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切切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xuns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出师表》与《陈情表》分别选在著名的《昭明文选》的三十七卷(李善注六十卷本)的第二篇和第六篇,是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诸葛亮与西晋初年蜀汉旧臣李密传世名作。前者旨在为国事尽忠,后者意在为祖母尽孝,两表均是天下至情至性之文。
  【关键词】忠;孝;情;对比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昭明文选》序有云:“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很多学者认为此为《昭明文选》的选录宗旨。因此《出师表》和《陈情表》能被选录其中,流传后世,说明它们不论是文章体裁还是文笔辞藻抑或是主旨内容情感皆符合《昭明文选》编撰的出发点,当属至文。
  表虽是古代上书给朝廷的一种公文,但和一般的上书奏状却不完全相同。有些表文在表达上内容充实,语言简洁流畅,带有倾诉钟情的性质,含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自古以来,以《出师表》与《陈情表》最为后人称道。南宋文学家赵与时在其著作《宾退录》中曾引用安子顺的言论:“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文以厚德载物,以实情动人,两表之所以能名传后世,很大原因就在于这个“情”字。白居易也曾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本文将结合一些学者的部分观点和自己的一些看法从“情”的方面来分析两表。
  一、情之所起
  世间最动人的情可以套用汤显祖《牡丹亭》里的一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来概括,但大多数时候,人们之间的情还是有缘起的,让我们来看看两表之作者情起哪般。
  赤壁之战前,诸葛亮赴东吴,曾对孙权说过这样一段话:“刘豫州五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很显然,他非常仰慕刘豫州,认为刘氏帝业与天命是为一体的,所以有一种助之成大业的强烈的使命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刘备枉驾三顾,白帝托孤,并言“君可自取”,亮涕泣不已,“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诚然,这种尽忠于一家一姓的观点我们今天看来似乎有所诟病,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气节,确是难能可贵的。他不惮劳苦,竭尽惟诚,和吴,抚夷,明法,治军,治国,兴汉伐魏,矢志不渝。刘备去世,辅佐刘禅,其志更烈,常“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并日而食”,苦形军务,直至病卒军中。
  相比之下,我们《陈情表》的主人公李密“动情”的原因似乎很是简单,所谓“百善孝为先”,自己的嫡亲祖母当然会激发自己的孝心了,但李密与祖母刘之间的亲情要比一般人更加真挚深厚。李密幼时十分孤苦,“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从小便失父母之爱,且“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少年又多病孤单,“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含辛茹苦地将李密抚养成人,而今心力耗尽,“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此情此景,怎能投身仕途,置祖母刘于不顾呢?乌鸦尚有反哺报恩之情,何况人呢?“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于是李密上表辞不就任,立志报答祖母对自己的抚养之恩。
  二、情之表达
  所谓以词达意,以语传情,两表中的“情”都是通过语言直接或间接表现出来的。二者均为上奏陈情的表,语言都是极为恭敬恳切的,但又略有不同。前者反复劝勉少主继承其父刘备的遗志,近贤臣而远小人,兴复汉室,陈述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北取中原的坚定意志,语言恳切周详。后者则在小心翼翼证明自己对新朝别无二心的基础上,战战兢兢地向君主申述不能应诏赴任的原因,请求辞官奉养祖母,情词恳切委婉。
