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宏伟画卷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t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已举办了六届。六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每每若六月的钱江潮裹挟着、震撼着每一个国人,随着一个个年度经典人物的亮相与史诗般故事的徐徐凸现,央视一档具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成熟的节目运作性、极具经典震撼性的“拳头”产品“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并不断地刮起收视旋风而被朝野交口称赞!“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该栏目的主旨,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逝去的或是健在的)、人物结构广众化的(精英的还是草根的)、诉求立体丰满的(诸媒体交叉网状渗透)精神偶像去感动中国和大众,去引领民众的精神趋向和调动他们的情感末梢。这档人物访谈节目已嬗变为央视标志性品牌,显示着传播的力量和人格精神的魅力。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动迸发巨大的传播效应。“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2002年10月首播后,中宣部新闻局阅评组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专题创意新效果好”为题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把它作为一个品牌持续办下去。据悉,在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中,仅12天的投票期就收到了高达90万张的选票,充分表明大众传播的受众是大众传播赖以生存的基础,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就是传播者传递信息,受众接受信息并反馈的过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无疑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在大众传媒中,广电传媒广众化的威力公列首位。当下的国民随着国家“村村通”工程的实施,遥控器已毫无悬念地成为他们的“掌中宝”,在夜晚黄金时段推出《感动中国》,由敬一丹、朱军这样的明星级主持人主持,诸因素叠加使《感动中国》具有“与生俱来”的威力。
  然而,“与生俱来”的威力并非《感动中国》轰动的实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动使《感动中国》传播覆盖率达到极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从初评到终评运作历时3个月左右。以2007年为例,先由节目推委会会同基层推荐情况甄选出候选者;然后自12月21日起候选者事迹在央视《东方时空》中陆续播映;与此同时,各地方合作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网络)联动推介候选者;在大众的知情权得到充分尊重的状态下,央视国际网站发布候选人资料进行网上投票与统计;最终,在2008年2月17日晚揭晓评选结果。“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是因为要“感动中国”,所以中央和地方媒体共同协调的联动和互动,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参与热情,最终立体般地放大了节目的传播效应。
  新闻集装箱立体建构社会转型期人物英雄谱。马克思认为:“如果把新闻出版仅仅看成一种行业,那么,它作为头脑的行业,应当比手脚的行业有更多的自由。正是由于头脑的解放,手脚的解放才对人具有更大的意义。”①电视正是这样一个“头脑的行业”,它通过自己所构建过程中传递的种种信息完成对受众的引导。《感动中国》建构社会转型期人物英雄谱是立体的和多层次的塑造,否则,就难以感动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前所长陆学艺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把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以此为准,《感动中国》的“英雄谱”呈现了广众化覆盖。如,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农民工魏青刚、大学生洪战辉、院士叶笃正、篮球明星姚明、演员濮存昕、乡村邮递员王顺友等。他们身上呈现的立体化斑斓和触角深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感动中国》的新闻集装箱把主题相同或者相似的新闻集中编排兼容并收,增加报道的信息量和厚重感,拓展报道的广度和深度的集纳式的编排,突破了一条单纯性新闻或一个单纯性人物的平面效应,建构了一条新闻通过合理编排呈现出漂亮的“组合拳”。《感动中国》的新闻集装箱对受众的期待是决不敢怠慢的。请看:
