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杰拉·卡特:用高扬的女权精神重构经典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世界童话中,至少有中国版、德国版和法国版的以“狼与小姑娘”为主要情节的童话存在,这些不同版本的童话有着共同的主题,那就是:“狼”作为一种男权形象,是这个世界的强者,狼最终吃掉了弱小温顺的女性小红斗蓬。安杰拉·卡特选择夏尔·佩罗的经典童话《小红斗蓬》作为改编的范本,在改编后的《与狼作伴》里重建新的女性观念,用女权的话语消解传统童话里的男性中心论和男尊女卑的传统意识,树立起卡特高扬的女权精神。
  关键词:安杰拉·卡特 《与狼作伴》 女权精神
  上个世纪的60年代,英国作家改写经典成为一种时尚的行为,这种行为既包括了作家对文字和情节的游戏意识,同时又在改写中赋予古老的经典以全新的魅力,使其以全新的姿态重新走入阅读者的视野。改写后的经典作品不仅有着文字与情节上巨大差异,更有着作品主题上的颠覆与重建。对于英国女作家安杰拉·卡特而言,她选择了改编夏尔·佩罗的《小红斗蓬》等经典童话,就是要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将女权精神灌注于童话之中,实现她向父权和男权挑战的主张。
  “狼与小姑娘”的情节一直是传统童话的故事核,在世界童话中,至少有中国版、德国版和法国版的以“狼与小姑娘”为主要情节的童话存在,而这些不同版本的童话虽然在故事情节上有些差异,但却有着共同的主题,那就是:“狼”作为一种男权象征,是这个世界的强者,最终“狼”以胜利者的高大姿态,吃掉了弱小温顺的女性小红斗蓬,达到了征服女性的目的。安杰拉选择夏尔·佩罗的经典童话《小红斗蓬》作为改编的模本,也是把童话中的“狼”作为一种男权形象,把穿小红斗蓬的小姑娘作为女性的代表,卡特在改编后的《与狼作伴》里重建新的思想理念,用女权的话语消解传统童话里的男性中心论和男尊女卑的传统特征,树立起卡特高扬的女权意识。
  一 卡特的女性主张及童话理念
  安吉拉·卡特1940年出生于英国的伊斯特本。她二十岁就离开家庭而结婚,婚后曾在克罗伊登做广告工作,并在布里斯托尔大学英国文学系进修。1969年卡特离婚后,又迁居日本生活了两年。1976至1978年,她成为大不列颠艺术协会研究员,在雪菲尔大学开设写作课程,1980她曾在美国及澳洲边教学边旅行,以独立而散漫的态度完成了传播知识与民间习学的过程。
  从英国的维多利亚后期到20世纪,正是英国女权运动的高涨时期。女权运动的领导者一直在为推翻男性特权,建立同男性价值相对等的女性价值观而努力。站在时代最前沿的女作家们纷纷加入这一时代大潮之中,为构建女性的主体意识而努力写作。思想激进前卫的卡特就是这一时期女权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她大胆地从女性主义者的立场审视生活,大胆地在小说中谈论男女性关系,大胆地评论色情文学的创作心理因素,表现出桀傲不驯的精神。卡特的这一举动显然是带有女性的反叛意识,也是卡特争取妇女独立、平等、自由的一种行为表述,正如学者张中载所言:“作为当代女性主义作家,她(指卡特)对文学作品中的妇女地位、妇女形象、男女性关系等问题十分关注,她认为,男女之间的性关系是同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旧时代的文学作品(包括童话)是以旧的道德规范、父权思想、男子中心论来写男女关系和性问题的。”所以,生活中的卡特独立、明智、深沉,她以知性的眼光注视生活,以知识女性的敏感去解析生活,用女性的细腻与温情去表述生活。卡特的小说混杂着哥特风格、魔幻写实以及女性主义,卡特擅长以女性的视角去看待生活里的各色人等,并让女性站立在生活的主动方向,成为生活的主宰者与创造者。
  卡特认为,父权制度下产生的童话,一直以父系时代的社会秩序、男女关系为表述理念,是男权时代的一种话语形式。在世代相传的童话故事中,女性温顺、懦弱、忍让,男性强悍、凶暴、掠夺。男人用征服女性获得成功感,女性往往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和战利品,并因为屈从于男性才获得了幸福的生活。历代的儿童正是从这种童话里无声无息地接受着男尊女卑的理论,并使这种理念代代相传,成为一种悠久的集体无意识。因此,卡特意识到,女权意识的确立必须从儿童时期做起,要想在儿童心目中确立男女平等的意识,必须通过童话来教育儿童。卡特曾在夏尔·佩罗童话集的英译本前言(1977)中写道:“每一个时代都根据这一时代的趣味创作或改写童话”,而处于一个女权运动高涨的时代里,进步的女性作家就应当用进步的社会意识去改写新的童话,从而让童话产生新的时代意义与教育价值,这就是卡特改写夏尔·佩罗的经典童话《小红斗蓬》的用意。
