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氓》谈起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a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受封建思想的束缚,“男尊女卑”的观念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里。从古至今,许多人都为女性解放而做出努力,可人们在女性解放的道路上却逐渐走向误区,盲目的追求男女的绝对平等。当代女性必须首先培养一个健全的自我意识,方可争取彻底的解放。
  [关键词]《氓》;女性解放;理性;历史考察
  [中图分类号]D4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6-0127-03
  2009年4月3日,全国妇联呼吁:北京要率先实现女性公务员、女性知识分子与男性同龄退休。此消息一经宣布便引发起网上热烈的讨论。许多人不禁质疑道,同龄退休男女就平等了吗?女性的社会地位问题一直都倍受关注,从古至今,许多人为之做出过努力。但是究竟怎样才能使女性取得彻底解放,应该说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徘徊于“迷途”之中而不得其解。
  女性主动争取自由的观念在先秦时期就已初见端倪。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氓》一文,就写女主人公因为丈夫的不忠而毅然离去,“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及尔偕老,老使我怨”〔1〕,丈夫在她青春已过,姿色已衰之时,如弃敝履一样的将她遗弃,可她并没有向现实低头,这样一个坚强的弃妇形象实在是令人钦佩。可是,“兄弟不知, 其笑矣。”(《氓》)在先秦时期,面对世俗的嘲笑以及亲人的冷落和不理解,她该怎样生活,她的结局不得而知。但能够肯定的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出走并不能够使女性获得彻底的自由。
  男女能够真正达到平等是人们努力了几千年都还未实现的一个梦,因为“男尊女卑”的观念早已在人们的心里扎根。
  
  一、我国封建礼教束缚下形成的妇女观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先秦以来形成的以儒学思想为基础的封建礼仪体系为妇女制定了一系列繁琐又苛刻的教规。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2〕明确提出了其男尊女卑的妇女观。“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故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3〕这便决定了女性必须是丧失个性,附从于他人的命运。女性的生理体质特征造就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再加上“缠足”的习俗更加限制了女性与外界交往的途径,男性于是占据了一个家庭的统治地位,而女性则成了名副其实的附庸品。
  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决定了女性受教育的局限性。古代女性所接受的教育少之又少,即使一些出身贵族的女性有条件可以读书,其学习的内容也无非是家庭伦理和“三从四德”方面,目标不过是为了培养符合男性审美标准的“贤妻良母”的形象。这使得女性的视野变得相当的狭窄,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愚化”妇女的作用。
  女性的贞节问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更是深深占据着人们的意识深处,“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一女不事二夫”等等,为女性的身心带上了永不可卸的“枷锁”。人们将妇女的贞节看得比其生命还要重要。“贞女烈妇”成为每位女性至高的追求。
  在社会约定俗成的潜移默化作用之下,连女性自身也形成了一种顺理成章的自卑心理,默默的认同着这样一种社会角色。尤其在封建社会,女性解放的概念还很模糊,女性的自我意识也不强烈,像《氓》中女人公这样的女性只能在被动的状况下做出微乎其微的抗争,她们仍然是活在夫权的阴影之下。这种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文化在我国根深蒂固,一直传至于今天。就像不久前,有人质疑歌曲《常回家看看》的歌词是对女性的歧视时,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在无理取闹,认为“刷筷子洗碗”本就是“妈妈”要做的事,这其中自然不乏女性。
  
  二、新时期女性追求解放的历程
