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辞角度分析《白鲸》的语言特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jq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是一部反映海洋和捕鲸生活的小说,是一部饱含人生哲理,反映时代精神和民间文化,以及语言特色的杰作。本文从修辞角度分析白鲸的语言特色,体现它的语言魅力。
  关键词: 修辞 《白鲸》 语言特色
  
   19世纪美国文坛杰出人物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是世界文学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是一部饱含人生哲理,反映时代精神和民间文化和语言特色的杰作。文学评论者纳沙丽亚·莱特认为,《白鲸》的语言特色有三点:其一,这部小说具有《詹姆斯王圣经》的散文特点;其二,具有米尔顿叙事诗的壮丽;其三,有莎士比亚悲剧的语言特色。下面笔者从修辞角度分析《白鲸》的语言特色。
  
  一、从修辞角度分析,《白鲸》的语言特色体现在措辞考究
  
  《白鲸》的故事开篇前,也就是在叙述者说“就叫我伊什梅尔吧”之前,专门介绍了巨鲸的词源,巨鲸在世界十三种语言(没有汉语)中的名称,以及摘录了大量的有关鲸类的文字记载。给人的印象是,《白鲸》像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或者读者会认为,这部书肯定是有真实故事的。实际上,麦尔维尔在开篇前的词源介绍和巨鲸知识的摘录,具有为正文的巨鲸分类服务、提供鲸类术语的作用,是语言和知识上的一种铺垫。在《白鲸》的第32节“鲸类学(Cetology)”中,麦尔维尔让叙述者在第一节里对巨鲸做了语言学上的定义,解释巨鲸是“a spouting fish with a horizontal tail”,然后对巨鲸进行了分类,体现了语言的任意性和人工特点。在分类时,叙述者以书作比喻,说:“First:According to magnitude I divide the whales into three primary BOOKS(subdivisible into Chapters),and these shall comprehend them all,both small and large.”根据巨鲸的大小,按照书的开本大小来分,巨鲸可分为“对开本(folios)”、“四开本(quartos)”、“八开本(octavos)”等。被定名为“对开本”的巨鲸,在名称上显得滑稽,语言的任意性强,但也呼应了巨鲸的总体的定义,更加形象。所以,麦尔维尔的精力与其说是花在巨鲸的分类上,还不如说是花在了语言和文字上,他考虑的是语言的特性和功能。
  
  二、运用转述或参照的形式表现《白鲸》中出现的词汇
  
  在介绍一些知识时,麦尔维尔让叙事者通过转述和参照的方式表达出来。小说开篇前的有关巨鲸的文字转录,以及小说中的以他人口吻讲出的话,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这个话题是客观的、普遍的、重要的,而不是叙述者主观的、个人臆造的。“莫比·迪克”那一节的开头就是很好的例子,叙述者伊什梅尔以转述的方式向读者介绍说:“...the outblown rumors of the White Wale did in the end incorporate with themslves all manner of morbid hints,and half-formed foetal suggestions of supernaturnal agencies,which eventually invested Moby Dick with new terrors unborrowed form anything that visibly appears.”叙述者就关于捕白鲸的迷信问题采取的是明智的态度,语气上给人将信将疑的感觉,不走极端,即对信与不信未作明确的取舍,留有余地,留下悬念,让读者去发现,这样就避免了对小说韵味的破坏。
  麦尔维尔把转述和参照的手法,还运用在专门词汇的处理上。对那些具有态度倾向性的词汇,叙述者不作明确的判断,而是间接地让读者从所设计的场景中去寻找。如在第41节“莫比·迪克”中,一些本属于作者的专门词汇,却以专属的方式出现。例如:“One of the wild suggestings referred to,as at last coming to be linked with the White Whale in the minds of the superstitiously inclined,wasthe the unearthly conceit”一语出现后,叙述者接着通过转述,来支持它所表达的意思。
  
