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良知的价值及其构建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qun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引导成“人”的良知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认为,一名有良知的教师,就是按照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等尽职尽责完成教学任务,以满足社会、学校、家长的期许。事实上,真正有教育良知的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职业道德层面上的满足,而是不断反思什么才是好的教育,并在实践中不断构建自身的教育良知。
  教师教育良知的价值
  《孟子·尽心上》讲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又譬如王阳明的“致良知”中说,在实践中,个人应不断发掘与生俱来的良知,并以此来引导自己明辨善恶。在西方,众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也将良知视为一种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并常常将良知与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联系在一起。笔者以为,“良知”不仅要强调“良”“良心”,即在道德层面上对善的追求;更要强调对“知”的把握,即在理性层面上,对事物本质的认知。教师的教育良知就是要唤醒求真自觉,促进专业自觉,引导教育良行。
  唤醒教师的求真自觉。有不少教师认为,一名“优秀”的、有“良知”的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名学生。这样,既满足了社会、学校的需求,又满足了家长的要求。的确,这些都是一名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但社会、学校的需求及家长的要求是否完全合理?如果教师不思考这一问题,就可能会偏离教学的正当性。教学的正当性之于教学并不是可有可无之点缀,而是教学守护本己,规避异化,使教学之为教学的内在规定性。对教育正当性的追求是教育求真的自觉表现。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纯满足学生在认知领域些许知识的获得,无疑会使学生的成长遭受偏见与风险,正如“虽然受过学校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但没有灵魂的人也越来越多,没有良知的人越来越多,精神的疲软和倦怠表现得越来越充分。”
  促进教师的专业自觉。良知是一种内在的自觉,它强调个体的自知性、独知性,是“不假外求”的。教师的教育良知,是教师内在的心灵卫士,他左右着教师的教育选择,影响着教师对教育的判断。在应试教育的熏染之下,部分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高级中学的一线教师,将教育的“有效性”作为自己教学成功的追求,最大限度地追求提高学生分数和升学率等,使得教师的教学行为被这种外显的标准所左右,逐渐丧失自己的专业自觉。教师的专业自觉是教师教育良知的重要构成部分,以教师内在个体的理性判断为基础,具有较高的专业自主性,不会因为外界的异化追求改变专业标准,更不会将教育商业化和利益化。专业自觉要求教师直面自己内在的声音,坦荡地接受良知的拷问,促使教师由他律走向自律。
  引导教师的教育良行。教学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工作,具有实践性和情境性,教育良知最终是要引导教师走向具体的教育良行。只有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历练,教育良知才能一直保持生气,才能更好地指导和调控教师的教学行为。当前,不少教师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和单一性,认为将已经做好的课件、备好的教学内容通过幻灯片和语言的形式,在学生面前表达出来就算是完成了教育任务,履行了教学职责。这远远不够,教育良行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先备学生,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基础来设计教学,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已有的教学计划。
  教师教育良知的构建
  由于教育良知是教师所独有的一种真知、自觉与良行,只有不断锤炼教育理念,用“心”去从事教育教学,并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省自躬,才能促成教育良知的构建。
  坚定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实践经验形成的理性价值观念,具有内隐性、稳定性,一旦形成便会贯穿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始终,并能有效地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首先,在从事教学工作之前,教师应该明确自己为何而教。陶行知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人”,重点又在于促进个体人性的发展与精神的丰盈,教师需要牢牢把握这一点。其次,教育直面的对象又是一个个“未完成”之人,它触碰着人的灵魂,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它的复杂性不言而喻。教育的复杂性就要求教师具备坚定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地面对这份复杂。
  用“心”从教。教师的教育工作直面学生人性的生成。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良知的调节作用,用“四心”去做教育。
  关爱之心。对学生的关爱之心、仁爱之心是成为一名有教育良知教师的首要前提。有教育良知的教师对学生充满关怀意识,促使教师用心观察学生的生活态度、学生生活中的欢笑与忧伤、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以及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表现,从而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使教育更适应学生的需要。这种关怀意识使得教师在教育良知的指引下,改变“蛮横”“专制”“强加于人”的教学方式。
  包容之心。教育是一种慢艺术,学生也各具特色,教育良知要求教师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包容学生的“慢节奏”,包容学生的“独特性”。此外,教育的良知也要求教师时时谨记,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认知的发展要靠内部认知图式的建立。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内容、方法、进程以及教学环境更适合学生的切实需要,用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有益于学生思维训练和多元化发展的教学方式,来代替照本宣科、耳提面命式的教学。
  责任之心。教师的责任之心是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专业人员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良知的内在规定。有责任的教师并不仅仅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而是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自我提升。这种自我提升是纯粹的,是被教师内在教育良知所驱动的。责任之心要求教师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内行专家,主动承担起对教育的责任,对学生的责任。
  敬畏之心。有教育良知的教师具有一颗对人性发展的敬畏之心。教师只有保持了对人性的敬畏,他才能明白教育事业的神圣,才能彻底改变唯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每一个人生命的长度都是有限的,每一个学生也各不相同,教师虽然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左右不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但却能增加生命的厚度与宽度,引导学生自觉丰富精神内涵。
  反省自躬。教师教育良知的形成实属不易,会使教师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如果教师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没有做好“防护”工作使教育良知丢失,那么只能通过反省自躬进行“自救”。教师要守护或补救自己的教育良知,就只能从自身着眼,做到反省自躬。