  在我国,女性解放问题真正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是始自五四时期。当时源自西方的女权主义传入中国,人们开始将“女性”视为独立的个体,许多文人通过文章呼吁妇女解放。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贞操问题》,明确提出了他在女性贞节问题上的观点,他认为贞操是男女双方交互的道德,而不是偏于女性一方面的。之后,鲁迅就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所发表的《娜拉出走之后》一文,用纯理性的审视角度提出娜拉出走后的生存等各方面疑问,最后得出了娜拉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结论。因而娜拉们要想获得彻底的解放,要紧的是钱的问题。此外,李大钊、叶圣陶等文人也做出过关于妇女问题的非常重要的探索和阐述。这些无疑为我国的女性解放运动吹响了号角,女性解放问题正式被视为中国民族解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体现到各个具体的方面。首先女性不必缠足,可以剪齐耳短发,可以去学校读书,接受正规的教育,还能外出工作获得经济上的独立,甚至于去参加革命,女性逐步的在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迫害。这一时期是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阶段,涌现出许多优秀女作家,女革命家以及专门的女性文学作品,在女性解放问题上实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趋于理性化的同时,不知不觉对“男女都一样”产生了误解,“女人在直起腰来的同时却失去了性别,集体变成了像男人一样的‘花木兰’。”〔4〕新中国成立后,女性在法律上制度上都得到了解放,就业、教育、参政等权利上也基本实现了“男女平等”,女人可以与男人穿同样的衣服,干男人干的活,可以与男人同工同酬,甚至干脆以“铁姑娘”的称号为美,以“‘不爱红装爱武装’作为自己引以为豪的革命口号。”〔5〕女性走出家庭后又步入社会,实现了与男性的平起平坐,女人终于站起来了!从此,女性以男性为目标,盲目的向男性看齐,认为男人能办到的女人也同样能行。为了追求这些绝对的平等,而完全抛弃了她们应有的女性化特征,一味的将男性标准视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因此导致女性解放的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再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随之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因为社会制度的各种变革,女性的自我意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两类。一类就是“女强人”型的。她们在事业上小有成就,具备着高度理性的思维能力,在对待妇女解放问题上,这类女性大多秉承了“花木兰”的激进思想,她们“拼命”的与男性对抗,想让这个社会处处都实现男女平等,处处都体现出男女都一样。如果说这类女性过于理性,把“男女平等”绝对化了的话,那另外一类则将这份理性发挥到了“极致”。这类女性是“美的消费化”的产物,以年轻女性居多。比起前者,她们有着更强烈的“爱美之心”以及“物实”性。从化妆品到服饰,从减肥产品到整形手术,这些商品无一不在奴役着女性,并使得她们彻底沦为符合男性审美需求的一种“商品”。再加上当今社会人们的贞操观念渐渐淡化,不少女性高呼:“干的好不如嫁的好”,有的甚至开始追求“娜拉出走之前”的生活。比如傍大款、“二奶”、“小三”。就拿“小姐”一词来说吧,它如今已经不再是古代人对大户人家女儿的称呼,更不是对未婚女性的一种尊称。排除个别遭人迫害的情况,大多 数“小姐”可能都是为了追求经济上的利益。男性不再看重女性贞节的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女性自我意识上的“堕落”,她们对于“男女都一样”的理解非常的狭隘和绝对,以至于“愚昧”的将其套用在贞操观念上。
  纵观我国女性解放的发展历史,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与社会状况相符合的特征。而也不难发现,几个阶段有着它们的共同之处,那就是人们始终被封建礼教思想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所笼罩。就连女性解放运动也是由男性所主导,男性为中心的,男性解放妇女的运动。女性仍然是被动的。这种被融入进基因的传统文化并没有跟随时代的步伐而被彻底洗礼,所以使得女性解放的切入点仍被许多人误解着,这些人企图卸掉历史给女性带上的“枷锁”,可是这“枷锁”却早已与女性融为一体了。
  
  三、对女性解放问题的反思
  不管是《氓》的女主人公们、娜拉们,还是“花木兰”们、“小三”们,可以说她们对于自身解放的认识都有缺陷。《氓》中的女主人公是蒙昧的,她的出走代表了不甘受压迫妇女的反抗,娜拉的出走则是这种反抗的延续,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由此可见女性解放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是否走出家庭,更不能仅靠一时的冲动。而“花木兰”们经过实打实干,为女性争取到了“半边天”,可人们难道不觉得用男性标准来衡量女性,这本身就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吗?毕竟妇女解放的最终目标不是让女性变成男性。商品经济体制下的今天,女性成为时尚的代言人,女性消费着时尚品,同时女性也作为商品被人们消费着。部分女性没有意识到:“一个人可以成为时尚日用品的奴隶,但不过以新的形式,重复着昔日对女体的约束。”〔6〕现如今,即便是“小三”也成为大家司空见惯且能够理解的谋求生存的方式,这其实是作为女性自身的一种悲哀,可以说目前贞操观的淡化只是女性解放问题上的一种相当肤浅的表现。女性如果没有完整的人格,健全的自我,解放从何而来?
