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中国站在风和海洋那一边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mygod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7月11日,是明成祖朱棣下诏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日子。当欧美媒体围绕郑和是否最先发现北美、澳大利亚考证之际,中国人则把郑和视作中国“和平崛起”的象征。一个被普遍忽视的事实是,今年也是“国际法之父”格劳修斯着手写作《海洋自由论》400周年。尤其耐人寻味的是,6个世纪来坚持典型的“海洋闭锁论”的中国,事实上以前所未有的热情亲近于16世纪的荷兰和17世纪的英国对海洋文明的格劳修斯古典主义立场:为海洋自由、贸易自由辩护。
  在《海上自由论》中,格劳修斯抨击了葡萄牙对东印度洋群岛航线和贸易的垄断,“海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不可占领的;应向所有国家和所有国家的人民开放,供他们自由使用。”时至今日,为全世界人民所接受。从历史语境看,《海洋自由论》是世界第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荷兰革命的产物,也是对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海洋帝国的辩护:以此为限,陆地主权的时代被海洋自由的时代取代。“坚实的陆地成为国家的领域,而海洋则保持自由。这构成欧洲国际法的两元格局。”(卡尔,施米特)。首先是“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共和国,然后是大英帝国,先后将葡萄牙、西班牙这样以陆地思维霸占和划分海洋的封建帝国驱逐出蔚蓝色大海。弹丸之国荷兰开始建立从北大西洋到印度洋和印度尼西亚海岛的庞大贸易帝国。而英国人则应验了“狮子的儿女变成海中的鱼”的预言,通过推行海洋自由和贸易自由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面对荷英的海洋自由与贸易自由主义,顽固坚持贸易垄断和海洋垄断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不堪一击。“海洋自由论”与“海洋锁闭论”在欧洲成为一场著名的“书籍战争”,而在古老的中国领土上则演变为一场真正的、丑恶的战争——鸦片战争。当格劳修斯在《海洋自由论》中断言:“任何国家到任何他国并与之贸易都是合法的,上帝亲自在自然中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他们被禁止进行贸易,那么由此爆发战争是正当格劳修斯的公海自由”已作为一项国际法原则,的。”英国正是以此为原则,通过大炮打开了无法通过自由贸易打开的中国的大门。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世界市场”到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尽管全力抨击鸦片贸易本身,但拒绝给予满清政府同情——实际上,这个败絮其中的天朝在自由贸易的冲击下远比在大炮下土崩瓦解得更快、更彻底。
  正如郑和体验到的和格劳修斯断言的,海洋是流动、无限、自由和不可能垄断的。可以说,只是随着十六七世纪海洋观念的诞生,真正的世界观念真正的英特纳雄耐尔才诞生了。实际上,海洋自由论就是今天的全球主义和全球化。
  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和格劳修斯撰写《海洋自由论》枷周年之际,最值得关注的变化乃是:当年最为顽强抵制海洋与贸易自由的中国,正在成为海洋自由及贸易自由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很少有人注意到,近年来对有争议的海洋岛屿领土,从东海到南中国海,中国提倡的“搁置主权,共同开发”深刻体现了海洋自由的精髓。这不是放弃主权,而是对自由的大海洋是与坚实的陆地本质区别的感悟。施米特说:“海洋不知疆界为何物,而月。将是唯一的、无须考虑地理情势和邻里壁垒的统一的空间,这种空间对于和平的商贸或者任何国家之间的战争都应当保持一视同仁的自由和开放。”以封闭的陆地思维进入大海很可能意味着画地为牢。
  同样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中国人在和平主义原则下业已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坚定推动者。最近3年的日历是中国以提前履行市场开放承诺为特征的。然而与此同时,使出浑身解数“迫使”中国接受海洋自由和贸易自由观念的西方世界则采取相反的立场。最近发生的欧盟和美国针对中国纺织品采取的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让人震惊。
  在21世纪,无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经典术语“世界市场”还是时髦的词汇“全球化”,仍然有一个共同的、最好的指标:对海洋自由和贸易自由的心态。如果要寻找中国人赋予海洋自由和贸易自由什么全新内涵的话,这就是海洋和平。尽管郑和也唤起许多中国人对海军力量的完全可以理解的关注,但今年夏天中国人仍然立场鲜明地强调郑和下西洋的“和平崛起”特征。这一点非常重要,施米特在评价英国人在海洋和贸易上的壮大时说:这(首先)不是舰队的扩张,而是“个体户”的扩张这不是国家强权力量的扩张,而是社会企业力量的扩张。是的,那些把陆地占有观念移植为海军霸权的国家——德国、日本和前苏联——无一例外地土崩瓦解了。
  格劳修斯在谈到荷兰人把葡萄牙人赶出海洋并最终赶出历史舞台时说:让葡萄牙人尽其可能地鸣冤叫屈吧,“你们夺走了我们的财富!”荷兰人会回答说,“不,我们只关心自己的财富。我们站在风和海洋那一边,你们对此愤怒吗?谁曾许诺财富是归你们所有而我们要对此心满意足呢?”
