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新闻:如何融入主流媒体?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ou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地震发生时,在成都附近青城山游览的外籍教师秘鲁人约翰·达卡尔用手中的DV拍下了地震发生时的画面,使我们看到了地震来临的突然与可怕。美国“9·11”事件发生时,一位DV爱好者拍摄到了第一架飞机撞大楼的过程。职业记者们无法拍摄到的画面使我们看到了DV的作用和力量。
  虽然在中国的职业标准目录上找不到DV的影子,但DV使用者已经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每天有大量的DV新闻出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这些新闻以民生新闻为主,丰富甚至支撑了民生新闻栏目。最近5年来,DV在电视新闻领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使电视新闻的采编播流程和节目形态发生了变化。
  DV出现以前,由于专业摄像机价格高昂,市县级电视台购买数量少,主要用来拍摄电视剧、专题栏目和重要新闻。这些个头儿很大的专业摄像机仿佛成了某种显示身份与场合重要性的道具,出现在领导活动、重要会议上,出现在重要的行业部门与重大活动场所,很少能出现在街头巷尾寻常百姓家。对突发新闻来说,几个人开车带上一堆设备赶往现场,复杂的操作程序和严格的技术要求使拍摄工作总是处在缓慢庄重或紧张忙碌之中,记者工作的冷静状态与转瞬即逝的新闻热度也不相称。设备的高成本制约了电视新闻的发展和创新。
  2000年前后,DV摄像机逐步从市县级电视台进入中国的电视行业,最初其使用效果还受到专业人士的怀疑,难以进入省级以上大台。由于价格上的优势,DV摄像机迅速进入实力不强的市县级电视台,从而出现了第一批专业的DV记者队伍。DV摄像机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人可以完成所有工作,单兵作战。在交通拥堵的城市,DV记者可以骑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快速赶到现场,也可以带在身上甚至带回家随时使用。
  2000年杭州电视台《新闻夜班车》栏目首开先河,向社会招募拥有DV摄像机的百姓记者。2002年元旦,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开播,招募了50多位拥有DV的市民做特约记者,随后跟进的《直播南京》也招募了60多位DV市民记者,于是在南京的大街小巷,在突发新闻的现场,出现了穿着黄马甲、骑着摩托车、手持DV机的职业拍手。凤凰卫视中文台于2002年1月开播以原生态纪录为主的《DV新时代》,随后中央、北京、上海、成都、安徽、河南等电视台都相继开始播出DV新闻的栏目。与传统自办栏目相比,这些栏目都表现出相同的特点:采编分离、播出成本低、收视效果稳步攀升,其制播方式、节目形态、节目内容、新闻观念都与我们媒体自办的传统类电视新闻栏目形成了明显的差别。
  来自民间的DV新闻一出现,就显出了自己的特点。一是数量大。DV来自民间,民间的主要力量在于数量。二是草根性。DV新闻的拍摄者是基层民众,拍摄的对象也是社会底层,因此这类新闻的主体、内容、价值取向都贴近普通民众、贴近社会生活。三是原生态。DV使用者没有经过正规的新闻职业训练,对新闻价值和宣传规律知之甚少,有些人甚至会排斥正统的规则,他们忠实地纪录发生在生活中的各类事件,加工剪辑的痕迹较少,有原汁原味的生活情趣。四是内容广泛,无处不在。DV新闻可谓千奇百怪,什么样的内容都可能出现,充分显示了新闻的新奇性特点。DV散布于城市的每个地方,一些转瞬即逝的场面只有DV才能纪录下来。
  DV新闻的应用,促进了我们对新闻价值标准的重新认识,促进了电视新闻内容的改变,促进了电视新闻形态和语态的改变。DV新闻在某些方面一开始就直接达到了我们一直在追求的高度。DV新闻在反传统的同时,也给我们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学习、借鉴,给我们思考新闻提供了另一个方向和参照。
  DV的使用促进和支撑了民生电视新闻的兴盛,拉近了市民与新闻的距离,民生电视新闻也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媒介素养,提升了市民在新闻中的地位。市民百姓的新闻取向进一步影响了新闻栏目的发展,影响了媒体对新闻的选择。过去新闻报道关注新闻价值,上电视的都是大人物大事件,新闻与观众是不平等的;今天的新闻关注民生民情,每天出现在电视新闻中的市民远远超过了官员。DV进入民间,百姓走上电视,主流媒体的话语权逐步向百姓转移。新闻价值取向的改变、内容的改变、语态和时态的改变,不仅成就了一大批民生类电视新闻栏目,也推动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沟通和融合。
  在DV新闻出现的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市民记者。他们与DV新闻一起成长,成为新的职业和社会的新生力量。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有了相当规模的全职或半职业化的市民DV队伍,在东部发达城市南京、杭州、上海等地,特约DV记者或通讯员的数量达到了1000人以上;在武汉、长沙、西安、郑州等中部城市和东部的中等城市,特约DV记者或通讯员的数量在300至500人;一般中小城市也都有100人左右的特约DV记者或通讯员。目前每条DV新闻的平均价格在100元至200元之间,以DV谋生,在今天已经成为可能。
  最近几年,从中央电视台、各省级电视台到地方市县级电视台都开始征集采用DV新闻。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时间》、《新闻30分》、《讲述》等新闻和非新闻类栏目中DV新闻的数量越来越多,河南电视台《DV观察》、云南电视台《今日》、广东电视台《广东报道》、上海电视台《DV365》等以播出DV新闻为主的新闻栏目收视率不断攀升,对传统新闻栏目形成了冲击。DV新闻栏目正在形成电视新闻栏目的第三次创新潮流。
  当然,正处于上升阶段的DV新闻还有不少先天的缺陷,比如新闻的真实性问题、对个人生活隐私的干涉和暴露、内容的低俗性问题、采访报道权限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正常的,无论DV作者拍摄什么,播出权都掌握在媒体手中,只要主流媒体加强引导,这些问题都不难解决。
  眼下,主流电视媒体应对DV新闻有充分的认识,利用自己的播出平台吸引、使用、引导DV新闻,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的对接,将DV新闻融入主流电视媒体,以取得双赢的效果。
  (作者单位:漯河市广播电视局)
