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既是认知过程,也是情感过程,认知与情感相伴相随、相辅相成。课堂教学中应适时抓住时机,精心创设课堂教学高潮,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来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落实。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悬念——让学生在期待中积极参与
  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或者说就是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预知后事的迫切要求。悬念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学中,提出问题:为了估测一条东西流向河流的宽度,选择河流北岸一棵树(B点)为目标,然后在这棵树的正南方(南岸A点)插一小旗做标志,沿南偏东方向走一段距离到点C时,测得∠ACB为30°,这时,测得AC的长度就可知河流宽度(如图1)。
  师:你能说出估测河流宽度的依据是什么吗?
  问题提出后,打破了学生原有的定式思维,引起了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平衡”,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悬念, 激发了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学生们很想知道这样估测河流宽度的根据是什么,引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学生思考,教师在巡视中提示:你量一量∠ACB和∠ABC的度数,量一量AB和AC的长度。)
  生A:老师,我发现了!∠ACB =∠ABC, AB = AC。
  师:大家也认为是这样的吗?
  生(合):是这样的。
  师:事实是这样的,但是,你们能否从理论上证明它吗?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个测量河宽的问题情境,并提出:“你能说出估测河流宽度的依据是什么吗?”引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学生探究寻找河流宽度依据的过程就是寻找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量出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相等,两个角的对边也相等。这是学生实践的过程,是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这个过程又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
  二、引启讨论——让学生在思辨中积极参与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自己的独特见解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了算术平方根概念后,多媒体显示:如果说大象和蚂蚁的体重相同,你会相信吗?不妨设大象的体重为x,蚂蚁的体重为y,它们体重之和为2S。
  那么x+y=2s,x-2s=-y……①, x=2s-y……②,
  ①×②得:x2-2xs=y2-2sy,两边同时加上s2得:x2-2xs+s2=y2-2sy+s2,即:(x-s)2=(y-s)2。两边同时开平方得:x-s=y-s,∴x=y。
  这岂不是说明大象和蚂蚁的体重一样吗?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了呢?
  通过讨论,学生真正明白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同时在此过程中,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得以激发,他们纷纷抢着发言,互相补充。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言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学习潜能得到了发挥,同时也克服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胆怯等不良品质,在讨论中把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引向了高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主动的,情绪始终处于非常活跃中,因此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地发挥了出来。
  三、组织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有效参与
  例如,在“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中,我用多媒体出示如下计算题:
  1.(1+2x)(1-2x);2.(2s+3)(2a-3);3.(100+1)(100-1); 4.(5y-2)(5y+2)。
  师:这4道题大家会不会做?
  生(合):会!
  师:好,现在我和你们同时做,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准,开始。
  (老师在讲台上做题,学生独立做题,不到1分钟的时间我告诉学生,这4题我已经做好了,学生发出惊叹声。)
  师:我已经第一了,看谁能第二。(大约过了3分钟,一个学生举手,又过了1分钟左右,学生基本上完成了4题,然后我显示答案,让同学们比较。)
  师:我与你们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方法是一样的吗?为什么我做得那么快呢?
  生A:你的做法和我们的肯定不一样!
  师:对啊,我不是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做的,而是用平方差公式做的。那么什么是平方差公式呢?大家从这4个题中自己找一找,看看存在什么规律,当你们找到规律时,平方差公式就找到了。……
  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主学习的过程,达到了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的和谐统一。
  数学课程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要实现三个维度目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来达到三个维度的全面落实。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经验水平出发,提供密切相关的素材,提出适当的问题,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向着新知识或问题的目标靠拢,达到教学目标的达成。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手段来让学生能够轻松、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物理,让他们能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体会到物理的价值,从而更加坚定他们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和自信力,让他们能在物理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  关键字:教学 课堂结构 反馈校正 兴趣 负担    在从事物理教学的十几年中,亲眼见到、亲耳听到很多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评价:学物理难,学好物理更是难于上青天。那么如何减轻学生学习物理的负担,让他们能轻松学习物
期刊
在中学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是最受指责和抨击的一门学科。很多业内人士为此忧心忡忡,他们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质量深表怀疑的同时,却又难以指明语文教改切实可行的新方向;教育界人士对传统语文教学也贬多褒少,大加挞伐,认为传统的语文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语文教育只会造就一些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于是,语文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甚至一些语文教育者也跟着鼓噪,似乎传统语文教学真的一无是
期刊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的常规地理教学资源匮乏,尤其是信息技术方面较城市中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然在很多农村中学都已经配置了多媒体教室,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学校应加强对教师课件制作和多媒体运用方面的培训,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除此以外,地理教学的内容源于生活,因此,地理教学不应该脱离生活。校外课程资源具有种类多、贴近生活实际等特点,将地理生活与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生活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
期刊
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的生命线。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上建构新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充满变数的复杂的过程。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语言的学习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掌握它的特殊性,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找到正确的方法。随着中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显突出。因此,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的应用水平,已成为语文老师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拟就如何提高语
期刊
摘 要:笔者从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出发,就如何改进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探究 改进 初中物理    一、全力搞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
期刊
近日,江西省特级教师黄恕伯做客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在节目中黄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两节别样的物理课堂,让我们很诧异的是:物理课竟然上成了“音乐课”!在这“另类”的课堂中,黄老师将枯燥的物理知识揉进了乐器制作、乐器演奏中,既给了学生美的享受,又给了学生知识的熏陶。原来课堂可以这样快乐地演绎!  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在《诗艺》中首次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时至今日,为诸多教育者所追求。由此及彼,深
期刊
摘 要:“一引二导三思”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以学案引领为轴线,“依课标预设问题,据学情决定讲解”为主导,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层检测”这三个层面的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从“了解了”上升到“记住了”,从“记住了”上升到“学会了”,从“学会了”上升到“会用了”。实践表明,应用“一引二导三思”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得以真正实现,学生思维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明显
期刊
摘 要:初中阶段历史学科普遍不被学生重视,在此背景下要想提高学科成绩,教师要帮助学生重点养成以下习惯:课前认真预习、做到有的放矢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消化重难点的习惯;主动阅读历史课外书籍、激发学习兴趣的习惯;认真对待考试、训练考试策略的习惯。其习惯的惯性将会跟随学生走向社会,良好的习惯会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甚至使学生受益终生。  关键词:历史学科 学习习惯 学习效率  
期刊
我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实践中体会到,课堂教学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剥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难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以往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更好地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提供更充足的条件,近年来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有效探索。  一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
期刊
教育教学改革应从教好每一节课做起,因为课堂教学是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主要载体,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呢?现谈几点拙见。   一、知识与能力   历史课标将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的要求:1.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举”、“了解”、“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2.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