  中国正站在风和海洋这一边,这是对郑和最完美的纪念。
其他文献
保守主义者认为在中国的现实中蕴涵着丰富的合理性,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理解和发扬这些合理性。对于改造一类的想法,他们认为那只能带来更大的灾难和不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是自由主义浮出水面的话,那么在21世纪的头几年里,浮出水面的就是保守主义了。这种“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象并不足怪,自从帝国瓦解以来,各种主义就纷纷粉墨登场,此起彼伏,各领风骚,百年以来这种喧闹已经被视为平常了,最多也就是在年轻
期刊
我认真拜读了贵刊7月上《嘉利来案:商业纠纷如何演进为公共事件》。有以下三点要与作者章敬平先生商榷。  商榷之一:何为“伪公共人物”?  章先生在文章中称香港嘉利来公司董事长穆军是“伪公共人物”,这个词汇我是闻所未闻。“公共人物”可以有很多解释,但大多是正面的含义,如为社会公益而奔走的著名学者、著名社会活动家等等。“伪”的中文含义则与“假”相当,有时也用来描述“不合法”,以我的视角来看,任何名词前面
期刊
抗战胜利日的团结之声    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讲话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讲话中涉及两岸关系的声音: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期刊
近年来,由于研究生培养质量不尽人意,加之博导剽窃他人成果、硕导涉嫌性交易泄题等事件接连出现,责问导师群体职业道德的舆论不绝于耳,教育部颁发的“学术道德建设”、“学术规范”等文件也接踵而来。这多少有点像海德格尔所说的,“哪里有危难,哪里便出现拯救。”至于拯救的过程与成效究竟如何,倒是更值得关注。  仅就导师而言,如果单纯强调为师者的职业责任与职业道德,却忽略关于导师权利的落实与追问,不仅在学理上说不
期刊
日本战败投降60周年的日子悄然降临了。此际,有幸看到贵刊上期充满理性色彩的封面报道《东亚,走出二战入在有识之士期待中国举办一轮“庄严而不刺激,隆重而不挑衅”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吁请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贵刊践行的身影。  值得称道的是,《战时日本:国民被谁裹挟?》一文还原了日本向中国开战前后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作者胡平告诉我们,时年75高龄的犬养毅首相因反对关东军占领中国东北,在其官邸遭受9名陆
期刊
中国宣布人民币汇率改制,与美元脱钩,引起全球外汇、期货及债券市场的震动。无可否认,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者,无论在全球通胀、利率、债券收益、楼价、工资、利润、货品价格等,其影响力都不断增加,这种经数学课 转变将持续最少半个世纪,影响以后数十年的经济发展。  以中国的出口及贸易盈余为主来评论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误解及低估了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及其背后的深刻意义。除了出口电视、债券收益、楼价
期刊
曾先后担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近日突然跳入GOOgle,引起业界轰动。GOOgle刚进入中国就以与微软在美国对簿公堂的事件开始,这可能将众人的视线引向一个错误的角度。    “不做邪恶”    对于Google今天取得的巨大成功,人们更多地注意到其股票价格比刚上市时大约翻了四番,Google进入中国,以及李开复闪电般从微软跳入Google。早在Google未上市的一年多以前,
期刊
邹家健,深圳景洲大厦业委会主任。2001年,他带领景洲大厦业主一举炒掉了原有物业管理公司,在全国率先打破了“谁开发谁管理”的物业管理模式。2003年,因坚持执行《物业管理条例》,他成为全国第一个因此被罢免的民选业委会主任。2004年,他被中国消费者协会、央视等联合提名,成为该年度中国消费者维权最高荣誉奖——“3·15”贡献奖的5名候选人之一。他和他所在的景洲大厦,被认为是中国社区维权的一面旗帜。 
期刊
去年11月,本刊对贵州乡村医生李春燕做了独家报道以来,凤凰卫视、《华尔街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数十家媒体记者相继登门,李春燕想建一个卫生室的愿望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2005年5月,香港商人钟佩华和李春燕签了一份捐建卫生室的协议。根据协议,钟佩华女士向李春燕捐款8万元,用于在大塘村建设一所占地面积120平方米的两层卫生室,卫生室冠名为“钟佩华爱心诊所”,产权归李春燕个人。协议还规定
期刊
如果要送香港机管局董事会主席冯国经先生一个绰号的话,“梦想家”、“行动家”都是适宜的。  利丰集团,这家历时百年的家族企业,在他和其弟手中,成功转型为香港最大的出口贸易公司;他同时还主持着香港/欧盟经合委员会、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让泛珠三角效法“欧盟”开展自由贸易;在大珠三角推动“海陆空联运”;让香港机场人股内地机场以构建全国机场系统网络……这都出自他天马行空的前瞻性构思,却又逐步成为稳步推进的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