  《出师表》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诚”,十分率直质朴,表现的是一种恳切忠贞的感情。诸葛亮乃刘备临终托孤之人,身份不仅是一个先帝遗臣,一个位高权重、有雄才大略并且忠君爱国的丞相,更是一个年迈的父亲。所以文章中更多表现的,还是一个一心牵挂孩子的父亲临行前的诸多不放心。他在“将率三军,北取中原”之时,像一个离家远行的父亲一样叮嘱在家的顽童,无处不细致,无处不周到,无处不动情。
  开篇便是深情追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起笔凝重,伤痛之情已见初衷,后文接着又道:“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明自己时时以先帝为念,深感使命沉重。结尾处又写“不效则治臣罪,以告先帝之灵”,其忠贞之情已溢于言表。在这篇六百余字的文章中,作者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可谓是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刘禅着想,期望他能励精图治,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语言平实质朴,每句话既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十分切合一个长辈的身份。
  而《陈情表》在语言上最大的特点可以说在于“巧”, 李密属“亡国贱俘”,是“至微至陋”之人,因有学问和辩才,受到司马氏的征召。但李密深知司马氏为人,以屠杀篡夺的手段取得政权,一向险狠、狡猾、多疑,其内部又多勾心斗角,亡国之臣若是贸然仕晋,其凶险可想而知。另外古人深受“忠臣不事二主”的忠君思想所影响,李密也是避忌累及自己的名声。
  《陈情表》开篇即是“臣密言,臣以险衅”,李密接连自称为“臣”。这无疑是他有意为之,以退为进来消除晋武帝的猜疑,接着李密痛陈自己的不幸,成功营造出一种忧郁伤痛的感情氛围,让人不能不顿生怜悯之情。然后李密有意逢迎,“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歌功颂德溢于言表。我们不难想象,当晋武帝读至此处,必定是得意满满,龙颜大悦。那么他对李密的“辞不赴命”也就有心情去理解包容了。“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此语其一在颂扬晋武帝能矜育故老,体恤民心,其二则为诉说自己孤苦至孝更应该得到怜悯作了强有力的铺垫。一篇本意为抗旨的表,让作者写的几多委婉、几多恭敬、几多谦卑,逐字逐句无不细细推敲研磨,唯恐一字不慎步入凶险之境。进退狼狈的李密以他巧妙流畅、委婉动听而又饱含情感的言语打动了晋武帝,最终准其为祖母奉养终老,可见此表成功之所在。   三、情之所至
  通过上面两部分的分析,表面看来,情之所至答案似乎很明确,诸葛亮之《出师表》是为尽忠,以“兴复汉室”为己任,来报答知遇之恩,对刘氏父子忠心耿耿;而李密之《陈情表》是为尽孝,以“愿乞终养”为天职,来报答抚养之恩,对奉养祖母刘孝情殷殷。但我们若是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似乎会发现尽忠尽孝背后所隐藏的是另一种深厚的儒家思想,即亚圣孟子所言“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之抉择。诸葛亮曾隐居隆中,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不仅表明了他兼有将相之才,也足见其心有高志,出师北伐,若能成功“兴复汉室”,也算是完成了自己成为一代名相的人生理想,可以说诸葛亮意在有所必为;而李密上表情解的原因,并非都是祖母病笃,更主要的应该还是当时窘迫的政治境况。奉养祖母,对李密来说虽是事实,但并不是他不能就职的根本原因,可以说李密写《陈情表》是为有所不为。
  似乎他们的“有所必为”或“有所不为”让他们的忠孝之情有了一点小瑕疵,但没有人说过至忠至孝才值得褒奖,这恰恰体现了最真实的两个人,他们所作出的价值选择,是由当时所处的政治地位和生活境遇所决定的,而今他们所处的乱世早已成为历史,但他们情之切切的作品所彰显出的忠、孝传统文化价值,却早已经超越时代,穿透时空,影响和感动着后世之人。
  总之,《出师表》和《陈情表》之所以被推崇为至文,就在于其情之切切,以情动人。两表都是作者心血凝聚的精华,值得我们再三拜读。不可否认,在构建和谐社会、共建美好家园的今天,仔细研读他们的道德文章,适当地赋之以新的时代精神内涵,对加强人们的传统道德修养,提升人们的思想政治水平,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赵與时.宾退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肖艳丽.千古名相——诸葛亮[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
  [3]王钟麒.三国晋初史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4]赵泽学.经典美文是忠孝的彰显——诸葛亮《出师表》与李密《陈情表》对读[J].语文学刊,2013(10).
  [5]于莹莹.《出师表》赏析[J].文学评论,2011(11).
