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 高端发展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gxing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创造了“名校 名企”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以顶层设计、高端发展作为专业建设理念,着眼于行会驻校、订单合作以及引企入校,在技能竞赛、课程改革、文化建设和社会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成绩显著,为省、市职业教育树立了新的标杆。
  关键词:名校集团化 校企合作 订单培养
  校企合作对于有效促进办学,确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带动专业设备更新,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 杭州中策职业学校烹饪专业十分重视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建立了适合烹饪专业的顶层设计、高端发展的行业性职教集团的办学模式,服务于烹饪教学研究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一、合作实例——名校 名企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2000年,“中策职校”率先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办学体制,联合省内外的“新校”、“弱校”,组建教育集团,开始了“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之路的探索。这一探索也使学校在校生人数翻了两番,成为杭城首个“职教航母”。
  为了重点突破校企合作这一难题,中策职校开始探索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模式,着力解决校企脱节这一难题。2004年,在原有教育集团的基础上,学校建立了以烹饪、电子电器、旅游商贸等专业为纽带的行业性职教集团——“杭州中策职校教育集团”。这一集团的建立吸引了杭州雷迪森酒店、黄龙饭店、“楼外楼”、“知味观”、松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杭州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代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著名企业加盟,并与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研究所等国内一流院校研究所开展合作,创造了“名校 名企”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学校与集团成员中的知名企业共建现代化、企业化实训基地,实现资源优化和功能整合,形成了“共建、共享、共赢、共长”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学生在前两年的基础课程学习期间,定期进入企业参加认识实习和教学实习,由专业教师和车间负责人统一带教,以增强对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最后半年或一年顶岗实习,做到真顶岗、顶真岗。中职三年间,每一个学生都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有三个“轮回”,到毕业时都能通过劳动部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考试,获得中级技能证书,真正实现了毕业与就业“零距离”。
  二、主要做法
  1.行会驻校——顶层设计
  2011年,由杭州市教育局发起,中策学校牵头,浙江省餐饮协会、杭州市职教教研室、浙江省餐饮协会和多家餐饮企业、多所中职院校共同参与成立了杭州市烹饪专业指导委员会。这使得学校能第一时间了解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帮助学校从为学生找工作转向为岗位造才。为使校企有更高的合作平台,学校从顶层开始设计,积极邀请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将办公地点搬到学校。这也为学校实训基地在行业教学培训、产品研发、技能鉴定、专业竞赛等各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
  首先,协会是餐饮行业的标杆,起着引领的作用,协会入驻学校后,能及时将行业前沿的信息和标准传达给学校;其次,协会是行业大师、厨师精英们交流和研讨的场所,协会的入驻拉近了师生和大师们的距离。知名厨师成了学校的外聘教师和卫生监督员,几乎所有的技能课都能见到行业大师的身影。与大师零距离接触,不但让学生领略了外聘教师的风采,学习到最新的工艺和技术,大师独特的人格魅力也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更加喜欢自己的专业;再次,资源共享和谐发展,行会入驻后,多项活动都在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举行,如省首届厨师节的厨王争霸赛、省厅级干部厨艺培训班、市轻工技能比武等。这些高规格、高水平的赛事不但开拓了师生们的眼界,也扩大了学校的声誉;同时学校烹饪专业的强大优势、现代化的设备设施和精细化的管理为组织各级各类大型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订单合作——高端发展
  2011年5月,学校与杭州三家知名企业雷迪森广场酒店、黄龙饭店、凯悦酒店签署烹饪、酒店5个订单班近200名学生的合作意向。学校和企业共同挑选学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选用上课教材;新生入学第一周的始业教育,课堂已经从学校搬到了企业,师生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能近距离地感受酒店的企业文化,领略烹饪大师们精湛的技艺。酒店培训的内容涵盖部门运作、员工形象、电话礼仪、消防安全、食品监管、职业道德等,让学生充分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熟悉作为一名优秀餐饮从业人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通过教师、师傅和个人的评价,使培训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深刻的影响。学校以这份 “订单”作为引领,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以订单的思路引领专业建设和发展,非订单班的学生享受和订单班一样的“待遇”,同时设置一定的淘汰率,使学生有学习动力,增强竞争意识,也确保给酒店提供合格人才。
  3.食堂自主经营、引企入校——互惠共赢
