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王国

来源 :数学大王·低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y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小画家招募令
   親爱的小朋友,如果你既喜欢数学又喜欢画画,那不妨拿起画笔,把你眼里的“数学元素”画下来,做一个心灵手巧的数学小画家。来信请寄:541004广西桂林市普陀路广西期刊传媒集团《数学大王》(低年级)收。如果你是个急性子,就发电子邮件到sxdw12@126.com吧。
其他文献
还hái记jì得de前qián几jǐ天tiān宋sònɡ茗mínɡ娜nà的de表biǎo弟dì把bǎ她tā的de球qiú搞ɡǎo得de乱luàn七qī八bā糟zāo的de,我wǒ那nà时shí候hou还hái觉jué得de很hěn好hǎo笑xiào,可kě是shì昨zuó天tiān教jiāo一yí个ɡe小xiǎo妹mèi妹mei几jǐ道dào数shù学xué题tí时shí,我wǒ才cái知zhī道
2014-07-11 11:20:09 苏越夫  今天上午,妈妈要去逛街,我非要跟她一起去,她只好同意了。  我们走到小区门口时,妈妈突然说:“越越,你的头发都长这么长了,我先带你去理发吧。”  我傻眼了,我本来想让妈妈带我去游乐园玩的,没想到却被拉去理发。  我最怕理发,每当我坐在理发的椅子上,听到电动理发器“嗡嗡”的声音,我就觉得好像有一群大马蜂飞过来了。理发的阿姨理到我后面的头发时,我就会觉
摘 要:近年来,国家对“双一流”建设高校提出了“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团队”的建设任务。清华大学以此为出发点,积极推动跨学科交叉,并取得了初步成果。通过总结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特色经验、分析清华大学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的组织模式,以期对我国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跨学科交叉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研;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  2016年,清华大学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正式启动,学校明确提出跨学科交叉是
@ 韩宝志(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  教育的公共性与自主性,实际上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分析教育的这两个属性,离不开教育的对象—人。笔者认为,公共性是指从整个社会的分工来讲,教育担负着传承文明、塑造未来的重任,这是整个民族、国家,甚至全世界都面对的问题,所以具有公共性,因此国家法律从多个方面给予了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教育是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完成的,人才本身的自由发展需求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的
研究生思政课“2010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自本科生思政课“2005方案”课程改革以来,为了更好地构建与本科生思政课的基本内容相衔接、层次要求有区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的重大举措。提升研究生思政课的教学层次性,就是要求研究生思政课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递教导,更要提高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重大问题的能力,帮助研究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
摘 要:教育教学督导是国家加强对教育事业全面管理,实现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的教育教学督导制度历史悠久,并已成为各国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制度。高校教育教学督导制度是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在介绍督导制度历史渊源的基础上,通过对本科教学督导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方式进行分析,并对华东理工大学完善本科督导工作机制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介绍,就存在
摘 要: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提出“三全育人”工作要求。对比中英两国高等教育,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中还部分存在诸如教师重教书而轻育人、行政多于管理而非服务、辅导员多于事务处理而非价值引领等问题,而英国高校学生服务和支持系统中蕴含很多育人元素,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中国高校要尝试在行政系统注重全程服务,以需求为牵引;在学工系统注重精细分工,以专业为宗旨;在教学系统注重教师参与,以育人为目标。  关键词:“三
摘 要:党的十九大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做了强调。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也是高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印刷学院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密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学校发展实际,在观念、思路、措施、方法、机制上及时跟进,主动适应新时代,着力建设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推进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关键词:高素
1
期刊
通识教育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从学者引进西方大学经验、初步进行理论介绍,到90年代的广泛提倡、探索,再到21世纪初国内高校纷纷仿效西方大学进行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尝试,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近几年来,紧跟国内外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发展趋势,也基于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首都师范大学进行了一系列通识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通识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过程    1.确定通识教育的理念  “十五”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