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古人的餐具

来源 :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luew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自古便是如此。提到吃饭,肯定少不了两样东西,一种当然是食物,另一种就是餐具了。今天人们所使用的餐具,不仅材质的种类丰富,包括金属、陶瓷、玻璃、纸质、塑料等,而且餐具的样式也可以说五花八门,有碗、盘、碟、杯等容器类的器具,也有手持的筷、勺、刀、叉等,大部分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记》中记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就是说饮食活动中的各种行为规范是礼仪制度的起源,在如此重要的饮食礼仪中,餐具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自然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那么古人的餐具都长什么样子,究竟与今天有何不同呢?

说到餐具,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最能彰显中国饮食文化特色的“筷子”。有史料记载,说商纣王曾经使用象牙做的筷子,由此推断, 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至少已经有三千年,而现存最古老的筷子,是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箸。筷子在先秦时被称为“   (jiā) ”,《礼记》中曾提到“羹之有菜者用             ”,而在古代更为常用的叫法是“箸”,到了明代则兴起了“筷”的称呼。

关于筷子的起源,有许多有趣的民间传说,其中一个故事和“大禹治水”的典故有关。相传大禹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吃饭都是在野外进餐。为了节省时间,食物刚刚煮熟,禹就急忙进食,以免耽误公务。但沸水滚烫,让人无从下手,于是他就折下树枝,夹起食物来吃, 这就形成了筷子的雏形。这段故事当然只是传说,并非正史,但早在远古时代,人们的确经历了直接以手抓食的阶段,后来则出现了刀和勺子、叉子这样的工具,之后又产生了筷子。传说故事虽然通常是虚构的,但其中往往包含了一些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现象与规律。比如人们因熟食烫手而发明了筷子,这与筷子在历史上产生的原因大致是相符的。

那么,“箸”为什么后来多了“筷”這样一个新称呼呢?据明朝的书籍中记载,当时江南地区的人们很讲究避讳,一些行船的人家特别忌讳“住”这个字,因为“箸”与“住”谐音,有停滞不前的意思,所以人们故意取其反义,将“箸”称为“快”,寄托人们对“行船畅快无阻”的美好愿望。又因为“箸”多以竹制成,所以“快”字也加了“竹”字头,变为“筷”,沿用至今。

今天,我们如果说到筷子的“搭档”,最熟悉的一定就是碗了。但古人装食物的容器可不只碗或盘这么简单,种类简直多到让人眼花缭乱,我们不妨一起认识几件。

簋 (guǐ):古代用来盛放煮熟的饭食的器皿, 圆口,形状像一个大碗,主要流行于商朝到东周, 既是一种食器,也可作为盛放祭品的礼器。

簠 (fǔ):长方形的盛装食物的器具,有盖子, 盖和器具本身形状相同, 上下对称。用途与簋相同, 经常在一起使用。有一个成语叫作“ 簠簋之风”,意思是指官吏贪财受贿的不良风气。

豆:“豆”本身是一个象形字,它的样子就如同它的文字一样,像一个高脚盘。豆的材质一般为陶质,也有用青铜、木、竹制成的,主要用于盛放各种腌菜、肉酱之类的食物。作为礼器,一般要以偶数组合出现。

