham—graft组),每组12只。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