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进行,在此过程中,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同的学科中都需要建立核心素养体系。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数学教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对数学进行系统的学习,首先需要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其健康、持续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数学作为一门知识点关联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强化对知识点的教授,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数感,通过数感与数学思维的建立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要通过对学生逻辑思维的锻炼,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公式推理能力。为此,通过何种手段来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便成为了小学数学教育的重点。
1數学教育本质和价值诉求的体现
对于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是社会发展对于教育的诉求。所以,在小学的多个学科中都需要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到足够的重视。对于小学数学来说,需要与当下的时代进行有效结合,对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地提高和发展,对此项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进行全面的构建。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进行有效的实现,其主要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对其要求进行有效的满足。对于良好的数学教育来说,首先需要对相关的公式和法则等进行全面的掌握和应用,对数学学习的方法进行有效地应用,在此基础上,需要对数学的基本思想进行全面的感知,对相关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进行有效地累积。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能够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且实现其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主要是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对数学知识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本质进行了充分的体现。当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候,需要对相关的知识技能进行关注,与此同时,更加需要重视多种技能中包含的核心素养。
2培养课本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认识技能
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以数学知识的形成为基础,在对基础知识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对数学的公式与核心概念熟练掌握,通过对各个公式的推导,进而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结构的敏感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引导,让学生关注知识点的推导过程,在基本的测量和运算等方面,教师先对理论概念做出简短的陈述,让学生依据教师的概念讲解进行实践操作。这是小学生建立起良好数学思想的高效方法。
例如,在进行“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要避免直接的公式推导讲解,通过图形或列举生活实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乘法的认识。首先教师要先对以往的加法知识进行课堂回顾,让学生对加法的性质有个清晰的思路。进而对乘法进行论述,如出题为“有一辆小货车,火车的长能放100个苹果,宽能放20个苹果,那么这辆货车能放多少个苹果呢?”学生首先想到的是100+100+100+……=2000。然而,此时,讲师便可以根据学生所列的加法公式进行整合,将乘法公式100×20=2000列出并展示给学生,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会这么列式,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最终说出各自的想法,再由教师进行评价,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同学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并予以鼓励。学生在这种引导下便会形成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认识,进而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因为数学核心素养强调,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本教材,而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更新,是一种包含新教育理念的实践。所以,我认为教师要打破以往那种陈旧的做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他们感到自己确实是与众不同。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恰当评价和鼓励,对他们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在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会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提问,在解答问题时,让学生互相参与,谁来回答他(她)的问题?还有其他的答案吗?这样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讨论,并让他们在讨论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另外,在提问学困生时,我还为他们留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并时常使用一些激励性语言,以此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评价时,我注重了:
3.1学生自评
对自己的学业进行常规性的自我检测,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进行开放式的评价。每个孩子在兴趣、爱好、性格上都存在差异,要真正做到尊重每个孩子,就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与选择权利。我在教学中,给学生较多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自由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内容和方式。
3.2学生互评
除了常规性的学生互相评定外,我尝试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也来考考别人。如,对于学生口算能力的评价,我选用了“我们都是小老师”的活动形式,让每个同学出题考同伴、评同伴,过一把“老师瘾”。学生都很认真,精心设计一道道试题,并把它送给同伴,然后认真地批改。
3.3家长评价
我尝试让学生将单元检测卷带回家,请家长也写上一段话,使家长随时知晓自己孩子的学业情况,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4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一日之功,它不单纯是指学生的解题能力,更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素养,学生要有综合的数学思维,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创新能力。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帮助学生发挥探究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找到学习的乐趣,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小林.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02).
[2]颜勇.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自主探究的维度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6(12).
[3]陈六一,刘晓萍.“再见”数学,深耕核心素养[J].课程教学研究,2016(12).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数学作为一门知识点关联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强化对知识点的教授,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数感,通过数感与数学思维的建立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要通过对学生逻辑思维的锻炼,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公式推理能力。为此,通过何种手段来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便成为了小学数学教育的重点。
1數学教育本质和价值诉求的体现
对于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是社会发展对于教育的诉求。所以,在小学的多个学科中都需要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到足够的重视。对于小学数学来说,需要与当下的时代进行有效结合,对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地提高和发展,对此项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进行全面的构建。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进行有效的实现,其主要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对其要求进行有效的满足。对于良好的数学教育来说,首先需要对相关的公式和法则等进行全面的掌握和应用,对数学学习的方法进行有效地应用,在此基础上,需要对数学的基本思想进行全面的感知,对相关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进行有效地累积。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能够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且实现其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主要是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对数学知识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本质进行了充分的体现。当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候,需要对相关的知识技能进行关注,与此同时,更加需要重视多种技能中包含的核心素养。
2培养课本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认识技能
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以数学知识的形成为基础,在对基础知识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对数学的公式与核心概念熟练掌握,通过对各个公式的推导,进而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结构的敏感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通过引导,让学生关注知识点的推导过程,在基本的测量和运算等方面,教师先对理论概念做出简短的陈述,让学生依据教师的概念讲解进行实践操作。这是小学生建立起良好数学思想的高效方法。
例如,在进行“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要避免直接的公式推导讲解,通过图形或列举生活实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乘法的认识。首先教师要先对以往的加法知识进行课堂回顾,让学生对加法的性质有个清晰的思路。进而对乘法进行论述,如出题为“有一辆小货车,火车的长能放100个苹果,宽能放20个苹果,那么这辆货车能放多少个苹果呢?”学生首先想到的是100+100+100+……=2000。然而,此时,讲师便可以根据学生所列的加法公式进行整合,将乘法公式100×20=2000列出并展示给学生,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会这么列式,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最终说出各自的想法,再由教师进行评价,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同学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并予以鼓励。学生在这种引导下便会形成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认识,进而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因为数学核心素养强调,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本教材,而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更新,是一种包含新教育理念的实践。所以,我认为教师要打破以往那种陈旧的做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他们感到自己确实是与众不同。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恰当评价和鼓励,对他们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在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会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提问,在解答问题时,让学生互相参与,谁来回答他(她)的问题?还有其他的答案吗?这样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讨论,并让他们在讨论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另外,在提问学困生时,我还为他们留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并时常使用一些激励性语言,以此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在评价时,我注重了:
3.1学生自评
对自己的学业进行常规性的自我检测,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进行开放式的评价。每个孩子在兴趣、爱好、性格上都存在差异,要真正做到尊重每个孩子,就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与选择权利。我在教学中,给学生较多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自由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内容和方式。
3.2学生互评
除了常规性的学生互相评定外,我尝试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也来考考别人。如,对于学生口算能力的评价,我选用了“我们都是小老师”的活动形式,让每个同学出题考同伴、评同伴,过一把“老师瘾”。学生都很认真,精心设计一道道试题,并把它送给同伴,然后认真地批改。
3.3家长评价
我尝试让学生将单元检测卷带回家,请家长也写上一段话,使家长随时知晓自己孩子的学业情况,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4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一日之功,它不单纯是指学生的解题能力,更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素养,学生要有综合的数学思维,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创新能力。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帮助学生发挥探究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找到学习的乐趣,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小林.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02).
[2]颜勇.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自主探究的维度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6(12).
[3]陈六一,刘晓萍.“再见”数学,深耕核心素养[J].课程教学研究,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