  编校:杨彩霞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国新闻界“报喜不报忧”的思维定势,让几乎所有主流媒体对灾难报道讳莫如深,即使面对灾难新闻,也多着眼于“灾难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①这种有救少灾的原则进行报道和处理。然而,这次汶川大地震,媒体没有刻意用大量篇幅来唱英雄主义赞歌,反而更多地以被救者为主体,及时、真实、全面地报道了灾区群众的生活状况。媒体不仅成功地通过议程设置引导舆论,还从被救者的视角,充分挖掘其背后鲜活的人和事,进行
期刊
省委领导同志最近指出,新闻宣传以追求影响力的最大化为诉求。特别是正面典型报道,能不能做出影响力,是考验一个新闻工作者、一家媒体政治水平、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近两年来,《今日安报》结合我省政法工作实际和依法治省工作需要,以做出正面典型报道的影响力为基本追求,先后策划推出了《平安河南巡礼》、《走百县看平安》、《法治建设五年回眸》、《记者基层蹲点日记》等典型系列报道,通过创新报道思路、创新写作手法、
期刊
Web2.0时代的网络“把关人”    伴随着网络中的信息传播者和信息传受模式的转变,网络“把关人”也由单一转向了多元。总的来看,Web2.0时代网络“把关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它们通过制定一些国家政策法规来规范网络传播秩序,通过限制或者禁止某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为社会公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言论环境。第二类是各大网络媒体,这些网络媒体是职业“把关人”。网络媒体的工作人员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
期刊
批评性报道是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又是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有效形式之一。2007年,“厦门PX事件”历经将近一年的曲折发展,从“缓建”到“环评”,最后以政府决策“迁址漳州”得到合理解决,这既是政府对民意择善而从的体现,亦是公众积极参政议政、具有社会民主标志意义的事件。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民主的重要内容与形式。监督的客体是行使公权力的政府机关和个人,监督载体主要是批评性报道。《南方周末》是我
期刊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地震灾区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许多城市和乡村在瞬间化为废墟。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党中央指挥若定,迅速作出抗震救灾的决策,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十几万名解放军官兵、武警迅速集结,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救援队伍、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灾区,大量救灾部队源源不断地从空中、从陆路运往灾区,中华儿女谱写了一曲与特
期刊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作为本届奥运会的主办国,中国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各类媒体作为受众了解奥运的主要渠道,从火炬传递,到场内竞技,再到奖牌的产生,各项报道充斥案头,成为新闻媒体竞相角逐的重点。  受众对于奥运报道的期待内容首先是赛事直播,其次是赛间花絮、相关运动员赛前训练、其他国家运动员赛事、有关专家赛前预测等,最后是金牌的产生及金牌得主的专访。从受众的关注意愿看,
期刊
解读“全球化语境”    全球化首先表现出的是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全球化”的影响逐渐向政治、文化等其他领域辐射开来。因此,正确解读“全球化语境”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当下中国西部电影及其发展,有助于明晰中国西部电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助于我们在通过中国西部电影建构国家形象问题上做到有的放矢。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而言,“全球化语境”及其相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信息传播技术的高
期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的主旋律。平顶山晚报根据时代提出的新要求,遵循社会和谐发展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围绕社会和谐稳定这一目标,主动出击,精心策划,从2007年12月7日到2008年1月31日,开展了“鹰城好邻居”评选活动,连续推出报道60余篇。从晚报第一篇发出“鹰城好邻居”评选倡议,到市民的热心推荐,记者深入采访报道以及活动中穿插的“冬至饺子情”、“敲门行动”、评选“邻居之歌”、推荐“邻
期刊
时事版面,在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和国际国内重要新闻方面担当主角,是读者了解大千世界的一扇“窗口”。然而同样一则新华社消息,有的媒体处理得苍白无力,有的媒体的报道却使读者觉得历历在目。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首要的是编辑在处理时事新闻时是否投入了真挚的情感,是否在其中再现了人类永恒不变的情感因素,用以诱发读者阅读兴趣,使其在品味的同时被新闻中所蕴含的真情所感动。如若没有,只是一味关门办报,就难免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话题。作为受众获取信息重要途径的大众传媒,在健康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众传媒的健康传播承载着全民健康教育和促进全民健康生活的目的。本文紧密结合奥运会期间健康节目的热播,分析了健康节目的勃兴与奥运会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健康节目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及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健康传播节目的发展特点与奥运会的助推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