  当代女性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可以做各种工作,可以婚姻自主。不得不承认,男女平等在某些形式上是得以实现了。人们在为此“沾沾自喜”之时却没有留意到,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女性的自我意识正逐渐地被人们所“遗弃”。特别是近日在网上流传的“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之类的“谬论”,暂且不论及社会背景等诸方面客观因素,这也确实反映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匮乏。当大家还在从各个角度探讨“谬论”是否有其合理之处时,不妨先回头审视一下先秦时期的女性。虽然由于先秦社会背景的原故,女性的自我意识还处于萌芽阶段,可她们并非是逆来顺受,没有追求和自我的。《诗经》中除了《氓》中塑造的摆脱婚姻不幸的女性以外,还有《郑风·野有蔓草》等文中所反映的大胆追求爱情自由的女子,同时在《诗经》中也能看到像《莒》那样对女性劳动美的描述。而对于先秦女性受教育的记载虽然很少,却也是可以考证的,《国语》中记载的齐桓公之女齐姜表现出的聪明睿智就说明了先秦时期对女子智慧的肯定。先秦时期的女性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愚昧落后。相比之下,当今女性的社会地位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有部分女性的自我意识却显得愈发的薄弱。她们没有正确认识自身以及掌控自我的能力,“心甘情愿”地以一种被奴性的方式维护着男性社会的秩序。殊不知,这种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根本不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从先秦时期开始,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新中国的教育,最后到改革开放的有力推动,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轨迹像是经历了一个轮回之后又回到了起点,许多女性本身就不知道追求解放到底该何去何从。身为女性,假如没有独立完善的自我意识,认识不到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及其存在的价值,那么女性解放就只是一句毫无意义的口号。
  中国讲究中庸之道,对于万事万物,要懂得恰当的约束和调控,方可达到情与理的协调与融合。人们往往在感性与理性之间难以取舍,稍不留神就会导致两者失衡而步入极端。以至于女性在争取解放的道路上,不是附属于男性,就是拼命的与男性较劲,这恰恰是自我意识不完善的一种表现,也是女性至今不能得到彻底解放的根源。解决问题首先是要面对问题,只有勇敢的打开历史赋予女性的“枷锁”,才能认识到什么才是女性。女儿,妻子,母亲,是女性永远要扮演下去的社会角色,这对于女性来说是必然的。因为生理结构决定了男女的不同,所以男女平等问题根本就不能狭义地去理解。老子告诫人们:“不知常,妄作,凶。”〔7〕人应当懂得为人处世要合乎自然的常理,不论是生理、心理上还是精神上,男女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女性剥离不掉这些特征,就只能将差异视为自身的优势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也是女性从“必然王国”通往“自由王国”的唯一途径。女性解放不是简单地让女性与男性干同样的活,拿同样的报酬,不是要与男性同龄退休,更不是要女性摒弃起码的自尊自爱以及贞操观念。男女终有别,女性在适当的时候需要得到男性的照顾,需要男性以及整个社会的尊重、理解还有关爱。女性也跟男性一样,是社会中独立存在的个体,在社会舞台上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因而女性要做的事并不是把富有女性特征的“枷锁”卸掉,而是努力让它发挥自己的光彩,因为它恰恰是女性的标志,是属于女性的一部分。
  应该说当今社会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已经具备了独立健全的自我意识,这些女性受过良好的教育,懂得身为一名女性该怎样处理好情与理的平衡关系,该怎样保持女性应有的那份可贵的矜持,也认识到女性要取得独立必须靠自身而不是依赖于他人。新时代赋予了女性更广泛的思维和发展空间,足可以让女性尽情的展现自我。即便现实社会中仍旧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现象,比如在就业问题上,女性还是会受到些许性别歧视,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也提供了多种适合女性去做的高收入的职位,大部分女性都能够凭借自身而独立生存。“剩女”如今也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并不是被大多数男性所认为的那种物质追求,而是在婚姻自主问题上,人们比以往更加的谨慎。在不必担心生存问题的大背景下,多数女性都渴望寻求一份精神上的契合,找到可靠的情感归宿。庆幸的是已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掌握住了争取男女平等的方向盘。
  结语
  “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8〕万物的生成都需要阴阳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于社会来说女性有其特有的存在价值,不必要非得与男性相抗衡。当今社会提倡和谐统一,男性和女性更应该形成互补,使两种力量恰当的融合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两性社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新时代的80后会走出一条女性解放的康庄大道。
  [参 考 文 献]
  〔1〕荆三隆,邵之茜.中国古代文化论稿〔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周海霞.先秦女性自卑心理产生原因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10).
  〔3〕王欣.近代中国女性问题的发展及其时代特征〔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
  〔4〕寿静心.女性文学的革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66.
  〔5〕郭海文.20世纪中国女性美演变的文化阐释〔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01).
  〔6〕文洁华.美学与性别冲突——女性主义审美革命的中国境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29.
  〔7〕〔8〕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91,153.
  Talking From the《Meng》
  ——Reflections on the road of women’s liberation
  LIU Yu
  (Xidian University,Xian 710071,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shackles of feudal ideas,“male superiority”concept deeply rooted in people’s hearts. From ancient times, manypeople have made efforts for the liberation of women, but people have gradually moved toward the misunderstanding on the road ofwomen’s liberation and pursued the absolute equality blindly between men and women. Contemporary women must develop a healthy self-consciousness before completely liberated.
