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建立护士院内培训基地,加强护士专业队伍的素质培养和技能训练。方法:建立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组织全院低年资护士分批次进行培训,收集护理人员和患者对规范服务培训效果的反馈。结果:接受培训的低年资护士自身素质有了本质改变,提高了护士的群体形象和沟通能力,提升了护理服务满意度。结论:护士院内培训基地的建立,完善了护士的知识结构,提高了护士实践和应用能力,增强了护士勇于实践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护理;规范服务;培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84-01
为满足临床护理发展需要, 如何强化护理人员自我培训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培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2013年5月我院护理部开始着手建立护士院内培训基地,探索以临床护理专业需求为导向的系统化培训模式,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理论学习与临床技能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编制床位1860张,全院现有护士1499人,男10人、女1489人,年龄18~55( 39.00±12.21)岁。学历:硕士13人,本科378人,大专717人,中专391人;职称:高级20人,中级372人,初级及其他1107人。入职一年内(N0级)96人,入职2-3年(N1级)325人。
1.2方法
1.2.1院内护理技能培训基地的建立 医院专门提供场地作为培训基地:设有培训病床单元4张,备有各种规范操作技能的物品和器械、人体操作模型、成人心肺复苏模型,基础护理操作规程、护士礼仪、护患沟通等护理知识光碟以及计算机、投影仪等护理教具。
1.2.2管理方法 培训基地由护理部负责培训工作的副主任负责, 另配2名专职人员(均为本科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专门负责护士培训指导、考核、质量监督等工作。
1.2.3培训方法
1.2.3.1确定培训目标 根据不同层次护士需求,制订护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临床护理实践的相关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训计划。目标是通过培训提高护士临床工作的应用能力,增强护士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和创新的意识。
1.2.3.2 分层次培训管理 将培训对象分为5个层级:N0级:入职一年内,培训护理基本技能项目7项;N1级:入职2-3年,培训项目为6项,N2-N4级为工作三年以上,以不同学历和职称划分,为3项;另外有目的地进行专科护士选拔和培养,通过规范化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临床护理人才。
1.2.3.3确定培训内容 确立护理技能培训计划;修订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标准并提前下发; 为临床护理人员技能操作提供了指导和评价标准。
1.2.3.4组织全院N0-N1级护士到护理技能培训基地轮转培训:护理部制定培训项目,各科室派护士到示教室进行培训,指导老师给做示范后,护士在示教室进行练习。每季度在示教室对各科护士进行技能操作抽考。
1.2.3.5 培训具体实施: 每次进行培训前,护理部专人负责具体培训安排,包括制定培训考核计划,准备模型、各种培训物品、安排各科室的培训时间等。
1.2.3.6改变培训模式 培训方式由原来集中培训 1 种方式变为 5 种,增加了小组培训、开放练习、多媒体示教、走动式培训等方式。
1.2.3.7培训效果评价: 每次培训考核后,将考核成绩通过 OA 系统向全院护士公布,对培训考核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利用全院护士长会上进行逐一反馈。
2效果与讨论
2.1提高了新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规范了护理行为,保证了护理安全 新毕业的护士护理基础理论、技能不扎实,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尤其对专科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不够,进入临床工作很难适应。培训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升华过程。有计划、有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为培养新护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使专科护理队伍的整体护理水平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全面的提升[1]
2.2系统化的培训提高了护士技能操作的综合能力。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和改变考核方法使护士在与患者沟通、临床应变、无菌观念、查对意识、关键手法等方面均得到提高,有效地避免了护士机械记忆操作的现象[2]。采用启发式培训,在考核中结合操作进行理论提问,激发护士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护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2.3创建了护理特殊专业走动式培训模式
针对手术室、ICU等专业性强、护理时间相对固定的护理专业,护理部调整培训计划,实施“走动式”培训,专职培训人员在本科室现场培训、讲解、考核,既保证培训效果,又提高培训参与率,还保证科室工作有效运转
2.4培养了广受好评的护理人才
在2013年全市青年护士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护理专业技术团队体总成绩一等奖、皮内注射单项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明显提高;
2.5在提高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在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对护士技能操作的满意度≥97%。培训基地的建立与运行也得到了 90%以上的护理人员的满意和认可。
为培训“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护理人才,我院确立了“扎实基础、面向应用、培养能力、鼓励创新”的护理培训指导思想,在扎实基础的同时,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并在面向应用的基础鼓励创新。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4]。
参考文献
[1] 李继平,黄丹莉,魏毅.规范化培训护士基础护理能力评价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886.10
[2] 林惠珠,柳芳登.ICU轮转护士呼吸道护理操作技能阶段性培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06,21(1):16 17.