  社会精英。一般都拥有高学识、高素质,掌握着可观的社会资源,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密切相关,他们也正是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脊梁”。该类人物在《感动中国》评选中占比重很大,他们身处社会的显赫位置,其事迹也更易被发现和传播。如2007年度航天奠基人钱学森,真学真信真情传播并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的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钟期荣、胡鸿烈,中华飞天第一人航天英雄杨利伟,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闵恩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群体。
  焦点人物。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凸显焦点问题中的焦点人物,从时间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人情味五个方面来讲新闻价值更大。焦点人物身上众目睽睽的事件更是因而叠加的“双焦点”效应会引起更大的轰动。如:十年一人孤身举报假劣医疗器械,最终促成9种假劣医疗器械被取缔,推动出台多个医疗法规性文件面世的医生陈晓兰;与百姓关心预防艾滋病息息相关的医生桂希恩、高耀洁;为股市敲响警钟、戳穿蓝田股份造假神话的教授刘姝威,他们与广大受众有着天然的亲和力。
  突发事件人物。突发事件正因为它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无法预防,所以具有很强的新闻性。从另一方面讲,突发事件中英雄人物的取舍最能闪耀人性的光芒。如,2006年11月14日兰空飞行员李剑英在训练返途中,飞机不幸撞鸟,当时机上有航空油、炮弹等危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他先后三次放弃跳伞求生而不幸殉难,就是这短短的16秒将人对生死的掌控和取舍发挥到了极致;再如,2007年11月30日因跳江救人而壮烈牺牲的孟祥斌,因患有严重的脉管炎已几年不洗冷水澡,面对刺骨的江水却奋身一跃,诚如他的战友所说:“他最后还是洗了一个冷水澡。”突发事件的瞬间蕴藏着、拥有着最能打动人心的元素。
  传统文化人物。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忠、孝、礼、仪、诚、信有史以来一直被人推崇,并成为中国文化的根和做人的基准。《感动中国》对体现着传统文化光环的人物进行了广泛而持续的关注,融入了民族的血脉和魂灵。30多年如一日照顾亡妻的父母和傻弟的河南工人谢延信,无疑是“孝”的化身;15年来照顾并无血亲关系的妹妹,带“妹妹”上学的洪战辉让人深深体验着什么叫“亲情”;30年来义务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出资4万多元改善乡村中小学教学条件,资助14名贫困生圆梦高校的河北省农民林秀贞则是“义”的化身。从他们身上,谁能体会不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
  草根人物。“咬得菜根百事可为”。草根阶层的叫法并无任何鄙夷,而实质上正是万千社会的芸芸众生,也可引申为为生活奔波的弱势群体(农民工、市民等),人们一般不会把他们和英雄相连,但地位和英雄不是等号关系,毛主席说:“高贵者最愚蠢,低贱者最聪明。”其本义即指明普通人往往有大智慧大境界大作为,草根和精英同样是“生长英雄的土壤”。《感动中国》平视社会各阶层而不带任何偏见与盲视。例如,魏青刚在青岛3次跳海救人,只留下了“我是河南打工的”的质朴语言,他本人也因这“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的义举,为国人诠释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真实含义;20年来风餐露宿的四川凉山马班邮路乡邮递员王顺友,岁月的艰辛不能使他忘记老父亲“送信就是为党做事,为党做事的人要吃得起苦”的嘱托,他用一个人牵着一匹马驮着邮包默默行走的剪影,展示着“草根”给人的感动。
  正面人物创新报道理念和深层次传播的聚焦功能。《感动中国》呈现的是一群社会转型期的经济信息社会人物价值取向多元化、人物形象立体化的英雄群体,其正面人物的创新报道革除因循守旧的传统理念而与时俱进,充分整合了社会转型期的新闻资源,发挥了传媒正面人物创新报道和深层次传播的聚焦功能。
  首先,过去的“英雄谱”——20世纪50年代黄继光、邱少云、孟泰、郝建秀;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雷锋、焦裕禄;改革开放初期张海迪、李素丽、孔繁森等,基本上是典型的工农兵群体,具有“高大全”的特征。《感动中国》的“英雄谱”已不仅仅囿于工农兵阶层,而是以极大的丰富性覆盖了社会各个阶层。
  其次,“新闻悬念”机制吊足了受众的胃口。《感动中国》的整个运作过程体现在“上穷碧落下黄泉”般的素材搜集采访中,它保障了呈现给受众的时刻都是最权威、最新鲜、最可信、最感人的情节和细节,配合精心制作声画合一的方式实现了最大程度上传播的真实可信。“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前采取连续报道的形式为节目的成功营造了氛围,连缀起来的各篇报道会共同形成报道的厚度和深度,从而完成从一般消息体裁的简明报道向深度报道的旨趣转变。《感动中国》从每年12月开始评选,到次年2月份结束,在整个报道过程中通过对候选人背后故事的不断挖掘和深入发展,一方面引起受众对事件发展的持续关注,另一方面也使得影响力逐步累加,最后犹如一发重磅炮弹,其弦将在颁奖典礼上引爆。
  最终,紧紧把握“重大题材”群体报道之缰,紧扣时代主旋律,选择新角度,挖掘新主题,使“重大题材”得到了应有的重大关注,用独特的视角取得了独特的传播效果。比之个人,群体人物的报道具有更大的难度,但群体的事迹往往蕴含着更大的传播能量。《感动中国》对于群体人物的报道有着宏大的视野,六届《感动中国》呈现了六个群体:2002年是舍小家为大家的三峡移民;2003年是舍生忘死的衡阳武警消防兵;2004年是绝地反击勇夺金牌的中国女排;2005年是缔造“天路”的青藏铁路建设者;2006年是青岛市捐款不留名的市民群体“微尘”;2007年度则是向“嫦娥一号”卫星研发团队表达了特别的致敬!
  这正是《感动中国》显示高端主流媒体威力的独到之处!