  Key Words:Meng, Women’s liberation , Rational , Historical survey
其他文献
李象群,中国雕塑艺术领域中长于独立思考的学者型艺术家的代表。从艺之初,他先以具象的写实人物开始,融独特的本体造型意识与典型的创意文化理念于一体,成为了中国现实主义雕塑体系的优秀传承者。在当代中国雕塑艺术进入理性发展时期的当口,他那内心里时刻寻求突破的不安分因素与骨子里对东方传统文化的倾心,促使他进一步思考中国传统造像艺术理念在当代艺术创作领域重构的可能性,通过《行者》《大紫禁城》《道》等具有探索与
列奥纳多·达蒙特(Leonardo Damonte)是一位年轻的阿根廷籍雕塑家,他在2007年的时候,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Sicart画廊举行了他的首次个人展览。就在一年后,他获得了第一个国际性奖项——阿根廷Bahía Blanca艺术双年展的一等奖,尽管他的事业是非常成功的,然而,达蒙特却仍然倾向于独立性的学习和思考,并且一直遵循了个人化的、具有直观意识的创作路线。他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一定
[摘 要]在中國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挣脱开现实社会奴役和束缚着的枷锁,在各类文体 中大放光彩,其社会地位堪称“巾帼不让 须眉”,而《水浒传》中本来就为数不多的两类女性,重新回归现实的牢笼,地位遽然下降 ,在构建名著的过程中仅仅充当着陪衬和附庸,造成文学中女性形象描写的倒退   [关键词]文学作品;水浒传;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I207.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 0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地域性文化前提下,以甘肃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规划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其规划目标和规划主题构思等,最终阐释城市的地域性文化对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上人文始祖园主题雕塑设计构思及具体建设的影响,从而解决了如何将城市的地域文化融入城市环境设计中的问题。  关键词:雕塑设计;黄河风情线;地域性文化;城市文化  当下的中国地域文化格局中,甘肃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确有归属类别不明确的困惑,尽
中国工农红军烈士纪念碑(遵义)  Ye Yushan Discusses the Creation of National Significant History Theme  by Wenwen     2006年11月25日,初冬时节,银杏满院,一群白鹭正好飘逸地飞过面前,本刊记者走进了叶毓山的工作室,对这位执著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著名雕塑家进行了一次访谈。    从1962年创作《万水千
一、变革与创新  2020年新冠疫情给全球的社会、经济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它不但改变了人们对生命和健康的态度,引发了对城市安全、社会交往等一系列价值和伦理的反思;还因其与世界格局巨变、主要国家内部治理转型交织在一起,深刻影响了全球化的进程和方向,突显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这个剧烈转型的互联世界,深陷危机中的所有人或实体(包括个人、组织机构、政府、区域、国家等)该如何利用如今随处可得的连接
前言  天有两极,时有白昼,文化也因地域的不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中,雕刻艺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石刻艺术因其材质坚硬耐受风雨,在历史中能够较大机会存留,因此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经典与瑰宝。石雕技艺百代相传,呈现中国文化创造之神韵且历久弥新。  中国在一系列大型雕塑的制作和雕凿中呈现了富有脉络性的独特艺术的线索和历史。在石雕的风格演变中,工艺与风格随着年代与地域性的差异形成了多元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18761957)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重要雕塑家。他的作品可以说是对现代主义美学的核心课题——造形与材质,作L出崭新响应的典型代表,即使是一件座落于罗马尼亚偏远小镇的铁住作品,也被认为是现代雕塑极致表现的杰作之一。  像吉拉姆阿波里奈尔(Guillaurae Aponinaire)、毕加索、马蒂斯。杜象、胡里欧贡萨雷斯(Julio
内容摘要:由于西方雕塑的参与,使进入现当代的中国雕塑,目前呈现出偏离甚至混乱的传统雕塑价值观的局面。原本优秀的传统中国雕塑在本土却被排斥于主流之外,使得传统中国雕塑一直处在边缘化的境地。当代中国雕塑发展的过程是效仿、妥协于西方雕塑艺术的过程。不断地西化的手法给造型艺术实践和民族精神带来冲击性的影响,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本文拟从意象精神的角度,分析汉阳陵陶俑艺术的内容、风格及蕴含的意象美学特征等,探
记者四味(以下简称“记”):请您简单介绍一下2009上海春季艺术沙龙的基本情况。  上海春季艺术沙龙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千涛(以下简称“葛”):2009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于4月16日至20日在上海世贸商城举办,历时5天。共有20家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哥伦比亚、波多黎各,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海外艺术机构,以及60家国内机构参展。近万件艺术品在8000m2的展厅内集中展现。共接待各界观众3万多人次。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