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气动式准零刚度隔振器设计与分析

来源 :医疗卫生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u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对救护车辆搭载的担架、座椅等在伤员后送中受到的低频振动干扰,设计一种具有低动态刚度和高静态支撑能力的电磁-气动式准零刚度隔振器。方法:采用电磁弹簧和气动弹簧并联的方式设计准零刚度隔振器,利用电磁弹簧产生的负刚度平衡气动弹簧产生的正刚度,从而获得准零刚度特性。运用细丝法和理想气体可逆多变方程推导电磁力与气动弹簧回复力的解析表达式,进而得到隔振系统的回复力并进行泰勒多项式近似。建立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采用谐波平衡法求解隔振系统的幅频响应特性及力传递率,并与线性隔振系统进行比较。结果:电磁-气动式准零
其他文献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又称COVID-19)经眼表传播远较经口鼻传播困难,然而现有证据认为眼表传播仍是一条可能的途径,尤其对于医护人员。本文描述了SARS-CoV-2相关的眼表症状,阐释了眼表SARS-CoV-2入胞的可能机制和与眼表相关的SARS-CoV-2传播机制,并对现有的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剖析,为从眼表考虑临床治疗SARS-CoV-2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帮助人们研发出更多的治疗策略。
目的探讨传统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睫状体离断行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术患者17例(17眼)。所有入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确认睫状体离断及术后复位情况,术前及术后均行Pentacam角膜地形图检查,分析入选患者术前术后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所有入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操作下完成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术。结果所有患者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术后UBM检查证实睫状体离断复位;所有术眼术前角膜前表面散光度为(1.24±0.
目的探讨驻景丸加减方对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模型小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以及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和自噬的影响。方法取6月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90只,将小鼠随机分为年龄对照组(正常饮食)、溶媒对照组(高脂饮食+氢醌)、对照药物组(高脂饮食+氢醌+莱视盯)及中药组(高脂饮食+氢醌+驻景丸加减方,分低、中、高三个剂量组)6组,每组15只。莱视盯主要成分叶黄素、β-胡萝卜素、葡萄糖酸锌(每100 g含叶黄素2.20 g、β-胡萝卜素0.86 g、锌1.50 g)。各组小鼠灌胃给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高糖状态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胶质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间通过CD40-ATP-P2X7受体信号通路相互作用,诱发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炎症级联反应,造成中低度慢性炎症及视网膜损伤。本文回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对近年来CD40-ATP-P2X7/NLRP3炎症信号通路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综述,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针对该通路可能的治疗策略。
共生菌群是由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组成,与人体共同构成一套微生物-宿主共生系统,广泛存在于身体的各个部位,是人们一直以来研究的热点。以前普遍认为眼球表面并不存在任何微生物,直到眼表乳腺炎棒状杆菌的发现,研究者们开始密切关注共生微生物与眼部的关系。虽然发现的微生物群可以存在于眼表,但其发挥的免疫功能和作用途径仍需要深入探究,以便更全面地从微生物的角度揭开眼部疾病不为人知的一面。本文将简要概述目前所知的部分眼部微生物群,以及这些微生物群如何在眼表免疫中发挥作用。同时,也会介绍其他部位的微生物群对于眼部疾病的
目的探讨miR-181a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小梁网细胞(HTMCs)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HTMCs随机分为空白组(0μmol·L-1H2O2)、200μmol·L-1H2O2组、400μmol·L-1H2O2组、600μmol·L-1<
糖尿病是一种由高血糖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其常见的微血管损伤并发症,可以造成视力损伤甚至失明,是引起中老年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OCTA是一种无创、快速和高效的成像技术,可用于检测视网膜微血管的变化,尤其可以清晰地显示糖尿病黄斑病变。因此,其可用于监测DR的病情变化,并可用于判断患者预后。本文将对OCTA在DR诊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上直肌转位(SRT)联合内直肌后徙术(MRC)治疗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专业组收治的应用SRT联合MRC治疗的38例(50眼)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三棱镜角膜映光法测量所有患者第一眼位斜视度,第一眼位时应用角膜映光法评估眼球外转受限程度;Titmus立体图评估近立体视,同视机随机点图片评估远立体视。随访时间为6~14个月。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第一眼位的斜视度和外转受限程
目的探讨角膜基质透镜散光标记器(简称散光标记器)在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矫正远视及散光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屈光科就诊的满足手术要求的远视及散光患者6例6眼,年龄20~36(27.50±6.72)岁,所有患者均行飞秒激光辅助的瓣下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FS-LIKE)。供体角膜取自同期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的近视患者,术中利用散光标记器标记角膜基质透镜散光轴位并植入到事先标记好轴位的植床以矫正远视和散光。术后随访6个月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胸部按压过程中人体自主循环恢复辨识算法,以实现对按压急救过程中自主循环恢复的准确辨识,指导胸部按压的启停。方法:对10头实验猪进行室颤诱导及电击除颤以采集包含自主循环恢复阶段的数据,期间持续记录脉搏波信号的变化,数据采集完成后对脉搏波进行处理并得到能量图谱,基于栈式自编码(stacked autoencoder,SAE)深度神经网络进行建模预测,实现自主循环恢复的准确辨识。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过程中,基于SAE深度神经网络的自主循环恢复辨识算法对无胸部按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