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向光:实物收藏与人文情怀是基础

来源 :国际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weizh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外「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受当时社会历史原因的影响,比较时不能抱着「人有我有」的生硬观点。有些获得藏品的方式现在已经不存在,比如探险考察、殖民掠夺。就我所知,目前没有一个专门展示世界其他文明的博物馆是在殖民时代结束以后建立的。
  建立一个展示世界其他文明博物馆的愿望是美好的,反映了中国走向世界、了解多元文化的需求。但博物馆要建立在实物收藏的基础上,收藏是一个过程,不是三年五年,可能是几十年几百年。大英博物馆最初的藏品只有几十万件,经过两百年的发展,达到了600多万件。如果没有充分完整的收藏,要建博物馆就是空中楼阁。
  ——宋向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物馆学专家)
  从博物馆学角度,博物馆可分为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等。历史类博物馆主要以历史的观点展示藏品,艺术类博物馆则重在展示藏品的艺术和美学价值,综合类博物馆兼顾所有。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物馆学专家宋向光认为,从现实层面考虑,收藏外国艺术品尚具有一定操作性,而且普通民众对观展的需求也集中在绘画、雕塑、工艺品等艺术品,但文物收藏就比较复杂。
  「现在各国以国家名义对外国文物的购买都十分慎重。尤其是1970年签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约(《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以来,各国都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宋向光说,「说得再直白一些,如果一件文物,所属国都不重视,我们为什么要花钱去买?」
  文物通过购买途径较难获得,中国参加其他国家的考古发掘,是否可以获得一些文物?宋向光不否认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如果發掘文物数量较多,等项目结束后,国家间可以作为标本交换。但问题是:第一,中国目前没有介入他国考古;第二,这些标本通常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都较低,作为考古学研究可以,作为博物馆藏品展示并不理想;第三,一个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如果以这种方式收集藏品,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宋向光介绍,私人捐赠是博物馆藏品的一个重要来源,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就是个中代表。但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是,「藏品与收藏家的兴趣、学识相关,藏品的真伪、质量、合法性会存在一些问题。而且现在中国的收藏家较少对外国文物感兴趣,还是以收藏中国文物为主」。
  他说:
  博物馆不是历史教科书的插图版,不是单纯对物的收藏,而要有相应的知识体系为基础。
  那些世界级的综合性博物馆对外国文物的研究,是作为人类学的一部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的人类学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还是空白,目前中国的考古学也只研究中国。若干年后,如果中国学术界的眼界扩大到了整个世界的地理背景、文化背景,那时候再去考虑收藏外国文物,我们才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东西。
  中国现在的博物馆序列以「中学」为主,旨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没有外国文物的位置,中国的文物法里也没有涉及他国文物。而只有先让国民认识到文化之间的平等,以一种世界公民的角度去看待世界、看待中国,才能真正建立起来一个原汁原味的世界文明博物馆,反之,就只是中国人的一厢情愿。
其他文献
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小学二年级的观众对“什么是博物馆”这一问题给出如下集中回答:  “一个很大的地方,在那里可以了解到很多东西。”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个可以在里面学习的建筑。”  “一个我们既可以学习也可以玩耍的地方。”  “在那里可以看到很多摆放整齐的东西。”  ——援引自朱蒂·奥托,1979年  要想使儿童喜爱儿童博物馆并以参观儿童博物馆为荣,那么就应该让儿童感觉到这(儿童博物馆)是为
期刊
这是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全权接手后打造的第一期《国际博物馆》杂志。  《国际博物馆》杂志将致力于成为 ICOM 的发声筒:通过杂志让大家更好地了解 ICOM 以及世界遗产和博物馆,同时提供 ICOM 成员一直以来在世界各地所推行的博物馆理论及做法的优秀范例。  本期杂志标志着新阶段的开始,本期杂志的主题是“博物馆与遗产领域的核心概念”,出刊策略就是重刊 ICOM 核心成员在《国际博物馆》往期
期刊
2015年3月20日,我国博物馆行业第一个全国性法规文件《博物馆条例》正式实施,出台了一系列有利博物馆发展的举措。众所周知,博物馆既是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同时也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休闲场所,与民众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条例》一经出台,立即引发各界热议。5月21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宋新潮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详细解读这一条例,并表示此条例出台展现了国家要鼓励博
期刊
“皇图霸业笑谈间,不如读读文博书。”  如同地球又绕着太阳转了一周,  如同亚马逊的河水汇入海洋,  世间总有些不变的事情,  比如2017年我们又要出多本文博好书。  那么,  好书预告就开始啦!  具體出版时间与更多细节,  请继续关注本微信号~  ▼  《国宝星散复寻踪——清宫散佚文物调查研究》  【类别】 学术原创  段勇 李晨 编著  【专家评价】  本书是段勇、李晨两位作者在2008年
期刊
《国际博物馆》杂志于2014年推出特别策划——「博物馆(展览)社会影响力(关注度)排行2014年第3季度」,自发布以来,虽未经广泛宣传,但仍然得到了一些社会关注与业界认可。关于第3季度的榜单详情,请在本微信号下回复「150112」即可阅读。  在今天这个满天飞的日子里,我们将发布的是2014年第四季度博物馆(展览)社会关注度排行(2014年10月1日—2014年12月31日)。  社会关注度是在现
期刊
今天是「5·18 国际博物馆日」  2015年的主题是——  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Museums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  除了逛博物馆,看展览,  买文创产品,当然还要读好书咯~  现在就登录  天猫→江苏译林出版社旗舰店  jsylcbs.tmall.com ↓↓  精选4个品种的博物馆主题图书  包括展览图录、学术译著、文创小物  价格一律518(51
期刊
又是一年「世界读书日」,今天,你阅读了吗?  去年的读书日,我们曾推出「阅读博物馆|那些我们做过和在做的书」专辑(在本微信号下回复「0423」即可阅读);一年過去了,去年那些「在做的书」已经变成了「做过的书」,而小编们依然保持着「正在做书」的姿势……
期刊
走近首都博物馆A展厅,远远便听见了熟悉的钟表「滴答」声,清脆,平稳,周而复始。脑海中不禁浮现萌孃《秋天的钟》:  晨光来临的时候,我就听见银子的声音,它来自曾祖父的挂钟。从什么时候就开始了?暖暖的阳光里有钟声的温柔。  那時许多个早晨或者许多个黄昏,我赖在炕上等着银子的声音,那声音像从最高最蓝的天空深处涌来。当——当!墙上的老钟响了,同时,远处教堂的圣钟声便悠悠而来,钟声让我的身体舒展开了。阳光多
期刊
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第十二届(2014年度)全國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终评会暨颁奖仪式,5月16日至18日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城市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今天上午,大会宣布了第十二届(201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相关获奖名单。
期刊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国家文物局负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评定管理工作,先经该国家局批准立项,考古遗址公园符合若干条件且已初具规模后再开展评定工作。评定合格者,由国家文物局授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称号,并向社会公布。  以下首批获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称号的公园,你去过几个呢?  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