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读书人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wj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早刷朋友圈,看见一位很有意思的姑娘发了一张照片,拍的是一幅公益广告,上面写着:“读一万本书,做一个有诗气的才女。”姑娘点评说:“读一万本《霸道总裁爱上我》或《做你的甜蜜小娇妻》 试试看!”
  姑娘从小家境优渥,现在自己经营一家摄影工作室,勤奋,独立,当然,也收入不菲。就我的经验,很多文艺青年幻想中的自己就是这个样子,不过这样的姑娘大都不是文艺女青年。具体到我这位朋友,她也和很多所谓的文艺青年一样旅游、看演出、泡展览馆,但书架上摆的大多是不同领域的学术牛人出版的著作,有专业研究类的,也有大众普及性的,文人小品、小说传记几乎没有。
  作为“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者,我们都不太能接受许多人推崇的“无用之用”和“无用之书”,总觉得做一件事总要有点收益或者产出才好。具体到书,就是总要解决那么一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或者提出那么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不然便觉得是浪费纸张与读者的时间。
  真正有价值的书,是那些能加深我们对某一领域的认识和理解、能够获得智慧成长的书。这样的书一般很不好读,常常需要读者强迫自己才能坚持看完,看完之后,很多也未必看得懂。它需要我们反复看,并且借助其他圖书、杂志、工具书,甚至其他人的指导来看。能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读这样的书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读书人。
  胡适曾说,一个人从学校走上社会常常会面临堕落的危险,堕落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丢掉学生时代的理想和人生追求,一种是丢掉学生时代的求知欲望。丢掉了求知的欲望,一个人的“知识生命”就死掉了。要想不让自己过早地“堕落”,最好的方法便是让自己“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些有趣的问题会像那个让你不知不觉坠入爱河的爱人一样,天天引诱你去找寻答案,让你像思念爱人一样坐卧不安,“没工夫也要偷出工夫去陪她,没钱也得缩衣节食去巴结她……没有书,你自会变卖家私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典押衣物去置办仪器;没有师友,你自会不远千里去寻师访友。只要有疑难问题来逼你时时用脑子,你自然会保持你对学问的兴趣,即使在最贫乏的知识中,你也会慢慢地聚起一个小图书馆来,或者设置起一所小实验
  室来”。
  我们或许很难做到这样的痴迷,但让自己时时保持一颗求知的心,肯对真正的有用之书下功夫,也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了。
其他文献
1672年1月11日,英国皇家学会的研究员大饱眼福,观看了艾萨克·牛顿的反射式望远镜演示,看到了通过镜面形成的图像。此后,他们将这种奇妙的新式望远镜誉为牛顿的发明,直至如今,人们依然将其归功于牛顿。然而,在这个线性的历史记录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更有趣且更为复杂的故事。牛顿的这个功劳受到了来自詹姆斯·格雷戈里和洛朗·卡塞格伦支持者的挑战。更为糟糕的是,已知的最早利用曲面镜聚光的概念比牛顿早1500多年,
期刊
201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杨,以奖励他们发现的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昼夜节律由内部生物钟驱动,这个微生物钟能预期昼夜循环以优化生物体的生理和行为。  生物体能够在生理和行为上适应昼夜节律的时间,这一发现已经很久了,但内生昼夜节律钟的存在一直到20世纪之后才最终确定下来。1971年,西摩·本泽尔和罗纳德·科诺普卡辨认出果蝇突变体表现出24小时正常
期刊
1856年8月,两个工人在尼安德特峡谷一个山洞采集黏土时发现了几根骸骨,他们以为是死前躲在这个洞穴的熊的遗骸,所以并没有在意。但是后来又发现了一个残缺不全的头盖骨,是由平坦的颅骨和倾斜的颌骨组成的明显向外突起的下半部脸。他们和采石场主将这些骨头拿给当地的教师伊奥戈·卡尔·弗尔罗特。教师认为这不是熊骨,而是史前人骨。他们请波恩的解剖学家盖尔曼·萨夫加茨前来鉴定,萨夫加茨也认同这个观点。    一年后
期刊
研究泡沫宇宙的历史始于1968年,当时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在那里我遇到了罗伯特·柯什纳。他这个人活泼、好玩、有趣。几年以后,我们又在加州理工学院相遇,他在那里读研究生,而我刚去那里做博士后。在加州理工学院,他的一次好运改变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方向,最终有助于重塑现代宇宙学。  柯什纳在加州理工学院时,看到一颗明亮的超新星。幸运的是,他能够使用帕洛玛山上5米口径的海尔望远镜对它进行研究。结合他的发现和当代
期刊
40年前,一个轿车大小的设备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35年后,它成为唯一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航天器。一路上,“旅行者”号探测器爆出了飞越木星、土星和土卫六的头条新闻。  “旅行者”探测器发射时,弗兰·巴格纳尔还是一个学生。那时,她就探测器围绕木星收集的数据写下了博士论文。现在,作为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天体物理学和行星科学教授,以及美国航空航天局外行星评估小组的前主席,她曾致力“伽利略”号
期刊
電荷耦合器(CCD)俗称图像传感器,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电信号。CCD上有许多排列整齐的光电二极管,能感应光线,并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经外部采样放大及模数转换电路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CCD上植入的微小光敏物质被称作像素。一块CCD上包含的像素越多,其提供的画面分辨率也就越高。
期刊
如果你也像我,听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是“这太荒谬了,根本不可能”!  你的第一反应是对的。但为了进一步确定,让我们仔细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人的握力取决于很多因素,像是手滑程度,還有接触物表面的材料。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假设你的双手能够紧紧地抓住旗杆。那么,这对你身体上除了双手以外的其他部分意味着什么呢?    关于需要多大的力才能扯掉一个人的胳膊这种问题,我们很难找到好的数据。根据记录,有许
期刊
一部声势浩大的学术界战争大片  2017年5月,33名全球顶尖物理学家发表了联合署名的公开信。这封公开信的作者阵容豪华至极,不是诺贝尔奖得主,就是各国科学院的大牌院士。其中名气最大的包括:斯蒂芬·霍金,《时间简史》作者;斯蒂文·温伯格,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朗克·韦尔切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爱德华·威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胡安·马尔达西那,普林斯顿高等研究
期刊
科学家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揭示了恒星在超大质量黑洞的强烈喷流中形成的过程。超大质量黑洞时常会抛射大量物质,而这些物质组成了星系的核心。  甚大望远镜的观测首次确认了恒星可以在这种极端环境中形成。利用甚大望远镜上的多目标光谱探测仪和X-shooter仪器,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团队研究了两个星系正在进行中的碰撞情况。研究团队在这两个星系中位于南部的星系中心处,发现了源自超大质量黑洞的
期刊
宇宙是张全息图,所有信息存储在它的边界上。这个想法听起来很荒诞,但滑鐵卢大学天体物理学家Afshordi及其团队近日发文称,他们研究了宇宙微波背景中的涨落,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能够支持早期宇宙的全息解释。团队另一成员、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科斯塔斯说:“试想一下,我们的所见、所感、所闻,以及对时间的感觉,实际上都源于一块扁平的二维场。一个二维表面包含着三维图像的编码,有点像信用卡的安全芯片里包含着大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