  二 《与狼作伴》里的女权精神
  在夏尔·佩罗的《小红斗蓬》里,讲述的是一个乡村小姑娘被森林里的野狼吃掉的故事。这个单纯而善良的小姑娘要去森林里看望生病的外婆,没想到一只狼抢先进入了外婆的家里,扮成外婆藏在床上。于是故事有了这样的结尾:“‘姥姥,您的牙好大!’‘牙大好吃你!’话音刚落,那邪恶的狼扑向小红斗篷,几口就把她吃进肚去。”
  这一则男强女弱的经典童话到了卡特的手里,卡特要用“变换的手法颠覆看来不可能改变的社会现实”的女权主义理念,修正早已在人们心目中留下的男尊女卑的印痕。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成为了卡特的精神导师,简·爱这位相貌平平却又刚毅勇敢的女性,由于对命运的不屈服而实现了让男性的倾倒与服从,这一反传统的女性形象是对男性中心论的有力回击,也为众多的女作家提供了新女性的造型。正如学者张中载所言:“卡特要使女性在性关系上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羞怯为大胆,变隐晦为透明,从而把文学作品中,尤其是童话中,被扭曲了的女性形象还原到它的本来面目,从根本上把女性放在与男性同等的地位。”
  于是,原本在《小红斗蓬》里羞涩软弱的乡村少女到卡特的笔下,摇身成为一位勇敢智慧的新女性,她敢于以女性的魅力挑战生活里的险恶,并且具有化险为夷的力量。卡特笔下的“小红斗蓬”与男性化的狼人一见面,就牢牢地将主动权握在她手里,并将男性则处于讨好、屈从的地位上:先是出于对这位漂亮的男性的喜爱,小红斗蓬故意输给他,好让他得到一个吻;发现自己与野狼共室时,小红斗蓬更是用她的淡定气质掌控整个事件的发展:“室内充溢着森林野兽的吼声,可是这个机灵的小女孩即便是听了‘牙大好吃你’这样的话,也不畏缩。她听了这话只是放声大笑。她知道谁也别想吃掉她。她当面嘲笑这个颧骨高高的、双眼在暗处闪闪发光的男子。她扯下他的衬衣,像处理自己脱下的衣袜一样,把它扔进了火炉”;“他将把他那可怕的头放在她的大腿上。她为他挑虱子,也许会听他的吩咐,把虱子吃掉,就像是在一个原始的结婚仪式上、随他任意摆布。”这种形象气质,显然与一味顺从的传统的小红斗蓬判若两人。同样面对着充满野性的男性,同样面临着生与死的关口,《与狼作伴》中的小红斗蓬在精神气质上是一位站立起来的强者,她敢于挑战凶险,敢于抗争命运,在危险到来的时候她镇静如常,所以最终命运在她的面前低下了头:“你瞧这姑娘,在她姥姥的床上,在这只柔情的狼的怀抱里,睡得多香甜。”于是《与狼作伴》里凶恶的男性变成了温情的情人,野蛮的杀戳变成了温暖的相拥,这就是女权对付世界的魅力,这说明女性可以用自己的人格征服世界。   不仅如此,在《与狼作伴》中,女性在性的角色里也成为主动者与欣赏者。故事里的女性以惊喜与勇敢的心态接纳着变化不定的生活,当一位新娘在新婚之夜就失去了新郎时,她的态度是:“这位讲究实际的姑娘擦干了眼泪,另找了个丈夫”;当一位嫉妒心极强的妻子遭遇丈夫的背叛时,她的反抗是:“ 因为丈夫同另一个姑娘已经睡过觉,一气之下居然把去参加婚礼的所有客人都变成了狼。”在这样的女权至上的背景中,一位勇敢的小红斗蓬独自走进了阴郁的森林,她美丽、坚定、勇敢、冷静,敢于和这个危险重重的客观世界抗争:“她与世隔绝,甚至连颤抖都不会。再说,她带着刀,什么也不怕。”这就是安杰拉给小红斗蓬所设定的精神高度,小红斗蓬的勇敢与坚定是照亮黑暗森林的一盏明灯,当这样一位全新的小红斗蓬与狼人相遇时,原本应当赤身裸体的狼人屈服了:“她一听见树林有响动,就操起了刀。他笑了,露出雪白的牙齿,并深深地向她鞠了一躬。”这时,传统女性的柔弱、温顺、屈从于男性的模样消失了,在卡特的新童话里,女性也和男性一样站立着,与男性一样大笑着,挥动着大刀面对这个疯狂的世界。
  三 用斑斓的语言彰显女性作家的精神气质
  卡特有极高的语言修养和语词上的创新能力,常常会使读者感到她的小说简直就像一台纯粹的语言机器,叙事反而变成附属品。卡特用那种亮闪闪的语言,描绘出一个繁复华丽的极有戏剧感的故事,她的每一个词语都能让人感动。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英国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安东尼·伯吉斯就曾盛赞卡特云:“安杰拉·卡特有出色的描写天才和极强的想象力。”在《与狼作伴》里,作者卡特不仅赋予人物“小红斗蓬”以全新的精神气质与挺立的女英雄形象,更以天籁般的文字,使整篇作品呈现出女性奇异与优美相交织的语言境界,直观地向世人展现着女性主义者对人生的评判。卡特调动着女性深邃的想象力,用极致的表述将一幅幅带着哥特阴郁风格的美景推现于情节之中。她写那些在牧羊的孩子:“他们就象磨练他们的智慧一样,每天都把刀磨得十分锋利。”她写一个纯洁的女孩:“她是颗尚未破壳的蛋。她是个封闭的小罐。她的内心是用薄膜紧紧裹住的神秘世界。