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和创意的强化路径分析

来源 :文艺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423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必须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倡导和谐文化的理念,培育和谐文化的精神内涵。进一步形成完整共同的理念和道德规范。群众文化活动作为和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有和谐社会的具体特点以及和谐基础功能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其群众文化活动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时需要充分发挥群众文化活动价值,不断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创意,以创新要素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文化气氛,并有效地增进民族团结理念,更好地为和谐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文迅(1918-2010),原名继尧,又名文逊,潮安凤凰人.少时在家乡及越南西贡居住过.1933年在家乡下埔村广慧小学毕业后考上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今韩师) 第十一届乡村师范科就读.
期刊
文章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著名民族音乐理论家刘正维先生的学术成果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作者主要探讨了刘先生的总体学术影响和在不同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各种分析的数据说明,刘先生的学术成果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从研究领域看,刘先生在戏曲音乐研究方面影响最大,综合研究单篇论文的学术质量最高.从研究角度看,刘先生在音乐本体研究方面影响最大,地理分布研究单篇论文的学术质量最高.
当今时代下,我国新媒体技术及数据信息技术越来越成熟,在互联网+时代下,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面临着变革,我们广西民歌艺术发展也迎来了转型时期,如何利用互联网+推动广西民歌艺术的发展,成为了相关艺术工作人员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将阐述新媒体时代审美视野下广西民歌艺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促进广西民歌艺术的发展,希望本文能够为新媒体时代审美文化视野下广西民歌艺术发展的研究和探讨,提供新的思考方式。
本文以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哲学类通识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主要讨论了古希腊罗马哲学文本精读类型课程设置的理论问题,并初步尝试探讨课程类别、课程任务和学时分配等三个基本的实践问题。
克里斯蒂安·福克斯基于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解读,分析了互联网媒体的价值生产和资本积累过程,继而阐明用户不仅为社交媒体生产出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还创造出了最大化的剩余价值,也即受到数字资本家的无穷剥削.尽管福克斯数字劳动价值论遭到不同论者的质疑,也确实存在对马克思思想的误读,但其在一定程度上既有效地激活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内核的当代意义,同时也拓宽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论域.
在存量规划的背景下,小而美的“微更新”模式成为城市更新的新举措.从潮州古城微更新项目入手,运用SD法从主要利益相关者角度评估微更新项目的实施效果,发现潮州古城微更新项目在基础设施改善、保护民居文脉、推动居民参与和社区共治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存在缺乏文化氛围复兴、缺乏绿化多样性植入、缺乏产业促进等问题.在文旅融合的大环境下,未来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项目应深挖街区存量文化资源,激发居民自主更新,刺激街区内生动力的增长.
刘正维(1931—2020),湖南省湘阴县人.1950年1月考入中原大学政治学院,6月调入中南文艺学院文工团.1956年毕业于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并留校任教,历任湖北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教师.
期刊
作为小传统的民间传说是广大民众传达、表述自身人生感受、生活诉求与生存状况的一种方式.闽南民间流传的郑成功传说是郑成功形象建构的小传统资源,蕴含着民间对郑成功的认知和情感心理.就闽南民间传说中的郑成功形象来看,既有大传统影响下民间对郑成功“遗民忠义”形象的演绎,又有民间“厌战”心理下的英雄侧影,使郑成功形象更丰富饱满,甚至率真、自然.闽南民间传说对郑成功英雄形象的塑造,乃至某些情节和细节的描绘,都潜藏着“民意”的力量.但是民意推拥的背后,最终都体现了对官方正统意识的自觉追随,正因如此,郑成功形象才能蕴含跨越
张竞生作为中国性学实践的先行者,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节育”的口号,向国人发出研究性学的呼吁,出版《性史·第一集》,主编《新文化》杂志,创办美的书店,编译出版性学丛书,着力于推动中国性教育事业发展.张竞生的性学实践皆从家国关怀的立场出发,以启蒙者的姿态呼吁国人重视性的问题,从而肯定性欲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张氏将性育落实到了性器官的锻炼和性技巧的指导上,落实到了性官能的享乐追求上.张竞生性学实践的失败既是多方打压所造成的,也是其自身性学理论缺乏和科学知识不足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菲利普·尼克尔在论证信任是一种道德态度时,提出了义务归属命题,即如果E信任F去做X,就意味着E把做X的义务归属于F.这一命题面临“非道德信任可能性”与“动机无效”的批评.尼克尔对前者的回应确实突出了信任作为一种道德态度的特征,但对后者的回应并不成功,而这可以从当代道德哲学家对行为理由与动机关联的讨论中获得丰富的资源.最后,单从义务归属去解释信任要求过强,不仅会限制信任的范围,还会忽视信任的德性维度,不能反映信任这种道德态度的复杂性与多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