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CD64与C-反应蛋白诊断细菌感染灵敏度及特异度Meta分析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g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比较中性粒细胞CD64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诊断细菌感染时灵敏度及特异度两方面的差异。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和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数据库,筛选从建库至2015年1月间同时评价中性粒细胞CD64及CRP诊断细菌感染能力的文献,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应用STATA12.0软件,采用二分类变量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其中1篇文献包含两组不同的研究人群,可以按照两个研究对待。第一组中性粒细胞CD64组总病例数1 057例,第二组CRP组总病例数1 063例。中性粒细胞CD64与CRP的灵敏度比较,效应值比值比(OR)=1.755,95%CI(1.041,2.958),P=0.035,效应值OR大于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CD64与CRP的特异度比较,OR=0.620,95%CI(0.442,0.870),P=0.006,效应值OR小于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诊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方面,中性粒细胞CD64的灵敏度要高于CRP,而特异度低于CRP。

其他文献
目的确定开展以评估危重症患儿功能恢复情况及预测因子为目的的纵向前瞻性研究的可行性。设计前瞻性试点研究场所加拿大哈密尔顿麦克马斯特儿童医院的PICU对象入组标准包括年龄12个月~17岁,至少1个脏器损害,入PICU 48 h内存在行动受限或需卧床,以及PICU住院时间≥48 h。排除曾于NICU住院,筛查时运动功能良好或能维持基本功能,存在英语交流障碍及之前已入组的患儿。测量方法主要结果为可行性,定
脓毒症是PICU的常见死亡原因,但目前临床上在脓毒症诊断、严重程度分级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尚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生物标志物。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可参与机体纤溶酶原激活、炎症反应以及多种免疫细胞的迁移、黏附、趋化、信号传导等,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炎症激发受体。相关研究表明,
目的了解住院死亡儿童的疾病特点,以提高对儿童危重症的识别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至2014年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死亡儿童的临床资料。结果451例住院患儿死亡,住院病死率0.58%(451/77 838),其中<5岁的死亡病例占76.27%(344/451)。导致住院患儿死亡的最常见的疾病依次为:肺炎38.80%(175/451),肿瘤13.75%(62/451),脓毒症
目的总结5年间PICU死亡病例的死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9月PICU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年间死亡病例共237例,其中婴儿133例(56.12%),幼儿38例(16.03%),学龄前期26例(10.97%),学龄期40例(16.88%)。住院时间1 d内死亡共113例(47.68%),3 d内死亡患儿共168例(70.89%)。前五位死因为重症肺炎(28.27%)、颅内
目的探讨胃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婴儿良性食管狭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5例食管良性狭窄婴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4例,先天性狭窄1例),年龄2~10个月,临床均表现为反复呕吐和喂养困难。胃镜直视下行球囊扩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食管狭窄内径变化、并发症、呕吐缓解情况及喂养困难改善情况。术后随访6~30个月观察营养状态改善情况。结果5例患儿共进行13次食管扩张治疗,扩张治疗2~3次/例,治疗后所有患儿呕吐、喂养
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如或较轻微,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影响患儿远期预后及生存治疗。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头颅磁共振检查、脑电图、振幅整合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等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判断脑功能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为急性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的介绍一项关于危重症患儿谵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单中心试点研究。设计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对"儿童谵妄筛查工具——康奈尔大学儿童谵妄评估法(Cornell Assessment of Pediatric Delirium)"验证过程中所获数据进行二次分析。场所一家城市学术型医学中心的PICU对象连续入组99例患儿,年龄自新生儿到21岁。干预措施按DSM-IV标准评估入组患儿谵妄情况。方法和主要结果本研
期刊
目的介绍儿童急性肺损伤共识会议(Pediatric Acute Lung Injury Consensus Conference,PALICC)的最终推荐意见。设计儿童急性肺损伤专家共识会议方法27名专家于2年内多次会谈以制定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ediatric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PARDS)的分类方法及关于治疗和研究优先顺序的推荐意见。
目的评价经喉罩自主吸入七氟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疝修补术的80例患儿,ASA 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喉罩七氟醚自主吸入麻醉组(A组)和机控呼吸七氟醚麻醉组(B组),每组40例。患儿麻醉诱导采用面罩吸入七氟醚,麻醉至足够深度时A组患儿置入喉罩,连接麻醉机并保留自主呼吸,术中单纯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B组患儿在吸入诱导后静脉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然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