她与世隔绝,甚至连颤抖都不会”;她写冬天的森林:“斑驳的树干上伏着带灰黄色褶边的木耳。兔子和鹿在地上留下楔形足迹,以及鸟的腓骨状足迹。一只瘦得象条火腿薄片的兔子飞跑着穿过林间小道”;她写火炉里的火:“薄薄的平纹细布衬衣在火里化作一缕青烟,象一只魔鸟飞出烟囱。”这是一种女性的智慧,是女性的眼里映出的诗一般的景象。只有具备女性敏锐的心,才能让哥特式阴郁的世界焕发光彩,即使危险将临,生命即将结束时,女性的光芒仍然闪烁。因此,卡特是在用女性的笔触去描写女性内心,用女性的语言去表述女性的行动,因此在《与狼作伴》里,就包含了双重的女权精神。故此,卡特要给自己的新童话起名为“与狼作伴”,她让这个故事里包含更多的主动精神,更多的与大千世界积极融合的态度。为了表达这个主题,卡特将自己的身心也融入到了故事之中,她是在透过小红斗蓬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她的眼光里充满了乐观与积极。
  综上所述,安杰拉·卡特改写经典童话的目的就是要把颠倒的道德秩序颠倒过来。在卡特的新童话里,融进的是一种新内容、新观念、新寓意和新意境所共同构成的具有新的美质的世界,在她的小说中,女性翻了身,挺立在与男性一样的高度上,并且可以转变男人的野性,使之成为女人膝下的可爱情人。所以,卡特的对经典童话的改编不是单纯的旧瓶装新酒,而是把崭新的思想注入到古老的童话里,带领读者去领略更深邃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张中载:《当代英国文学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年版。
  [2] 陆建德:《现代主义之后:写实与实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 阮炜:《20世纪英国文学史》,青岛出版社,1998年版。
  [4] 谢宇:《英国文学名著便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孙玲琪,长春光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 《乱》是一部剥去故事外壳的、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心去体会的视听盛宴,是一部借用电影的形式语言展览的动态画廊,故事是载体、人物是符号、本质是用流动的画面呈现出黑泽明日本式的极静之美。  关键词:视觉意象 静逸 极致 构图 华丽 死亡  《乱》是大师黑泽明的晚年作品,影片取材日本战国时代一段寓言,并将莎士比亚不朽名著《李尔王》的情节融合其中,叙述了虚构的战国大名“一文字家族”灭亡的故事。就电
期刊
摘要: 韩剧在中国盛行,有多种原因,但韩剧所承载的民族传统文化及精神内核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在韩剧中蕴含着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基因,显示着强大的内在力量。而民族传统文化在韩剧中也不断地再现,不时被激活,让观众倍感温暖和亲切。韩剧的成功给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宣扬带来了诸多的启示,守护民族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和创新中华文化,在宣传中不断创新,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不断融合互进,才能走出自己的文化精
期刊
摘要: 几千年的历史造就了张家口多元而独特的文化形态,其中有泥河湾远古文化、黄炎蚩三祖文化,还有宣府文化、元中都文化、辽代文化以及北方丝绸之路文化,它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双向通路,也是各种文化艺术交流的中心,因此诞生了张家口地区各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如:二人台、插花落子、曲长城背阁、抬阁、打棍、打溜子,等等。然而,随着老艺人的相继离世,这种民间艺术形式面临着“后继无人、隔代断层”的
期刊
摘要: 本论文基于对凉山平坝彝族的哭嫁歌传承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平坝彝族哭嫁歌的演唱和传承现状,力求从中透视凉山平坝彝族口头传统的变迁,并进一步扩展到对整个平坝彝族文化变迁的思考。以婚礼上的哭嫁歌来看,凉山平坝彝族人对哭嫁歌的演唱和传承正发生着裂变,但是哭嫁歌仍是平坝彝族中保持的口头传统之一,至少它现在仍然以活的形态存在于民众当中。  关键词:哭嫁歌 口头传统 传承 变迁   从民俗学意义而言,