  [6]黄欣.出师一表总关情——析《出师表》中的至情至义[J].教学研究,2009(6).
  [7]何杰.从谈判学角度读解《陈情表》[J].中学语文教学,2004(2).
  [8]李华.古代公文《陈情表》的美学价值[J].文学评论,2010(1).
  作者简介:陈媛媛,女,1992年生,江苏宿迁人,苏州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院系:文学院,研究方向:学科语文。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从散文“象”“意”“因”三个角度,分别阐述和探究了散文概括类题型的命题特征及解题方法,总结得出概括文中要点题型,既要抓住散文表面信息,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又要找出文中概括性语句来概括要点的捷径,还要把握分析层次、完整归纳的杀手锏的结论。  【关键词】散文;概括文意;命题特征;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
2020,本就因疫情蔓延而笼罩阴霾,这个年度的体育世界也悲情不断。就在人们渐渐告别这一滋味复杂的特殊年份时,一位足坛巨星匆匆作别了这个世界──12月9日,意大利球星羅西因病不治。  这个名字与1982年世界杯永远连在一起。西班牙赛场上激烈厮杀的场景,经由卫星传至中国,那时电视尚未普及,许多地方,人们成群聚集,盯住一方小小荧屏,热血激荡。进球!罗西,又是罗西!这个名字伴随他的精湛表演,成为那个夏天的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古诗词势必在高中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课标指出:“鉴赏诗歌应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发挥想象,感受充溢在作品中的真情。”足见诵读、想象以及恰当的导入等情境创设方式对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浸润作用,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究如何通过导入、朗读、想象等方式创设情境来提升语文人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小学生的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小学生在低年级阶段不仅要学习一定的语文知识,更要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不仅用于学生的学习中,而且更是学生日常生活的交际手段。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带着“质疑”的思维习惯去思考论点,而不是把它当作数学中的定理;理清论点概念以及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打开思维。相信经过这样的长期的训练,学生一定会养成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也一定会对一个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能也就不再会写出一些空泛乏味、无病呻吟的文章了。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思想;训练;数学讲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三上学期临近期中考试时,学校组织了全体高三
今年的9月3日,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全国放假一天,很多人感到新奇,但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次把9月3日作为假期。  1945年的9月2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向盟军政府,包括中国政府投降。次日,即9月3日,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宣布这一天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第一次全国放假。  到了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规定9月3日为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我上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课本上有一篇童话,丹麦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语文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这篇课文的开头,然后叫我起来接着往下念,我拿起课本,皱着眉头,确认课本上没有我不认识的字,慢吞吞地念着:“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我停下来,不
天擦黑儿了,地里干活的人都往家赶。有的赶回家做饭,有的赶回家吃饭,累了一天,什么都是家里的好。  月亮挂上树梢了,王叔和王婶才到村口,看样子他们并不着急回家,一辈子也没学会骑自行车的王婶蹬着辆小三轮车。小三轮车有些年头了,骑上去链子就发出“咯嘣咯嘣”的响声,好像在说“老了老了”。王叔慢悠悠地蹬着同样有年头的永久牌自行车跟在后面。  锈迹斑斑的大铁门早该换了,但王叔王婶觉得没必要,家里本来就没有小偷
【摘要】面对语文素养较低的学生时,顺利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为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设计简单具体的阅读计划,按时检查,其次要紧扣教材名著阅读指导,带领学生阅读,最后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反复练习,提升表达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语文素养较低;《朝花夕拾》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3-0
国家速滑馆即景工作人员在国家速滑馆内调整赛道旁的缓冲围挡。国家速滑馆大气磅礴。  国家速滑馆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1月22日,国家速滑馆速度滑冰赛道首次制冰顺利完成,等待三年,“冰丝带”终于有冰了。  国家速滑馆工程于2017年4月奠基。此后的1000多天里,在冬奥建设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实现了精耕细作、拔地而起、编制天幕和丝带飞舞等重大施工节点目标,于2020年12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