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e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将课程思政教育的理念融于“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势在必行。论述了建设团队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科学规划,通过党建引领“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主题实践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信息化资源,从教学团队建设,思政点融入设计,融合思政教育的课程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课程思政教育的理念巧妙融入,从而实现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 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9-0262-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9.06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Strateg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Food Nutrition and Catering” Course
  LIU Qing,WANG Xue-qiang,HUANG Guang-xue
  (Department of Food and Bioengineering,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442)
  Abstract Under the strategic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it is imperative to integrate the ide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urse of “Food nutrition and Catering”.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team deeply excavat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 and carried out scientific planning, by the themed practice activity of “Food Nutrition and Catering”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construction,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were adopted.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cludes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the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oints,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assessment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well a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cepts were skillfully integrated, knowledge and skills were imparted in line with value guidance so as to realize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which ga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curriculum.
  Key words Food nutrition and catering;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Teaching reform strategy;Ideological elements
  基金項目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科技创新项目(XY-YF-20-08);北京市财政支持特高校建设专项-食品营养与安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PXM2021-157102-000005);北京市农委“菜篮子”新型经营主体科技能力提升项目(20170203-12)。
  作者简介 柳青(1982—),女,山东泰安人,副教授,博士,从事食品营养与品质评价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1-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促进合理膳食,增强我国人民体质、预防慢性疾病,提高营养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承载着培养食品营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热量、高脂肪食品摄入的不断增加,“三高”、各类营养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当前我国正面临着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因此,食品的均衡营养与合理配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普及营养与配餐知识在疾病预防、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挖掘专业课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在传授专业课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培养牢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内在必然要求[2]。“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是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中探索了思政教育融入点和教学载体设计思政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通过中医饮食、药食同源、养生文化精髓和国民健康状况等案例分析,使学生更深入领会和传承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导居民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对健康人群、慢病人群、特殊人群的营养配餐与设计,以党建引领课程主题活动,实现实践服务与育人相结合,并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以及社会实践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政教育理念融入课程,从而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1 “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的颁布,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全民营养与健康问题,这也要求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营养与配餐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职业素养[3]。“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团队以“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根本要求,抓住课堂主阵地,将营养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释放专业课的思政内涵和以食育人力量。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现代食品营养和科学配餐知识与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能够正确分析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与膳食指导,掌握营养配餐与食谱编制方法,为学龄儿童、孕妇、乳母、慢病人群等各类人群进行食谱制定、营养评价以及营养科普教育等。与之相对应的职业(核心)能力是国家注册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考证的对应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在食品企业或健康机构解决食品营养与配餐所涉及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职业道德,从营养学的角度懂得合理膳食结构的重要性,并学会科学营养膳食,普及健康生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及对未来职业的高度认同感,培养为全民营养健康服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 “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思政融合的实施策略
  2.1 以党建为引领,提升课程教学团队的思政融合能力
  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党总支的领导下,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党支部教师团队与基础部思政课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建设团队,积极发挥营养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丰富多样的“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思政主题党日活动与教研活动,进行“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思政研讨,形成思政与课程有机融合的教学设计和教材,将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融入课程教学,制作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科学防护营养膳食指南”等微课,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疫情期间的科学膳食,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食品营养与配套”课程建设团队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要求,通过参加教育部国培项目“课程思政的认识与实踐”,上海中医药大学张黎声教授《人体解剖学》课程实践实例“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工作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和培养造就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专题培训等各类课程思政培训与研讨,提高课程建设团队教师的思政素质和课程思政融合的能力,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功能。同时,利用“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工作机制,通过授课技巧分享、教案设计、听评课观摩等方式方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青年教师育人意识的培养,有效推进“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思政内涵建设及教学改革,帮助教师团队更好地理解掌握课程思政的内涵、教学设计理念及方法,切实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到教学全过程[4]。
