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高语文课中的思想道德建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aiy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时期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成为职业教育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语文课堂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语文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职高语文课 思想道德教育 四条途径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合格技术工人的重任,学校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的国家建设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校德育教育是否重视。目前,职业学校生源质量差,问题生比重较大,这给职业学校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新时期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已提上议事日程。语文课堂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语文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对此,语文教师要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让思想教育堂堂见效果。
  有人这样定义语文:“做人的基础和工具。”语文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是沟通人际关系的桥梁。它的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有效地利用手中的工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教会他们怎样做人,让他们在今后生活能过得幸福,事业能取得成功。以下介绍在职高语文课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四条途径。
  一、利用语文教师得天独厚的条件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语文教师是情感型的人,大都是激情满怀,可以利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我们大都有敏锐的眼睛,什么类型的学生,学生处于什么情绪状态下,一看便知。于是我们可以主动地接近他们、了解他们,把我们所经历过的,我们所感受到的,我们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一些经验教训告诉他们,并不告诉他们他们该怎样做,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些参考,并不要求他们一定要怎样做。像朋友似的,一个微笑,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份关心,一份了解,一份默契,会让他们感觉温暖无比,从而获得走出困境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时也得到一份丰富的人生体验,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有着积极的、健康的心理。
  二、课堂生活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生命历程之一。
  这一历程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方向和生命的有意义的建构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随着教育在人一生中地位和作用的增强,课堂生活对人的终身发展更是具有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拒绝凝固的课堂生活方式,提倡创新和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生活。职业学校课堂中普遍存在的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课堂生活单调、机械、沉闷。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喋喋不休地分析,滔滔不绝地讲解,将备课内容灌输给学生。而语文教材选取的作品大多是名篇佳作,文学性与思想性俱佳,每篇课文都可以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教师不失时机,抓住切入点,巧作引导,可以对学生产生细雨润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1.备课时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思想道德因素。从课文文本出发,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道德意义。比如在教学《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文时,结合本文的实际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介绍背景材料时联系思想道德因素。高中课本有不少老一辈革命家和杰出人物的著作,在介绍这类课文背景材料时,可联系他们为祖国作出的贡献及他们的高贵品质进行教学。如在讲授《沁园春·长沙》一文时,介绍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思想经历,介绍其诗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还可联系朱德元帅仪陇、投考云南讲武堂写诗明志:“志士恨无穷,只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古英雄出少年,从小立大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又如学习《寡人之于国也》,讲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教读《荷塘月色》,介绍朱自清饿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事迹,教育学生树立民族气节,自尊自信,发愤图强。
  三、在语文活动中积累熏陶。
  1.坚持值日生每天在黑板一侧写格言的做法,教师也可以适时补充。格言流传久远,言简意赅,启人心智,往往比长篇大论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的同学头脑聪明但缺乏毅力,就写下苏轼的“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毛泽东的“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针对学生中的浪费现象,引导他们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思想境界。
  2.办好校刊和校广播。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印成铅字广为阅读时,自豪感和成功的喜悦感会油然而生,极大地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在办好校刊的同时,还应努力办好校内广播。校广播由班级轮流主持,自主办理。这种实践可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才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有计划地举行各种专题比赛,开展多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情景口语比赛、改错别字比赛、阅读比赛、现场作文比赛、校园文明语言评选赛等。这些丰富的语文活动,可为学生施展语文才华提供很好的平台。
  四、充分地利用语文学科中的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道德情操,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语言美;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思想美,进而体验美,进入审美意境。教材中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涌的结晶。语言不是无情物,作者写得动情,老师又教得动情,学生才会学得动情,才会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和物休戚与共、爱憎同俦,才能使学生透过字词句语的领悟,深入触摸作品的真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
  例如,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描绘了西湖的神奇旷阔画面,诗中的山光、水色无不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感,激发出一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蓬勃向上的豁达之情。为此,只要稍加点拔,让学生反复吟诵,就自然而然地把他们带进一个美好的境界,不但使他们大饱眼福,获得内心的愉悦,而且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起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叶圣陶)语文处处有德育,语文课中的思想道德建设切忌“假大空”,应小一点、近一点、浅一点、实一点,完善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总之,语文是一门最丰富的课程,最有潜力的课程,最具人文性的课程,也是真正体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一门课程。所以我们要发挥优势,尽可能地塑造出众多的有着优秀人格魅力的学生,让他们成才,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优秀人才。
其他文献
默默无闻的奉献──新闻资料工作者情况调查1、您所在单位有几人从事新闻资料工作?您认为目前新闻单位对新闻资料工作的重视程度如何?2、您是否经常和一线记者联系?什么样的资料服
摘 要: 本文针对一些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无所适从的现象,重点分析了语文新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各自特点及相互联系,认为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把二者有意割裂开来,而应该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推陈出新,新中求变,变中提高。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传统教学 新课程教学 有效结合 五条途径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新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式及评体系和
贴近“三农”———县市报的基本立足点射阳报社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三农”的稳定和发展,就没有国家的长治
把握正确导向提高引导水平————全国省级电台电视台台长研讨班侧记本刊记者鹿舫“如何牢牢把握正确导向,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水平,增强权威性和指导性,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
目前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已大为减少。可在文言文教学中,“满堂灌”、“满堂练”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很多教师认为学生不容易理解文言文,而且囿于考试,生怕漏讲了某个知识点,在课堂上仍然是逐段逐句地翻译和分析。本该属于学生读背的时间几乎全部占用了,读背只是成了文言文教学中的一种点缀,这不能不说是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一种遗憾。  读背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读书把读背放在了首
摘 要: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用好提问艺术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思维能力 思维训练    叶圣陶说:“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规定: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迫
新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我们必须建立现代课程理念,更新课程内容,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语文新课程体系。这就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一、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哲理性小故事,
来稿撷英满足受众需要与引导受众湖南益阳日报王若武受众是新闻事业的主人,当然也就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对象。新闻传播者的所有传播活动都是以为受众服务为目的的。检验新闻传播
2004年本人进行了池塘鱼蚌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养殖情况介绍如下。一、试验材料1.养殖池塘的准备选择用低洼田开挖的标准塘2只(已养鱼三年),面积共10.2公顷
标题出彩的总编辑李德存陈俊李德存是张家口日报和张家口晚报的总编辑。他的新闻标题制作叫响河北新闻界,已不是近几年的事了。在河北日报工作期间就有人总结说:“他标的标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