[3] 蒋进枝.以点带面法在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11):73.5
[4] 李洪艳,朱学敏.浅谈提升护理人员能力及其策略[J].护理学杂志,2005,20(6):48 50.
*通讯作者:
张文香
【关键词】护理;规范服务;培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84-01
为满足临床护理发展需要, 如何强化护理人员自我培训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培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2013年5月我院护理部开始着手建立护士院内培训基地,探索以临床护理专业需求为导向的系统化培训模式,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理论学习与临床技能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编制床位1860张,全院现有护士1499人,男10人、女1489人,年龄18~55( 39.00±12.21)岁。学历:硕士13人,本科378人,大专717人,中专391人;职称:高级20人,中级372人,初级及其他1107人。入职一年内(N0级)96人,入职2-3年(N1级)325人。
1.2方法
1.2.1院内护理技能培训基地的建立 医院专门提供场地作为培训基地:设有培训病床单元4张,备有各种规范操作技能的物品和器械、人体操作模型、成人心肺复苏模型,基础护理操作规程、护士礼仪、护患沟通等护理知识光碟以及计算机、投影仪等护理教具。
1.2.2管理方法 培训基地由护理部负责培训工作的副主任负责, 另配2名专职人员(均为本科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专门负责护士培训指导、考核、质量监督等工作。
1.2.3培训方法
1.2.3.1确定培训目标 根据不同层次护士需求,制订护理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临床护理实践的相关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训计划。目标是通过培训提高护士临床工作的应用能力,增强护士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和创新的意识。
1.2.3.2 分层次培训管理 将培训对象分为5个层级:N0级:入职一年内,培训护理基本技能项目7项;N1级:入职2-3年,培训项目为6项,N2-N4级为工作三年以上,以不同学历和职称划分,为3项;另外有目的地进行专科护士选拔和培养,通过规范化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临床护理人才。
1.2.3.3确定培训内容 确立护理技能培训计划;修订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标准并提前下发; 为临床护理人员技能操作提供了指导和评价标准。
1.2.3.4组织全院N0-N1级护士到护理技能培训基地轮转培训:护理部制定培训项目,各科室派护士到示教室进行培训,指导老师给做示范后,护士在示教室进行练习。每季度在示教室对各科护士进行技能操作抽考。
1.2.3.5 培训具体实施: 每次进行培训前,护理部专人负责具体培训安排,包括制定培训考核计划,准备模型、各种培训物品、安排各科室的培训时间等。
1.2.3.6改变培训模式 培训方式由原来集中培训 1 种方式变为 5 种,增加了小组培训、开放练习、多媒体示教、走动式培训等方式。
1.2.3.7培训效果评价: 每次培训考核后,将考核成绩通过 OA 系统向全院护士公布,对培训考核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利用全院护士长会上进行逐一反馈。
2效果与讨论
2.1提高了新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规范了护理行为,保证了护理安全 新毕业的护士护理基础理论、技能不扎实,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尤其对专科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不够,进入临床工作很难适应。培训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升华过程。有计划、有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为培养新护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使专科护理队伍的整体护理水平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全面的提升[1]
2.2系统化的培训提高了护士技能操作的综合能力。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和改变考核方法使护士在与患者沟通、临床应变、无菌观念、查对意识、关键手法等方面均得到提高,有效地避免了护士机械记忆操作的现象[2]。采用启发式培训,在考核中结合操作进行理论提问,激发护士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护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2.3创建了护理特殊专业走动式培训模式
针对手术室、ICU等专业性强、护理时间相对固定的护理专业,护理部调整培训计划,实施“走动式”培训,专职培训人员在本科室现场培训、讲解、考核,既保证培训效果,又提高培训参与率,还保证科室工作有效运转
2.4培养了广受好评的护理人才
在2013年全市青年护士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护理专业技术团队体总成绩一等奖、皮内注射单项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明显提高;
2.5在提高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在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对护士技能操作的满意度≥97%。培训基地的建立与运行也得到了 90%以上的护理人员的满意和认可。
为培训“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护理人才,我院确立了“扎实基础、面向应用、培养能力、鼓励创新”的护理培训指导思想,在扎实基础的同时,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并在面向应用的基础鼓励创新。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4]。
参考文献
[1] 李继平,黄丹莉,魏毅.规范化培训护士基础护理能力评价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886.10
[2] 林惠珠,柳芳登.ICU轮转护士呼吸道护理操作技能阶段性培训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06,21(1):16 17.
[3] 蒋进枝.以点带面法在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11):73.5
[4] 李洪艳,朱学敏.浅谈提升护理人员能力及其策略[J].护理学杂志,2005,20(6):48 50.
*通讯作者:
张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