  三、《白鲸》另一个典型特点是隐喻的使用
  
  隐喻语言的使用,读者就不可能从叙述着的口中直接得知事情的真相,而是需要经过推敲才明白其中的意义。《白鲸》中的隐喻语言既模糊又神秘。小说中最典型的隐喻就是利用白色来对恐怖作喻。在第42节“The Whiteness of the Whale”中,叙述者用了大量的例子来描述莫比·迪克的白色所蕴涵的神秘的恐怖力量,每一个例子都与白色有关,而每一个有关白色的解释又都与莫比·迪克有关,这就让人们对白鲸的恐怖心情更复杂、更难说清。叙述者伊什梅尔在描述莫比·迪克所具有的不可言状的恐怖时说:“which at times by its intensity completely overpowered all the rest;and yet so mystical and well nigh ineffable was it,that I almost despair of putting it in a comprehensible from.It was the whiteness of the whale that above all theings appalled me.”这里提到的白色与绝望,是这一节的关键字眼。伊什梅尔说在现在白色是与美丽、圣洁、高贵有关,但是他声明在白色里面还潜藏着一种“难以把握(elusiveness)”的东西,这种无法把握的东西最容易引人不安、甚至恐慌。他未直接解释白色的恐怖,而是举例来说由此引起的恐怖,如北极熊给人的恐怖,信天翁、白化病患者等引起的恐怖。伊什梅尔说白色既是某种精灵的象征,又是能攫取人心的东西,白色的难以把握就在于它既是精神的、美妙的,又能够把整个宇宙变成“麻风病区”。在白色的隐喻中,叙述者的語言特点是循环的,这是从语言本身结构上进行隐喻,表明个人无法了解的东西就是普遍的绝对无法理解的东西,那就是说白色的恐怖是无法预见的,无法知道的。而白鲸就代表着这种力量,它是无处不在的“ubiquitous”,可以同时在不同地方出现,人类对它是没有办法的。由此看来,“斐廓德号”是注定要成为牺牲品的。当然,从现代社会来看,麦尔维尔过分夸大了大自然的力量,夸大了白鲸的神力,而轻视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毁灭大自然的能力。并且,对于今日人类保护和拯救巨鲸的种种努力和行动,麦尔维尔恐怕也是始料不及的。
  
  参考文献:
  [1]杜世洪.美国语言之旅[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Markels Julian Melville and the Politics of Identity[M].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93.
  [4]Guetti James The Limits of Metaphor[M].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7.
  [5]Hayes Kevin J.Melville’s Folk Roots [M].London:The Kent University Press,1999.
其他文献
鸭胚在孵化的过程中会有多种原因致使胚体死亡,胚胎发育受阻,孵化率降低。其中细菌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并且因为其广泛的传播性和抗生素的滥用,各种致病菌耐药性的增强,细
为了研究gp90基因在我国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致弱过程中的变异规律,本实验以EIAV强毒辽宁株(EIAV-L)感染一匹健康马,此马发病死后,采集脾脏组织以nested-PCR扩增前病毒g
摘 要: 在家族文化的熏陶下,高觉新作为长孙,他有维护封建家庭长治久安的责任,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服从。“五四”新思潮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对封建家庭不满却无力反抗,只能采取“不抵抗主义”来逃避现实,以求得家庭的“安宁”。在理想与现实、思想与行动的冲突中煎熬着,他的人生就是一场悲剧,是长子的悲剧,是“不抵抗主义”的悲剧,更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  关键词: 《家》 高觉新 儒家传统文化 牺牲者  
本试验提取鸡新城疫病毒(NDV)内蒙古地区4株分离株(NM1、NM2、NM3和NM4) RNA,参考GenBank中已发表的NDV F基因序列,设计出用于扩增F基因的引物,应用RT-PCR技术特异性地扩增4
摘 要: 《红字》通过对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悲惨生活的描写,再现了17世纪美国清教社会中妇女的处境,展现了女英雄海斯特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流露的女性主义的光芒。  关键词: 《红字》清教 女权主义 抗争    《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长篇小说。小说以17世纪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为题材,但揭露的却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国社会法典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小说通过对女英雄
如何把数学知识放到一个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里,在联系沟通中训练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体验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教师在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让抽象的数学还原于生活?我
摘 要: 高职教学的教材、内容和体系应从根本上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点。本文在分析了传统计算机实验教材编写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用任务驱动法来改进计算机实验课程教材的步骤,并以PowerPoint 2003软件为例作了详细介绍,最后提出了在任务驱动型实验教材开发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 任务驱动型 计算机实验教材 开发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是高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