期刊
摘要 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我国思想和文化突破传统的重要转折点,该时期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使得书籍的封面绘画设计逐步突破传统的束缚,汲取西方的绘画艺术和技术,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是我国书籍封面绘画设计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本文分析了新文化运动时期书籍的封面绘画风格和特征,对于促进当代书籍封面绘画的发展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美学思想 艺术魅力 新文化运动   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书籍
期刊
摘要: 针对我国城镇发展的“同质化”问题,提出城镇色彩是人们感知一座城镇的“第一视觉”,体现了城镇的特色与个性,论述了色彩在建设特色城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以西柏坡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对西柏坡现有的色彩语言进行提炼,对西柏坡进行主题定位,进而指出了西柏坡色彩规划的策略和思路。  关键词:地域性 城镇色彩 西柏坡   城镇色彩的地域性是指特定地区的整体风貌、
期刊
《文学界》杂志2010年的“清明节纪念专号”(4月号)上刊载了一组“路遥纪念专辑”文章,其中有路遥的短篇小说《姐姐》和他为《延河》杂志做的访谈《我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读过之后,我心里升腾起阔别已久的温暖和感动——这温暖和感动是十多年前在我初次接触到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继而一鼓作气读完他的大部分作品后,日渐被强化并吸引我走进文学系的原因之一。后来我接受了系统的“文学知识”和“文学理论”
期刊
摘要 阿来的小说《格萨尔王》运用现代叙事技巧讲述故事,他设置了两个叙述线索以及两个叙述者,从多角度思考故事的深度及意义,进而表现作者对国家、对人性的深度思考,传达出作家对历史、对现实、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具有悲悯情怀。  关键词:叙事者 国家 人性  阿来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作家,《格萨尔王》是他积极的尝试。当故事的大幕徐徐拉开,叙述者好似一个古老的说唱艺人,以洞彻世事的平静口吻为读者娓娓讲述着一个民
期刊
摘要 许地山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他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如敏明、惜官、尚洁、春桃等既是宗教的虔诚信徒,又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和人生哲学,在蛛网一般的人生中,形成了“不僧不俗,亦僧亦俗”的独特生活理念,生本不乐、虽哀犹爱、豁然达观、独立进取是她们共同的生命特质。  关键词:许地山 女性意识 宗教 平凡  具有宗教气质的文学家许地山在现代文坛中显得颇为与众不同,一方面,他是一位精研儒、佛、道和基督教的
期刊
摘要: 和合思想是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精髓,研究的是天地人的三者和谐相处。而园林景观设计的成功与否,在于景观内部空间及外部空间的各个元素是否能和谐共处,与自然是否能共荣,是否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设计。本文重点研究和合思想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涵关系,通过对和合思想的研究,找出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契合点,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性、生态性、美学性。  关键词:和合 思想 园林景观   和合思想是我国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