  《感动中国》舆论导向的审美传输功能。大众传媒其有议题设置功能,总会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社会问题使之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当相当数量的人对这一特定问题表示自己的意见、态度和看法时,大众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感动中国》对主流文化的推动作用就是通过这一过程来完成的,候选的年度人物展播吸引观众注意、讨论是为引发舆论的过程;观众投票,专家评议,决出年度十大人物是为反映舆论的过程;颁奖典礼给获选者颁奖是为引导舆论的过程。颁奖典礼从板块设置到主持人、音乐、舞美都精心设计,在舆论积蓄到最后时段集中打动受众,完成弘扬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任务。诚如德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所说:“任何社会都会感到,它有必要按时定期地强化和确认集体情感和集体意义,只有这种情感和意识才能使社会获得其统一性和人格性。这种精神的重新塑造只有通过聚合、聚集和聚会等手段才能实现……于是就产生了仪典。”②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推选标准更是集中体现了舆论导向的审美性,被推选者必备以下一种或几种特点: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者(钱学森、杨利伟);在不同行业具有杰出贡献或国家级重大项目主贡献者(闵恩泽、刘翔);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者(方永刚、华益慰、王顺友);为社会公平正义作出突出贡献者(任长霞);个人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者(巴金、高耀洁、袁隆平);中国传统美德继承发扬者(洪战辉、谢延信)。《感动中国》以此为评选标准来评选出的人物,其背后精彩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新闻素材,受众也就不难理解《感动中国》为什么能够烹制出如此美味的“精神营养大餐”。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8页。
  ②爱米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62页。
  (作者为郑州轻工业学院报主任编辑)
  编校:杨彩霞
其他文献
Web2.0时代的网络“把关人”    伴随着网络中的信息传播者和信息传受模式的转变,网络“把关人”也由单一转向了多元。总的来看,Web2.0时代网络“把关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它们通过制定一些国家政策法规来规范网络传播秩序,通过限制或者禁止某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为社会公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言论环境。第二类是各大网络媒体,这些网络媒体是职业“把关人”。网络媒体的工作人员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
期刊
批评性报道是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又是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有效形式之一。2007年,“厦门PX事件”历经将近一年的曲折发展,从“缓建”到“环评”,最后以政府决策“迁址漳州”得到合理解决,这既是政府对民意择善而从的体现,亦是公众积极参政议政、具有社会民主标志意义的事件。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民主的重要内容与形式。监督的客体是行使公权力的政府机关和个人,监督载体主要是批评性报道。《南方周末》是我
期刊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地震灾区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许多城市和乡村在瞬间化为废墟。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党中央指挥若定,迅速作出抗震救灾的决策,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十几万名解放军官兵、武警迅速集结,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救援队伍、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灾区,大量救灾部队源源不断地从空中、从陆路运往灾区,中华儿女谱写了一曲与特
期刊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作为本届奥运会的主办国,中国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各类媒体作为受众了解奥运的主要渠道,从火炬传递,到场内竞技,再到奖牌的产生,各项报道充斥案头,成为新闻媒体竞相角逐的重点。  受众对于奥运报道的期待内容首先是赛事直播,其次是赛间花絮、相关运动员赛前训练、其他国家运动员赛事、有关专家赛前预测等,最后是金牌的产生及金牌得主的专访。从受众的关注意愿看,
期刊
解读“全球化语境”    全球化首先表现出的是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全球化”的影响逐渐向政治、文化等其他领域辐射开来。因此,正确解读“全球化语境”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当下中国西部电影及其发展,有助于明晰中国西部电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助于我们在通过中国西部电影建构国家形象问题上做到有的放矢。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而言,“全球化语境”及其相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信息传播技术的高
期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的主旋律。平顶山晚报根据时代提出的新要求,遵循社会和谐发展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围绕社会和谐稳定这一目标,主动出击,精心策划,从2007年12月7日到2008年1月31日,开展了“鹰城好邻居”评选活动,连续推出报道60余篇。从晚报第一篇发出“鹰城好邻居”评选倡议,到市民的热心推荐,记者深入采访报道以及活动中穿插的“冬至饺子情”、“敲门行动”、评选“邻居之歌”、推荐“邻
期刊
时事版面,在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和国际国内重要新闻方面担当主角,是读者了解大千世界的一扇“窗口”。然而同样一则新华社消息,有的媒体处理得苍白无力,有的媒体的报道却使读者觉得历历在目。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首要的是编辑在处理时事新闻时是否投入了真挚的情感,是否在其中再现了人类永恒不变的情感因素,用以诱发读者阅读兴趣,使其在品味的同时被新闻中所蕴含的真情所感动。如若没有,只是一味关门办报,就难免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话题。作为受众获取信息重要途径的大众传媒,在健康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众传媒的健康传播承载着全民健康教育和促进全民健康生活的目的。本文紧密结合奥运会期间健康节目的热播,分析了健康节目的勃兴与奥运会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健康节目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及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健康传播节目的发展特点与奥运会的助推作用 
期刊
汶川地震发生时,在成都附近青城山游览的外籍教师秘鲁人约翰·达卡尔用手中的DV拍下了地震发生时的画面,使我们看到了地震来临的突然与可怕。美国“9·11”事件发生时,一位DV爱好者拍摄到了第一架飞机撞大楼的过程。职业记者们无法拍摄到的画面使我们看到了DV的作用和力量。  虽然在中国的职业标准目录上找不到DV的影子,但DV使用者已经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每天有大量的DV新闻出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这些新闻以
期刊
大众媒介以其快速的告知性和表现的新颖性理应成为农业科技传播中的一个重要路径,但现实是农业科技传播中媒介路径的发挥并不理想,而剖析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落差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传播媒介路径的现状    内需与内虚的并存。媒介对农业科技传播处于“内需”和“内虚”的尴尬境地。根据对浙江省欠发达地区传播媒介的使用情况所作的调查资料显示,在欠发达地区,55%的村民渴望通过媒介传播农业科技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