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患者快速康复手术中的价值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患者快速康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5月于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84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术后采取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42例术后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7 d时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前白蛋白)与免疫功能指标[T细胞亚群分化簇4(CD4+)、分化簇8(CD8+)、CD4+ /CD8+]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7 d时,研究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前白蛋白较对照组高(P<0.01),CD4+、CD4+ /CD8+水平较对照组高(P<0.01),CD8+水平较对照组低(P<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肠内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肠内营养支持;结直肠癌;快速康复;手术
  中图分类号:R7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3-0120-03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现主要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然而,由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较差,加之手术所致的应激与创伤情况进一步干扰了免疫状态,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阻碍康复进程,甚至导致肿瘤复发与转移[1]。因此,需通过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案改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免疫状态,保障其术后康复效果。学者Kehlet首次提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有效缓解了围术期患者的手术创伤,并减少了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促进康复进程[2]。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本研究对2020年6月~2021年5月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42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应用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5月于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组别,其中对照组42例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55~76岁,平均(63.40±4.85)岁;病变部位为结肠30例(乙状结肠12例、左半结肠9例、右半结肠9例)、直肠12例;病理类型为腺癌22例,未分化癌13例,鳞癌7例。研究组42例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55~75岁,平均(63.42±4.83)岁;病变部位为结肠29例(乙状结肠12例、左半结肠9例、右半结肠8例)、直肠13例;病理类型为腺癌21例,未分化癌13例,鳞癌8例。上述基线资料对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納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制定《可切除的进展期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专家共识(2019)》[3]中的诊断标准,经细胞学与病理检查证实为结直肠癌;具有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指征;无腹部手术史;术前未实施放化疗;整体营养状态主观评估(PG-SGA)分级为B级;本次研究已向患者与其家属进行充分的告知知情。
  排除标准:多器官功能不全;代谢障碍;肠内营养剂不耐受;肿瘤已发生局部或其他部位转移;内分泌系统疾病;术前存在营养不良。
  1.3  方法
  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方法:术后禁食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补给物质为氨基酸、脂肪乳等,总热量控制在30 kcal/(kg·d)。
  研究组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术后6 h少量摄入温水,术后24 h内给予经鼻管肠内营养支持,灌注的肠内营养液为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制剂(生产企业: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12,规格:0.75 kcal×500 mL),首次剂量为15~20 kcal/(kg·d),之后逐渐过渡至30 kcal/(kg·d)。两组患者液体不足时均于肠外补充5%的葡萄糖盐与10%的葡萄糖液。待患者恢复排气,指导其摄入少量流质食物,之后转为半流质,减少肠外营养供给,直到恢复普食。
  1.4  观察指标
  (1)术前与术后7 d时,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营养指标与免疫功能指标进行观察与对比。营养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前白蛋白;免疫功能指标包括T细胞亚群分化簇4(CD4+)、分化簇8(CD8+)、CD4+ /CD8+。(2)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肠梗阻、吻合口瘘)。总并发症发生率=(恶心呕吐+腹泻+腹胀+肠梗阻+吻合口瘘)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SPSS 2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异常。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与术后7 d时的营养指标对比
  术前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前白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研究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前白蛋白较对照组高(P<0.01)。见表1。
  2.2  两组术前与术后7 d时免疫功能指标对比
  术前CD4+、CD8+、CD4+ /CD8+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研究组CD4+、CD4+ /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与生活压力的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随之攀升[4]。目前,外科根治性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首选方案,以期切除肿瘤病灶与肿瘤可能累及的周围组织、区域淋巴结,继而达到治愈目的[5]。然而,手术创伤不仅降低了机体对于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且易引起创伤应激反应,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状态,甚至造成免疫功能紊乱[6]。有研究发现,手术所致的机体消耗、合成抑制等反应能够干扰免疫球蛋白分泌,抑制免疫功能状态,影响康复进程[7]。
  营养支持是快速康复理念中的重要单元,能够参与肠道菌群、糖代谢、肠屏障等功能的调理,并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继而改善免疫功能,促进术后快速康复。结直肠癌术后营养支持包括肠内与肠外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其中肠内营养能够加快胃肠道血流,调节微循环状态,加快胃肠道黏膜生长,更利于营养物质吸收[8]。同时,在肠内营养过程中,营养物质进入到患者空肠后可以刺激肠黏膜细胞分泌,参与肠道适应性变化,不仅促进了胃肠蠕动,且对肠道内生物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利于修复局部免疫屏障,抑制肠道中内毒素与细菌移位[9]。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研究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与前白蛋白较对照组高(P<0.01)。可见,肠内营养能够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保障其术后康复效果。同时,术后7 d时研究组CD4+、CD4+ /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相较于肠外营养,肠内营养能够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刺激免疫细胞反应,改善术后免疫状态,进一步减少了术后并发症风险。
  综上所述,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肠内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應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其营养状态与免疫功能,抑制术后并发症,适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景晶晶.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制剂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1,41(5):24-27.
