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检测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脓毒症是PICU的常见死亡原因,但目前临床上在脓毒症诊断、严重程度分级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尚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生物标志物。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可参与机体纤溶酶原激活、炎症反应以及多种免疫细胞的迁移、黏附、趋化、信号传导等,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炎症激发受体。相关研究表明,血清suPAR水平在感染性疾病显著升高。本文就suPAR检测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期能寻找客观、便捷、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对脓毒症患儿进行实时评估并筛选出适合入住PICU的患儿,使其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其他文献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舒血管物质,其合成与释放受多种因素调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血管扩张、心肌正性变力变时、肺保护、脑保护以及免疫调节等,在调节机体多系统的功能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拿大的一项研究发现,磺脲类药物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大于其他降糖药物。(Lancet Diabet EndocrinoL2014年11月在线版)尽管有关磺脲类药物对心血管的安全性存在许多争议,但这些药物仍然被常规用于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人员对已发表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发现磺脲类药物之间差异较大,建议临床医生使用这类药物时,应考虑选用格列齐特或格列美脲,不要使用格列本脲。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捂热综合征患儿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升高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PICU住院的23例捂热综合征患儿的资料,按照危重病例评分,分为高危组(5例)、中危组(12例)、低危组(6例)。按照发病前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8例)和非感染组(15例)。以门诊体检的同年龄段婴儿20例为对照组。观察PCT增高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原发感染及感
期刊
目的分析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儿童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死亡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我院诊断为非HIV感染PCP并接受治疗的全部病例,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和非存活组,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及死亡的风险因素。结果共计
目的分析糖原贮积病Ⅱ型婴儿型与晚发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PICU 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5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婴儿型与晚发型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结果5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儿中,3例为婴儿型,首发症状有呼吸困难、心肌肥厚、肝脏增大及骨骼肌无力,α-葡萄糖苷酶A浓度降低,2例完善基因检测,1例框移突变合并错义突变,1例2处错义突变。3例婴儿型均出现心律失常,2例死于致死
目的探讨儿童危重症转运及协作网络的优势及对于危重症患儿救治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重症医学科与上海市120跨省转运部合作,通过远距离院际转运收治的232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32例危重患儿转运自华东地区五省一市共31家单位,其中男141例,女91例;年龄29 d~13岁(中位数12个月);体重2.5~66 kg(中位数10 kg);小儿危重病例评分
期刊
目的确定开展以评估危重症患儿功能恢复情况及预测因子为目的的纵向前瞻性研究的可行性。设计前瞻性试点研究场所加拿大哈密尔顿麦克马斯特儿童医院的PICU对象入组标准包括年龄12个月~17岁,至少1个脏器损害,入PICU 48 h内存在行动受限或需卧床,以及PICU住院时间≥48 h。排除曾于NICU住院,筛查时运动功能良好或能维持基本功能,存在英语交流障碍及之前已入组的患儿。测量方法主要结果为可行性,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