盂:盛液体的器具,也可以做礼器。形状为敞口,深腹,下方有圈足。

敦 (duì):用来盛黍、稷、粱、稻等的器皿,形状为球体或卵圆体。春秋中期到战国晚期,敦逐渐取代商周时的簋,与盛肉的鼎配合使用。

案:又称为食案,是木制的盛放食物的矮脚托盘,形体不大,通常有四足或三足。成语“ 举案齐眉”,就是说把装满食物的托盘高举到眉毛处,以示尊敬,主要用来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俎:长方形砧板,两端有足支地,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同时也指祭祀时放祭品的器具,一般是四脚方形的青铜盘或木漆盘。常见的那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刀俎”,就是指刀和砧板,今天人们也常用这句成语来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其他文献
一架飞机理论上可以使用25—30年,但现实中,无论是军用飞机还是民用飞机,频繁的使用会加速它们老化。油耗和维护成本的上升,再加上性能更好的新机型不断出现,以及环保标准提高等各种因素,导致许多正值壮年的飞机也不得不提前“下岗”。据预测,最近20年内全球将有1.5万架飞机退役。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飞机,退役以后将会被如何处理呢?  重返蓝天“再就业”  退役飞机按状态可分为“扶我起来我还能飞”和“不飞
期刊
“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首批为配合喷气式飞机的诞生而专门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  研发历史  “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首次采用蒸汽弹射器,斜角、直通混合布置的飞行甲板,是美国第一个从建造时就设有斜角飞行甲板的航母,从而形成了美国当今航母的基本模式。美国海军还以该级航母为基础,改进建造了后来的“小鹰”级航空母舰。  性能解析  “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的满载排水量比前一代的
期刊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本栏目通过向小军迷介绍、展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兵器,反映出70年来祖国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惊人成就;同时也希望借此提升小军迷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大家在感受祖国日益强大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和平的可贵,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天要向小军迷们介绍的“山猫”不是动物,而是一种外形很可爱、功能很强大的野战突击车。它可以说是解放军士兵们最喜欢的一种突击车了,到底
期刊
香港市中心矗立着一座摩天大楼。  夜幕降临,这座当今世界上最高的大楼正被大火团团包围。威尔·索耶是这座大楼的安保顾问,因被大楼所有人赵老板赏识,他全家有幸成为大楼第一户入住的人家。此时,他虽身在大楼外面,他的妻子萨拉和两个孩子却仍在大楼的第98层。  “好端端的,怎么着火了呢?”威尔头皮一阵发麻。可当他想到妻儿的危险处境,便顾不上其他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去救他们!  熊熊烈火中,想从大楼正面
期刊
片名 库尔斯克  导演 托马斯●温特伯格  演员 科林●费尔斯 蕾雅●赛杜 马提亞斯●修奈尔  类型 剧情 历史 灾难  这是俄罗斯北方舰队的一次演习。  2000年8月12日,告别了妻儿,大副米哈伊尔,船员奥列格、安东、萨沙、帕维尔等人登上了奥斯卡二级潜艇“库尔斯克”号。  本次演习包括三个环节:发射训练导弹;发射训练鱼雷;最后,在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下返回基地。  “准备进行演习!”操作人员拉动操
期刊
它脑袋大、体型小,看起来既像一只大蝌蚪,又像一条大鲶鱼。它就是美军的A-6“入侵者”舰载攻击机。别看“入侵者”其貌不扬,但它绝对身经百战。  全季节战机  “入侵者”是美军全天候、超低空作战性能最佳的重型舰载攻击机之一,素有“全季节战机”之称,具备特别强悍的攻击力,能够满足从赤道到极地之间的几乎任何区域的作战需要,尤其以担任夜间或恶劣天气下的奇袭任务而闻名于世。  借助于较完善的自动化导航和攻击系
期刊
枪管上绑刺刀小军迷们应该都了解,但炮管上绑枪有人见过吗?这并不是在开玩笑,在我军的炮兵训练中这不算少见的事儿。可以猜一猜,这是为什么?难道这是我军为了加强炮兵自卫火力而用的新招术吗?  “枪代炮”的训练方法  答案揭晓:其实这只不过是炮兵、坦克兵训练中的一种常规做法罢了,叫作“枪代炮”,是指在火炮射击的训练中,用枪的射击来模拟火炮的射击,从而达到节省训练成本的作用。  毕竟,火炮弹药的价格是非常昂
期刊
相信小军迷们一定看过有登陆作战情节的战争电影,比如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就曾出现在不少电影中。可以说,登陆作战是最残酷的作战方式了,因为防守方会在海岸上布设很多障碍,登陆作战的进攻方士兵在冲锋上岸的时候,会遭到猛烈的火力攻击,伤亡率很高。那场面,真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所以,为了应对残酷的登陆作战,一种登陆作战的神器便应运而生,那就是登陆舰艇。  登陆舰艇的雏形  在专用的登陆舰艇出现之前,登
期刊
美军B-52轰炸机和图-95轟炸机个头儿差不多大,但是它的载油量更大,航程更远,飞得也更高,是美军在20世纪最仰仗的战略轰炸机。在越南战争中,B-52共投下了300多万吨炸药,占美军总投弹量的一半。
期刊
危帆四伏,提出改革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并立,史称“战国七雄”。赵国祖先曾是春秋时晋国的家臣,后联合魏国、韩国,三家分晋。赵武灵王赵雍即位时,赵国国力不强,常受到其他诸侯国的欺侮,更被北方游牧民族骚扰不堪。这使得赵武灵王意识到自己的国家危机四伏,如果不进行改革,就只能坐以待毙。  即位的第十九年春天,赵武灵王亲自率领一支骑兵奔波千里,巡视各地。  某日清晨,赵武灵王登上了黄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