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的,提高朗读教学效益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p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在明确朗读目的的基础上,深入研制朗读的内容和形式,强化“读什么”“如何读”“为何读”的和谐统一,为朗读配置上适切的搭配元素,完成形式多样的“读 X”的组合,从而形成“1 1>2”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引领学生探寻表达规律,在读背中深化积累;历练表达技巧,在读写中夯实语用;体验多样化语言,在读讲中走向交流。
  [关键词]朗读教学;明确目的;多元变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3-0065-01
  一直以來,阅读教学都十分注重朗读的训练。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光知道设置朗读形式,却缺乏“为什么而读”的理性思考,使得朗读徒有其表,而无其效。基于文本的差异性价值,阅读教学应在洞察“为何而读”的基础上,从具体教学目标出发,完成形式多样的“读 X”的组合,以深化对朗读的探索与重构。
  一、探寻表达规律,在读背中深化积累
  教师可以将朗读与背诵进行整合,引领学生在多重形式的熟读过程中自然成诵,达成积累语言、内化认知的效益。
  如《少年王冕》中有一段描写“暴雨后荷花”的内容,作者以鲜明的方位顺序构思语段,长短句式彼此映衬,遣词造句优美而灵动,很适合学生在诵读中积累悦纳。
  笔者依托“读背式”训练展开了这样的教学:(1)自主诵读,探寻语言表达的内在秘妙。学生以整体视角进行语段初读,圈画出语段中表示方位顺序的词语“天空中、山上、山下、湖里”,并据此进行再次朗读,建构出鲜明的语段逻辑结构图,对语段内容形成了整体把握。(2)默读深思,感知语言表达的精准。教师引领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核心词语所形成的表达效果:“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中两个动词的精准妥帖;“雾气缭绕”“岩石掩映”“葱茏欲滴”等四字词语连用所形成的声律之美;“水洗一般”“绿得可爱”等修辞手法对展现荷花美所起到的表达作用。紧扣这些关键展开教学,既有助于学生的自然背诵,更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对语段表达方式的吸收与悦纳。(3)熟读成诵,运用核心词语梳理链接。教师引领学生紧扣核心词语重点品析,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内化语言,最终达成背诵的目的。
  二、历练表达技巧,在读写中夯实语用
  阅读教学中语用理念的落实,需要对文本中最鲜明的表达样式和写作方法进行必要的仿照性练笔和创生性练笔。因此,教师要将朗读与后续的练写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吸收,从而更好地模仿课文中的语言。
  如《变色龙》一文对变色龙外形描写的一段,语言生动形象,仅以寥寥数笔,就刻画出一个形象突出、个性鲜明的变色龙。为了让学生有效掌握这种白描的写作方法,笔者从朗读与写作两个不同视角出发,在深入交融中达成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朗读中体悟作者的创作思想。教师引领学生在初读中梳理出作者描写外形的思路:从整体到部分——这是进行白描化写作的基础。随后,教师组织学生提炼出外形描写所选择的具体部位:全身、头部、眼睛、躯体、背部、短脚,让学生意识到外形描写并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选择最有特点的部位展开描写即可。其次,在练写中模仿作者的写作策略。教师为学生出示了一幅翠鸟的图片,引领学生依照“先整体,后部分”的视角对翠鸟进行观察,并探讨翠鸟最具特色的部分,组织学生运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写。在学生完成练笔之后,教师拓展补充了人教版课文《翠鸟》中外形描写的片段,引领学生进行对比并细致修改,让学生在朗读中练笔,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体验多样化语言,在读讲中走向交流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叙事性文本,如寓言、童话、民间故事、小说等。教师可基于文体特征,将朗读与讲述有机整合,借助“读讲式”的训练,引领学生交流这一类文体在语言表达上的规律,感受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如教学《第八次》时,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蜘蛛织网”的情节,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将语言表达的有序性和取舍的合理性,作为读讲训练的核心内容。
  首先,教师引领学生在朗读中圈画出课文中表示顺序的词语,如“风吹”“丝断”“网破”“再次结”“又被吹断”,让学生感受动词表达的准确性。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聚焦“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相机组织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不把七次结网的过程都描写一遍,而是选择了其中一次,另外六次一笔带过呢?”这样的思考让学生体悟到作者在素材选择和详略安排上的合理取舍。其次,教师引领学生依托提炼出来的表示顺序的词语,将蜘蛛第一次结网的过程客观地重复再现,并运用概述的方式简要展现其他六次的结网过程,让学生学会有取舍、有顺序地讲述故事。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但课堂中要避免无效而机械的朗读,要在明确朗读目的的基础上,深入研制朗读的内容和形式,强化“读什么”“如何读”“为何读”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为朗读配置上适切的搭配元素,从而形成“1 1>2”的教学效果。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正>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又称环绕腔静脉输尿管,是下腔静脉发育异常的一种先天性畸型。现将本科收治的1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畸型患者有关资料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5岁
1 资料与方法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40~75岁,中位数年龄54岁。左侧一切口19例,颈、胸、腹三切口2例。功能性梗阻19例,男16例,女3例;多发生在术后5~13d,表
目的:观察关木通引起大鼠肾损伤时血和尿中尾加压素Ⅱ(UⅡ)含量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和给药组(25只)。大鼠灌胃给予关木通水煎剂后0、3、7、15、25d和停药
1临床病例患者,女性,22岁,孕1产0,因停经67d,发现"残角子宫妊娠"10d入院。腹部彩超检查:盆腔左侧可见子宫,子宫前位,子宫体57mm&#215;31mm,被膜光滑,肌壁回声均匀,宫腔分离8mm,
[摘 要]创客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探索,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解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思考机会,成功调动学生的创造思路。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學筛选、对课堂教学程序进行全面优化处理、对课堂训练展开升级设计,为创客教育创造良好基础条件。  [关键词]小学信息;创客教育;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 G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
[摘 要]有效的教学预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和教学的目标要求,从文本价值、动态生成、合作探究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预设。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有效调控,有效避免课堂失控等现象的发生,真正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预设;有效视角;文本价值;动态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
目的:探讨早期骨间背神经自发性卡压手术的治疗方法,观察术后疗效并评价其治疗效果,为临床选择合理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收治的21例早期骨间背神经自发性卡压患者进行手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