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与阐述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198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如同罗盘对于茫茫大海中的航船,如果罗盘偏离了航向,航船就很难准确抵达目的地。然而,在语文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常常违背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原则,致使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了严重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的缺陷;语文教学目标的阐述也主宾混淆、用语含混,在现实教学中难以切实执行。目标的设定既然已经缺乏科学的根据,目标的阐述又含混不清,这样的教学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其失败的命运。因此,非常有必要反思一下我们的工作状态,理清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与阐述中存在的问题,再依据科学的教学设计模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前语文教学界在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和阐述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缺乏严格的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使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了严重的盲目性。
  严密、完整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以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为前提和基础。由于语文教学的范围广泛,知识系统较散,致使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了严重的盲目性。下面是初中语文教案中的一个案例(本文所用教学目标的例子均选自《新课程教学设计·语文》,王德俊主编,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敬畏生命》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整体感知课文;2.理清文章思路,归纳中心思想;3.品位含义深刻的语句;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这个教学目标,如果抽去第四条内容,剩下的几乎可以适用于任何课文。千篇一律的教学目标反映着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模式,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缺乏对学生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生特征的认真分析。首先,教案所设定的总的教学目标,没有衡量学生现有知识状况与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仅仅依一种课堂模式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教学,忽略了学生已有的诸如默读习惯、归纳中心的原有能力。不分析学习需要,就难免在课堂上做重复工作,甚至抑制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既然理清思路、归纳中心是初一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能力,就应该认真分析掌握这些能力还需要哪些先决技能,切实进行学习内容分析,授人以渔。最后,《敬畏生命》中有些语句谈到了深刻的生命体验,初一学生的生活经验、反观自身的能力等一系列学生特征,能否帮助他们理解这些语句?恐怕需要教师做一些铺垫和引导,笼统地说一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在实际中很难操作,必然使教学目标落空。
  二、缺乏当代学习论的理论指导,使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难以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目前语文教学界的确也非常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注重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提问、讨论和学生动手检索资料进行教学。但由于缺乏对这一建构过程的理论认识,常常使教学误入“满堂问”的境地。有时候则是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得很热烈,客观上却无的放失,教学效果贫乏。究其根源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认真分析,更谈不上发挥外部环境、设备、信息等因素的辅助功能,在客观上不是去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而是走了形式。更坏的情况则是有些教师从经验出发,完全走向了演绎结论、灌输观念的“填鸭式”教学境地。
  三、教学目标的阐述主宾混淆、用语含混,使语文教学目标难以付诸课堂实践,并在客观上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教学检测的盲目性。
  为了强调“教是为了学、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宗旨,教学目标阐述中必须用学习目标代替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以后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变化)的一种明确而具体的表述。在这里,我们要注意两点:首先,“学生通过教学以后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是指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并没有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做些什么;其次,“明确而具体的表述”要求对于学习目标的表述应达到可以观察和测量的程度,尽量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不切实际的语言。
  针对以上提到的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和阐述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简要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途径,供同行参考:
  一、切实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依此制定教学目标,反对经验主义。
  1.学习需要即学生已有的知识状态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构成了总的教学目标。
  2.学习内容即为了实现总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这里要特别注意分析学生的先决技能和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操作过程,这样才有利于避免教学起点过高,适应建构知识的心理机制。
  3.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初始技能、学习兴趣及相关的经验、动机、文化、社会等背景因素,切实进行学生特征分析。
  二、教师应认真学习和钻研流派众多的学习理论,用理论武器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样才有利于避免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避免使课堂教学走入灌输或发问的极端。
  三、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的阐述有利于教师的授课和检测,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自测。
  现代教育技术学认为,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教育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艺术,但首先应该是一种技术。只有把教学的设计、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纳入科学的轨道,才有可能在规律中寻求艺术,最大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任何理论只有付诸实践才有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但愿笔者以此理论为依据分析教学现状的尝试对人对己能有一点启发。
  
其他文献
在中学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是最受指责和抨击的一门学科。很多业内人士为此忧心忡忡,他们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质量深表怀疑的同时,却又难以指明语文教改切实可行的新方向;教育界人士对传统语文教学也贬多褒少,大加挞伐,认为传统的语文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语文教育只会造就一些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于是,语文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甚至一些语文教育者也跟着鼓噪,似乎传统语文教学真的一无是
期刊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的常规地理教学资源匮乏,尤其是信息技术方面较城市中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然在很多农村中学都已经配置了多媒体教室,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学校应加强对教师课件制作和多媒体运用方面的培训,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除此以外,地理教学的内容源于生活,因此,地理教学不应该脱离生活。校外课程资源具有种类多、贴近生活实际等特点,将地理生活与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生活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
期刊
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的生命线。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上建构新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充满变数的复杂的过程。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语言的学习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掌握它的特殊性,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找到正确的方法。随着中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显突出。因此,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的应用水平,已成为语文老师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拟就如何提高语
期刊
摘 要:笔者从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出发,就如何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探究 改进 初中物理    一、全力搞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
期刊
近日,江西省特级教师黄恕伯做客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在节目中黄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两节别样的物理课堂,让我们很诧异的是:物理课竟然上成了“音乐课”!在这“另类”的课堂中,黄老师将枯燥的物理知识揉进了乐器制作、乐器演奏中,既给了学生美的享受,又给了学生知识的熏陶。原来课堂可以这样快乐地演绎!  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在《诗艺》中首次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时至今日,为诸多教育者所追求。由此及彼,深
期刊
摘 要:“一引二导三思”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以学案引领为轴线,“依课标预设问题,据学情决定讲解”为主导,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层检测”这三个层面的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从“了解了”上升到“记住了”,从“记住了”上升到“学会了”,从“学会了”上升到“会用了”。实践表明,应用“一引二导三思”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得以真正实现,学生思维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明显
期刊
摘 要: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普遍不被学生重视,在此背景下要想提高学科成绩,教师要帮助学生重点养成以下习惯:课前认真预习、做到有的放矢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消化重难点的习惯;主动阅读历史课外书籍、激发学习兴趣的习惯;认真对待考试、训练考试策略的习惯。其习惯的惯性将会跟随学生走向社会,良好的习惯会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甚至使学生受益终生。  关键词:历史学科 学习习惯 学习效率  
期刊
我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实践中体会到,课堂教学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剥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难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以往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更好地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提供更充足的条件,近年来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有效探索。  一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
期刊
教育教学改革应从教好每一节课做起,因为课堂教学是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主要载体,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呢?现谈几点拙见。   一、知识与能力   历史课标将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的要求:1.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举”、“了解”、“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2.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概
期刊
课堂教学既是认知过程,也是情感过程,认知与情感相伴相随、相辅相成。课堂教学中应适时抓住时机,精心创设课堂教学高潮,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来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落实。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悬念——让学生在期待中积极参与  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或者说就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预知后事的迫切要求。悬念可以使学生集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