  [2]Kehlet H.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good for now, but what about the future?[J].Can J Anaesth,2015,62(2):99-104.
  [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可切除的进展期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专家共识(2019)[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9,22(8):701-710.
  [4]张维娜,潘亚娟,徐敏,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低位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价值[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3):342-345+353.
  [5]孙金珂,张孝宇,黄权,等.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6):685-688.
  [6]孙金珂,黄权.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应用的研究进展[J].系统医学,2020,5(4):195-198.
  [7]刘红梅,刘红霞.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营养支持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9,35(12):1139-1142.
  [8]毕于合,刘欣菊,李伟,等.不同营养方式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S1):104-106.
  [9]孟鹏飞.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行性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8,31(3):250-251.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防治胃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胃癌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胃癌化疗患者则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对两组胃癌化疗患者干预后胃肠道反应情况、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胃癌化
针对越来越多的通道分布在多个板卡上的应用场景,设计了一种多板卡同步采样系统,并基于该系统提出一种多板卡相参时钟同步方法。该系统通过同步脉冲信号来替换系统参考时钟,减少了一半的时钟数量需求,简化了电路设计。硬件测试结果表明,模数转换(ADC)采样和通道同步性能均满足要求。
摘 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戊酸雌二醇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0年6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12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于术后均采用戊酸雌二醇片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其中对照组戊酸雌二醇片计量为2 mg/次,观察组戊酸雌二醇片计量为3 mg/次,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宫腔形态、子宫内膜情况、月经恢复情况和不
摘 要: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中采用罗哌卡因或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0年1月~2020年7月徐州市九龙妇产医院接受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麻醉用药为罗哌卡因,观察组用药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麻醉指标、麻醉效果和婴儿状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1 min、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
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的应用层DDoS攻击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集Web服务器端网络流量,经过数据预处理后从中选取4个属性组成流量特征向量,后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的K-Means聚类算法建立检测模型,并通过该模型识别攻击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K-Means算法建立的检测方法相比,能有效地识别应用层DDoS攻击行为,且具有较高的检测率。
摘 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患者细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联合细节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及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肢体功能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MSCT)灌注成像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首次行TACE的肝癌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1周和术后4周行MSCT灌注成像,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和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评价患者的近期疗效,分析不同近期疗效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MSCT灌注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变化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MSCT灌注参数对肝癌TA
以YbH2-MgO体系为烧结助剂,采用两步法烧结制备了高热导率高强度氮化硅陶瓷,研究了YbH2-MgO对氮化硅致密化行为、相组成、微观形貌、热导率和抗弯强度的影响。在预烧结阶段,YbH2在还原SiO2的同时原位生成了Yb2O3,进而形成“缺氧–富氮”液相。该液相不仅有利于晶粒的生长,更有利于阻碍晶格氧的生成,相较于Yb2O3-MgO助剂体系,β-Si3N4晶粒尺寸更大,晶格缺陷更少,低热导晶间相更少,在1900℃保温2
长期以来,表面包覆一直是改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采用磁控溅射法将非晶态磷酸锂包覆在Li4Ti5O12电极片表面,修饰后电极表面光滑,形成了均匀的非晶态磷酸锂包覆层。在0.01–3.00 V电压范围的充放电测试结果显示,该包覆层可显著改善电极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当充放电电流密度分别为35和1750 mA·g–1时,电池容量可以达到265和151 mAh·g–1,远高于未包覆电池的240和22 mAh·g–1,并以8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机相扫阵面雷达的重点目标方位角估计方法。阵面雷达采用机相扫同时方位电扫的一维相控阵体制,利用数字多波束技术,可以在不同方位范围内形成多个接收波束以满足较大的监视区域。对重点目标的精细跟踪不仅需要考虑到雷达自身的旋转特性,还需要考虑到阵面雷达的波束形状在每个方位均不相同。因此,首先利用多项式拟合法对不同方位的各个波束精确建模,再针对雷达阵面旋转情况下应用幅度比较法估计重点目标的方位角。文末通过对不同信噪比目标的方位角仿真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