  2.2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融合思政教育的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是研究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与国计民生健康联系密切。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优化课程标准[5],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依据国家注册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考核内容为标准,把教学内容和马克思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构建融合思政教育的食品营养与配餐的课程标准,将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内化于教学内容,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凸显出学生职业素养、岗位知识和实践技能,并提升其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课程设计了6个项目,共24个典型工作任务,包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各类人群营养需求与食物选择、健康人群营养配餐与食谱编制,慢病人群营养配餐与食谱编制、特殊人群的营养配餐、营养配餐实践与科普技能训练项目,能够根据学龄儿童、孕妇、乳母、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各类人群营养需求和膳食选择,科学编制营养食谱,掌握营养配餐的方法,具备食谱编制与食谱评价能力,具有食品营养、食品科教宣讲能力。课程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掌握食品营养与配餐的基础理论及其实践应用技术,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与职业素养。
  2.3 对接岗位职业能力,设计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融入点 该课程以“食品营养与配餐”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企业和行业技术岗位调研,研究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对应技能型人才岗位的素养、知识、能力等职业能力需求,融合思政教育目标,以食品营养与配餐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课程学习单元,精心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思政元素融入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从营养学的角度懂得平衡膳食与合理营养的重要性[6]。表1列举了“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及其融入点设计[7]。
  2.4 搭建实践主题活动平台,服务与育人相结合
  作为北京市职业院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创新团队,充分发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党支部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师生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8]。组建以营养专业教师和学生为主的团队,利用举办丰富多样的实践主题活动,在校内外开展“全民营养周”科普知识宣传、学生食堂平衡膳食宣教活动,社区营养调查与宣传、感恩父母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构建和谐家庭和社会;利用学生的“食全食美”社团,举办“营养配餐与设计”“药膳食疗制作”等活动,开展减盐、控油营养宣教;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营养早餐技能大赛”“西点裱花技能大赛”,将思政之“盐”融入课程之“汤”,为课程建设注入灵魂,为课堂教学增加活力。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的营养配餐方面的科研课题进行“三农”服务,以及学生主持院级大学生创新课题“低糖营养核桃派的研制”等项目,为房山区佛子庄乡石板房村、大兴区安定镇研发低糖营养核桃派、核桃营养代餐粉等产品,真正做到实践、服务与育人相结合。   2.5 灵活运用多元教学方法,线上与线下教学协同育人
  在课程教学中对接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结合,向学生提供企业真实的配餐实际案例,让学生主动参与营养配餐方案的设计,利用项目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案例式教学、PBL教学方法[9-10]、研讨式教学等方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依托立体化信息化教学资源[11],做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例如在高血脂人群营养配餐与设计教学中,课前,学生利用“超星学习通”“智慧职教”“蓝墨云班课”等平台资源优势,在平台学习“高血脂的危害”微课,了解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首次发病年龄1/3在60岁以下,发病率高达13.6%,65岁以上的老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达95%;同时,课程教学团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精心设计了“高血脂人群营养配餐设计”的微课,以及“如何利用食物交换份法为高血脂人群营养配餐”“高血脂形成机理”动画等信息化资源。学生通过动画、“营养配餐”虚拟配餐软件完成课前知识预习;课中,学生根据营养配餐真实工作任务的案例,针对高血脂人群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将班级学生分组,每组4人组成营养配餐小组分别制定高血脂人群等营养配餐方案,编制一日三餐或者一周
  营养食谱,各配餐小组派代表进行分组汇报评价,并进行营养食谱的评价分析,最后学生总结生活中人们该如何应对高脂血症,为高血脂人群提出膳食控制方案和适量运动方面的建议,以此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和合理分配三大产能营养素比例,促进营养健康;课后,学生根据所设计的高血脂人群的食谱,为高血脂人群制作一款营养配餐进行技能实操。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全面健康理念,培养学生强化普及营养健康责任和担当意识。
  3 建立全程化融合“思政元素”考核评价体系,教、学、做、评一体化
  食品营养与配餐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以不仅包括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建立了全程化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12],围绕学生“学习态度、价值取向、职业道德认知、团队协作、科普实践活动、创新思维”等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增加思政教育考核要素的比例,学生总成绩由过程考核(60%)、终结考核(20%)和综合素质评价(20%)构成。过程性考核包括学生出勤,配餐设计操作和社会实践成果等多方面,考核内容包括线上学习通和智慧职教学习、微测试结果,线下食谱设计,营养配餐操作、食谱营养分析报告、配餐小组汇报、营养宣教与科普等方面。考核方式采用自我評价(20%)、小组评价(30%)、组间评价(10%)、教师评价(40%)相结合。开发学生维度的课堂观察量表,师生共同制定与运用评价标准,促进师生聚焦学习表现,教中有学,学中有评,评价与学习同构,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在终结性考试中结合食品营养与健康当前热点问题,慢病人群营养配餐案例分析等实践技能操作的比例,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利用所学营养知识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思政教学的成效得到了彰显,学生撰写了《如何吃提高身体的免疫力》科普知识论文、制作了“科学防护营养膳食指南”微课,为家人编制居家期间的营养食谱,宣传和普及营养知识,用营养知识助力抗疫。
  4 结语
  食品营养与配餐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培养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高技术技能型营养专业人才的重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这一重要思想融入知识的传授中,将思政教育考核落实到培养目标中,设计融合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充分挖掘出更多的思政元素[13],做到“润物细无声”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的教学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4]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余森艳,李志红,杜丽娟,等.“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初探[J].轻工科技,2020,36(1):162-163.
  [2] 张培,夏海鹰.“互联网+1+X”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2):15-20.
  [3] 周敏,庞雅琴,蒙明虑,等.民族医学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5):111-113.
  [4] 尚英,伏冬,叶明芬,等.高职“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探析[J].轻工科技,2020,36(8):155-156.