  2008年9月,学校将莫干校区食堂交给烹饪专业的学生经营,既增加了学生训练机会又减轻了费用负担,同时使学生的菜品规格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技能实战水平,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无独有偶,2009年9月,烘焙企业香地工厂将生产车间搬到了学校的西点生产工场,形成了企业生产和学生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香地工厂提供学生实习的原材料、委派技术骨干指导学生实习,学校提供实习的基地和相关设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这样的合作既有利于企业又有利于学校,更有利于点心专业的所有师生,使合作创造了三赢的良好效果。“前店后校”式产教校企合作模式在新形势下是非常适合点心专业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
  三、效果呈现
  1.技能大赛:成绩显著,硕果累累
  “2010中国浙江(国际)餐饮产业博览会第六届烹饪技能大赛获得7特金2金牌1银牌”、“2010市技能大赛7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2011省技能大赛上获5金4银2铜”、“2011全国技能大赛获1金1银”……中策职业学校烹饪专业在行业大赛及市、省、全国职业院校师生技能大赛上已成为“金牌大户”,被业内人士称为技能大赛上的“中策旋风”。这是烹饪专业多年来坚持校企结合、深化教学改革、创新管理机制、转变教学理念所带来的效应。
  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学生技能的层次和水平。专业部在选手的选拔上重视提高更追求普及,将校技能节、期中技能比武、等级考试等多个环节结合起来考量,这些活动每次都邀请一线工作人员同台竞技,选手接受用人单位检阅,通过层层筛选,鼓励更多学生参与竞争;教练队伍的选拔也一样严格,形成了以专业部长、行政总厨为总教练的竞赛团队,定期研讨、汇报和反馈。竞赛训练保证有一年的提前量,每年的全国技能大赛落幕之际,就是新一届技能大赛备战工作启动之时,同时要求赛前必须有三次较为集中的观摩与展示,聘请行业专家对学生备赛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甚至在赛前让相关选手到企业现场进行封闭训练,以快速提升选手的操作技能和现场应对能力。
  行业的参与、专家的指导并非只针对参赛选手,而是面向全体师生,目的是借助行业、专家的力量来推进学校的技能改革,使技能大赛上创造的每一次出色成绩成为专业建设每一次飞跃的踏板。
  2.课程改革:坚持不懈,立体探索
  为了适应杭州经济社会的发展,烹饪专业最早开展了以培养学生的就业创新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为本位的任务引领型中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根据企业和学生的双重需求,把提高专业技能和培育综合素养作为职教改革的核心内容,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2005年,中策职业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在烹饪专业率先开展“工作任务与课程分析”研究,制定《烹饪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核心课程标准,形成了全新的课程门类,并积极研发网络课程,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教研、评估一体化平台,拓展学生自主选择的成才空间。与此同时,学校还把视野投向了世界,积极探索国际职业教育合作,探索“师资培训、课程改革、基地建设、实习就业”为一体,国际国内相结合的现代化、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挪威水产局、美国农业协会、德国national公司和西门子公司等都与学校建立起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
  3.文化建设:注重专业,挖掘内涵
  学校的文化建设十分重视挖掘岗位的需求,提升专业的内涵,逐步形成了以生涯规划提升职业意识、以企业要求养成职业规范、以行业标准促成职业素养、以校企文化强化职业道德、确立培养“优秀职业人”的德育实践模式。通过组织名厨讲坛、烹饪运动会等富有烹饪专业特色的活动项目,以强化学生的“准职业人”意识。
  学校2007届优秀毕业生、浙江省民间收藏家学会会长蒋兆悦在校内创办了烹饪艺术博物馆。馆内有上至公元前400多年的战国漆方耳耳杯,下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粮食出售证,150余件历史遗珍以最形象的“语言”( 国家一级文物2件,国家二级文物3件,国家三级文物31件),将中国几千年饮食文化娓娓道来。烹饪艺术博物馆的创办,一方面填补了浙江省烹饪类专业博物馆的空白,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烹饪专业的软实力和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博物馆也直接服务于烹饪教学,让未来的大厨们对中国饮食文化多一些了解,让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更宽广,为烹饪这个“龙头”专业画上浓墨重彩的“点睛”之笔,不仅有助于烹饪专业继续保持专业优势,打造品牌效应,还为学生成为技能娴熟、德技双馨的“儒厨”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熏陶氛围。
  4.社会培训:立体多样,服务大众
  学校利用专业优势和教育资源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主动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培训菜单,建立企业员工培训基地,承担了中西面点师、中西烹调师,初、中、高、技师等不同层次的培训任务,并且联合社区学院,拓宽培训渠道,做大做强社会培训,年平均培训2737人。不仅如此,学校还为普高课程的多样化提供社会实践课程,与杭城各大主流媒体合作,组织兴趣大课堂、媒体美食推广等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的烹饪体验课程。作为杭州涉外旅游点,学校也多次承接国内外美食爱好者的烹饪学习之旅,近两年先后接待了瑞士、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20个国家近千名旅游访问者。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中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示范校建设中,学习工作岛、学习工作车间、学习工作站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为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与条件。现就笔者学校模拟矿井教学,即采矿技术学习工作站一体化教学,谈一点个人看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采矿技术学习工作站一体化教学  课题: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立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五位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13E
