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法测定黄酮类物质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来源 :食品研究与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hua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槲皮素、芦丁标准品和山楂、槐米、沙棘茎皮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建立了用荧光法测定三种黄酮类物质对超氧自由基清除作用的新方法。以邻苯三酚碱性条件下(pH=8.18的缓冲溶液)的自氧化为超氧自由基的产生体系,黄酮类物质与Al(Ⅲ)形成络合物,以络合物在与O2^-·反应前后荧光强度的变化幅度作为检测其清除活力的指标。猝灭率=[(In-In)/In]×100%,用猝灭率为50%时所对应的粗品浓度值(IC50)来比较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结论与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一致。
其他文献
研究了提取枸杞多糖的酶种类以及pH值、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酶添加量对枸杞多糖得率的影响,并且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采用烘箱自氧化法研究了枸杞多糖对油脂的抗氧化性能。实
建立了一种顺序注射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富硒平菇中的Se含量的方法,同时讨论了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在最佳实验条件下,Se的检出限为0.097μg/L,加标回收率为92.7%-104.5%。
对核桃属植物的叶、枝皮、青皮、壳的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抑茵实验。结果表明:该植物不同部位提取物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志贺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产气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
讨论抗氧化剂微胶囊化的意义和研究现状,综述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微胶囊抗氧化剂可提高产品的热稳定性,是应用于油脂和含油脂食品的一种较安全、高效和较低成本
对不同pH和温度等条件下的羊骨酶解物新中7号和中14号进行SephadexG-25层析,并对层析后的收集液冷冻干燥,利用Tricine-SDS-PAGE电泳检测其分子量。结果表明:(1)新中7号和中14号羊
以凝胶多糖和大豆分离蛋白作为成膜基材,添加甘油作为增塑剂,研制了一种可食性复合膜,并通过红外光谱谱图初步探讨了复合膜的成膜机理。正交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干燥温度50℃、大
在五种食用油脂中加入适量的高原蚤缀、刺芒龙胆、黄花棘豆、风毛菊的乙醇提取物,通过测定不同时期的POV,研究了以上四种藏药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四种藏药
期刊
为建立一种简便并可同时测定肉制品中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和日落黄的方法,肉制品经脱脂、乙醇+氨水(v/v)=70+30超声波振荡提取,过滤,采用HPLC系统以20mmol/L乙酸铵和甲醇梯度
多糖是机体内多功能分子,它可以根据机体的需要维持、促进或抑制细胞的生长;在正常发育和病理情况下,多糖可结合、储存和向靶细胞释放包括生长因子在内的多种调节因子或其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