  第一,良知是否止于道德。教师首先应将教授与教学这两种教育行为分辨开来。教授是教师主导学生的发展,教师仅满足于将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它是教学的初级阶段。而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是一种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它关注如何才能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指导,追求学生潜在素质的开发和个性的形成。而在现实中,很多教师往往将教授当作教学,仅仅满足于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只做“教书匠”,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第二,良知是否止于功利。教育良知之所以强调教师的教育自觉,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做到“慎独”,以批判性思维自觉摈弃教育的“商业化”。教师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已经是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了。在集体教学的情况下,往往都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容易得到教师的青睐,而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不断地被边缘化,这其中的缘由很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成绩好的学生无论是在教师的公开课上,还是在年级期末考试成绩的评比上,亦或是在升学率或教师职称的评定上,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这是对教育的一种异化,是一种“反教育良知”的行为。
  第三,良知是否止于“有心无力”“空喊口号”。诚然,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现象,教学也是一件不易做好的工作,但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知难而退。有教育良知的教师,不会将“有心无力”作为不愿改变的借口。当前教育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促进学生人性的生成、精神世界的充实。但大多数教师也只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跟着教育呼唤的潮流,喊几声“口号”。而这些,都是对教育良知的背离。有教育良知的教师,即使面临再大的压力,也有决心、有毅力去坚守教育的本质,做到“即俗而远俗”。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周 群)
其他文献
现代学校制度是依法、民主、自主管理,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和所在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构建一整套能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现民主参与、科学管理、社会监督的学校制度,对于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促进学校内部及学校与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为此,《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提出了“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管理职责。  为适应新时期学校制度建设的要求,宜都市充分发挥各中小学自主创
优质资源普及共享,城镇骨干教师到偏远的农村执教,适龄少年儿童就近入学……如今,一幅“教育均衡”的美好景象正在潜江大地“喷薄而出”。  近年来,潜江市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民生工程首位,坚持在提高水平上加力度,在整体发展上减差距,创造了“一加一减”的教育均衡公式,走出了一条平原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2012年,潜江市荣获全省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示范县市”。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缩减
日前,广西省教育厅副厅长黄雄彪一行6人组成的广西职业教育考察团,在湖北省教育厅领导的陪同下考察调研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黄雄彪一行参观了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容校貌,进教室、到实训室,问学生,访教师,共同探讨如何走出县级中等职业发展的困境。黄雄彪指出,县级中职学校办学正面临多重困难,如何定位县级中职学校的功能,明确办学方向,具体如何操作等等都是当前必须攻克的难题。  随后,广西教育考察团一
狠抓政府主导责任落实。建立政府推进机制。丹江口市委市政府连续四年将幼儿园项目建设列入市政府十件实事;把学前教育纳入对乡镇办党委、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每年至少召开四次以上部门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学前教育工作。建立生均公用经费预算拨款机制。从2013年开始,我们按240元的标准将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建立公办园项目统筹建设机制。所有项目均由教育局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园舍用地(不少于5
为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扎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随县教育局采取“沉下去、请上来”的方式,大力开展新学期工作思路大调研活动,确保各项工作举措更加接地气、聚人气。  随县教育局拟订了调研内容,重点围绕以“生态教育”理念为引领,驱动“三驾马车”,打造“三大校园”;落实“三情教育”(即工作激情、师生亲情、同事友情)、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校校有精品”活动;加强学校安全维稳工作等六个
作者写家族,写父辈,写自己,展现了大时代政治风暴裹挟下一个家族的命运,时空辽远,视野开阔,真挚深沉,荡气回肠。看似追根溯源的家族史,实则写出了中国的大历史,读来动人心魄。  大 国 子 民  沙 林  我父亲1949年2月回了老家郴州一趟,跟我爷爷密谈了一次,告诉他天下大势,共产党肯定要得天下,你们一定要作好准备!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二,父亲一狠心,谁也没有告诉,顶着大雪,带着一个挑夫,一大早就离
如何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监利县实施中小学优质化工程对此做出了有益探索。近期,监利县召开了中小学优质化工程总结表彰大会,监利县玉沙小学、监利县芜湖中学等12所优质化试点学校分别进行了成果汇报。  据了解,三年前,为使监利教育后发赶超,监利县教体局启动中小学优质化工程,寄望通过三年努力,建设一批校舍达标、环境优美、风气优良、管理先进、质量上乘、特色明显、学生向往、社会认可的优质学校。在深入挖潜
远安县教育局局长宋仕军2010年在新浪网开了一个名为“教育农夫”的博客,一有空闲他就会耕耘这片“绿色”的土地,这里似乎成了他学习、分享、建构自己理想教育体系的精神家园。  宋仕军扎根教育25年,其中23年在远安一中从事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2014年10月,他由县一中校长调任县教育局局长。去年12月,在全县教育系统干部大会上,宋仕军作了题为《立德树人,深化改革,全力推进绿色质量建设》的主题报告。
校园应当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事关亿万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維护学校及周边安全,学校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我省各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协调动员各方力量,强化平安校园创建,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优,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年一度的高考报名季到了,在房县职业技术学校的技能高考报名现场,出现了几十个往届生的身影,原来他们是来报名参加2016年技能高考的。  据了解,房县职校参加技能高考以来,已有数百名中职学生迈入大学之门,并且每年都有数名学生进入本科院校。参加本次技能高考的往届学生大多是幼师班学生,学校将根据学生学业实际,安排教师进行文化知识补习,从而保证他们在技能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房县职业技术学校 刘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