  [5] 刘红梅,韩永萍,王璐,等.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9(45):57-58.
  [6] 李松林,陈乃松,黄旭雄,等.水产养殖专业核心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本科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6):72-74.
  [7] 李迎霞,关东升,曹珊,等.《黄帝内经》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思路[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6):35-36.
  [8] 揭金花,李丹.高职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海峡科学,2020(7):88-90.
  [9] 范方宇,阚欢.PBL教学法在食品营养学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2017,38(7):242-244.
  [10] 王翠平,聂志妍,金月玲.“思政”营养基因在《微生物检测技术》PBL教学中的表达[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3):30-32.
  [11] 黄佳彦.创业教育课程发展性评价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10):129-130.
  [12] 简清梅,施俏春,陈清婵.课程思政在高校通识教育课中的探索与实践:以《膳食营养与健康》课程为例[J].科技资讯,2020,18(30):105-109.
  [13] 何云峰,吉列丽,张青青.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能力:“课程思政”的新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8):37-39.
  [14] 李善霞,林寒梅,黄巍,等.高校妇产科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1(4):142-144.
其他文献
水飞蓟是一种适应性强、抗旱、耐寒的菊科草本植物,在世界各地均有种植。作为一种药食兼用的经济作物,水飞蓟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保护肝脏等作用。本文就水飞蓟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水飞蓟的开发与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为桑科构树属落叶乔木,其生长速度快、蛋白质含量高,具备开发为新型蛋白质饲料的潜力。此外,构树含有的黄酮、生物碱等生物活性成分可对动物健康发挥特殊的功能性作用。合理的加工和保存方式有助于推动构树的饲料化应用,而青贮是保存构树营养价值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与构树青贮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归类和分析,总结了构树的营养成分含量和消化利用特性,梳理了影响构树青贮品质的因素,以期为提高构树青贮的营养价值、促进构树在养殖
宿主防御肽(HDPs)是动物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分子质量小、热稳定性好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作为极具潜力的抗生素替代物,HDPs不仅具有抗细菌、抗真菌和抗病毒等生物学活性,还具有多种免疫调节功能。鱼类是HDPs的重要来源,然而除小部分鱼源HDPs被用于抗菌活性研究外,其余鱼源HDPs的潜在应用还未被深入研究。本文在查找已鉴定得到的鱼源HDPs数据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并总结了鱼源HDPs的分类,探讨了其生物学活性、潜在功能与应用,以期为鱼源HDPs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也为新型绿色功能饲
摘要 [目的]回顧新疆红花生产历史及分布,摸清新疆红花生产现状,探讨发展对策,以期为新疆红花产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研并结合文献统计收集整理分析的方式调查新疆红花种植历史,总结新疆红花生产现状及特点,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新疆地区拥有悠久的红花种植历史,经过多年发展变迁,伊犁、塔城、昌吉红花主产区地位已经形成。但由于不同产区存在自然条件、
摘要 在“新农科”建设契机下,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引领未来水族行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复合型人才。针对河南科技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提出优化课程设置、改革学分制、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加大创新创业项目和专业技能大赛的宣传、推广和实施、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导师制改革等建议,以期为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
课程改革进程中总有一些悄悄的脚步被人们记住。  对褚明月的关注,始于她的“思辨教学观”,延续于由此建立起的崭新而有效的教学秩序,又深入于该教学观蕴涵的严谨而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各种教学思想的观念博弈中,褚明月一直表现出一种宁静的风度。“思辨教学观”从萌芽、逐步成熟到灿烂呈现的过程中,褚明月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兼教导主任,始终引领着她的教学团队不断向前行走。她不仅是“思辨教学观”的倡导者,而且
摘要 电子商务使农产品直接与互联网市场对接,具有创收、节流和提能的效应。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华南地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产品流通难度较大,产业化程度低,创新能力不足,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等问题严重影响当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针对广西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可供参考的路径选择,以期推动广西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电子商务;农产品;冷链
积极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成为高校的广泛共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与要求为导向构建高效的培养体系,确保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也是各高校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以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学校实际、特色和定位,构建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以提高食品领域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为促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摘要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四川分院积极革新教学模式,在分析崇州市气象局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和典型做法的基础上,开发了“崇州农业气象服务模式”案例教学课程,并应用于气象教育培训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梳理了该案例教学课程的开发思路和流程,分析了“崇州模式”的具体内容、创新性及其对其他气象部门的借鉴价值,设计了案例课程的分组、导入、研讨和总结
摘要 区域产业协同性将成为影响产业整个系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富民县两大农业产业集群特征,以协同理论为基础,提出富民县战略、知识、组织作为协同子系统,并且在利益者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出战略协同互补模式、知识协同小循环模式、组织协同大循环模式。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9-0233-03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