每年10月到11月的这段时间,深圳技师学院的校园里都会比平时更加热闹,热情与活力涌动在学校的每个角落。技能竞赛让人目不暇接,中外职校学生、学生与企业员工同台竞技,作品精彩纷呈;毕业生被知名企业争抢,场面火爆;企业冠名赞助、捐资助学,与学校现场签约,校企合作亮点频现;国内外职业院校代表来校观摩,理念碰撞,经验共享……全校参与,多方交流,让技能节成为了深圳技师学院创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大特色,更助力学
摘 要:当今众多教学模式的创建大多是在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教学模式的建构,对职业教学来说,就形成了产教分离的结果,大大阻碍了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而一体化教学是职业学校正在探索和实践的全新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的问题,使学生的动手学习与动脑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体现工、学、产、教结合模式。  关键词:传统教学法 一体化教学法 角
近日,国家教育部公布了德马吉数控专业领域第二期校企合作项目首批合作院校名单,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名列其中。  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从全国263所中高职院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9所德马吉数控专业领域校企合作项目合作中职学校之一,是截至目前福建省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获得此项目合作资格的中职学校。  本次顺利成为德马吉的校企合作单位,不仅将极大拓展学校的国际视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层次,同时也标志着
“这就是我眼中的张老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员,一位让人敬畏的严师,一位呕心沥血的母亲。纵有千言万语都无法说尽我们对您的感激。最后请允许我代表12电气自动化和13机械试验班全体同学对老师说:“张老师,您辛苦了,我们永远爱你……希望您保重身体,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如果人生有重新选择的机会,我还会选择舟山职业技术学校,因为,那里有一位不一般的老师:张赛芬老师。”  这是舟山职业技术学校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其中写作能力往往被当成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要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学生自身加强读写训练外,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也十分重要,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文学、写作的兴趣,而且有必要教给他们一定的文学理论和写作方法,同时还要鼓励、督促学生多写多练多实践。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成为动力  在语文教学中,一提到写作文,很
根据《中职英语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而职高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普遍存在的听不懂、不会说、
摘要:职教集团的组建和运作,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企业的对接,从根本上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本文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牵头组建北京现代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为例,从订单培养,企业实践,产学研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职工、教师培训基地,引用企业人力资源等多方面,论述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及特点,以期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起
摘 要:在中职应用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打造高效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海报教学为例,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应用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和体会。  关键词:任务驱动 教学法 应用文 海报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知识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
◎盐城技师学院  完成上海印钞有限公司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工作  上海印钞有限公司技能提升培训结业仪式日前在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隆重举行。院长吕成鹰、副院长李成飞,上海印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华雁跃、副总经理张庆等出席仪式,为培训学员颁发了维修电工与维修钳工职业资格鉴定合格证书。  会上,任课教师代表汇报了此次培训的课题、执行情况及学员培训的效果,参培学员代表对为期两个月的技能培训进行了总结。培训工作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