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忆南京大屠杀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j677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12月13日,南京保卫战失利,这座千年古都便陷落在了日本侵略军之手,日军对南京人民开始了长达40多天的大屠杀。南京人民顿时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今年101岁的杭州老人汪发生,每当忆起当年南京大屠杀的景象,仍禁不住失声落泪……
  求助英国神父,躲过两次屠杀
  我是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二军(第八十七师)三十三团的一名通信兵,师长王敬久率领我们坚守上海前沿阵地到了最后,在日本鬼子强大的攻势下几乎全军覆没。南京周边地区全被日军占领,我们知道出逃无望,只好退回城内。南京城内已陷入混乱,一个老人听说我是从前线退回来的抗日战士,就好意叫我换上他家里的便衣,还带我一起进入难民收容所。
  这个难民收容所是英国设在南京的一个基督教会所建。自从南京城里响起第一声枪声起,前来避难者就像潮水般涌来。短短一天时间就收容了5000多人,几乎所有角落都站满了人,所有难民都睁着惊恐的眼睛,外面每一声枪炮声都会在人群内引起一阵躁动。开始几天难民们都把自带的食物分发给周围的人共吃,到后来带来的食物没有了,为了活命,基督教会的英国神父便给难民分发食物,起初是一天两个馒头,到后来一天就只有一碗稀饭了。难民们对分来的稀饭都舍不得吃,只有实在饿得受不了时才喝一口。


  当时我是个23岁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在收容所里引人注目。我知道日本鬼子很快会来收容所搜查。为寻躲搜查的良策我就去找基督教会的神父,他端详了我一阵后说:“主啊!济世救人的主啊!一定要救这个苦难的年轻人。如果日本人来,我来回答。”
  日军从12月13日进城起,就开始在南京城里枪杀平民百姓。16日上午,一大帮日本鬼子挎枪闯进了收容所。鬼子队长手拿指挥刀大嚷大叫。精瘦的翻译通知要所有的年轻男人都到收容所内的广场上集合。鬼子队长一边叫嚷,那个汉奸就一边翻译说:“只要是自愿承认自己是当兵的,可以免去死刑,只按俘虏对待。”我正要站出去,身旁的神父用手轻轻地拉了我一下。神父是个50多岁的人,比我见多识广,他早就看出日本人不安好心。当时有1000多人站出来承认是军人。随后,这些人就被汽车运走再也没有回来。事后才得知,她们全被日本鬼子运到长江边枪杀了,尸体就扔进了长江里。
  17日下午,又有大批全副武装的日本兵来到收容所并在四周架起机枪,鬼子队长又在叫嚷:“所有男青壮年统统到广场集合。”看到四周都架着机枪,难民们谁都没动。因头天被拉走的1000多人都没回来,大家知道凶多吉少。鬼子队长见没人自愿出列,便将指挥刀一挥,鬼子们就冲上前来用刺刀驱赶,共有1000多人被赶到广场上。就在被装上汽车时,英国神父替我求情说,我是他们基督教会的一名学徒。就这样,我再次躲过了第二次屠杀。后来据神父证实,被汽车拉走的人再次被屠杀扔进了长江里。
  英国神父的祈祷,阻止不了日军兽行
  收容所里剩下了妇女、老人和孩子,每个人内心都有不祥的预感。果然,18日上午,收容所外又停满了好几辆汽车。我们担心的事终于来临了,日本鬼子要对妇女下毒手了。这次来了200多个日本官兵,他们用刺刀把年轻妇女驱赶到广场上。就在日军进来前她们为躲避凌辱早在脸上涂上了污泥,把自己打扮成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2000多妇女中有一半被驱赶到了广场上。鬼子们用刺刀在妇女中挑选年轻漂亮的,被挑选出来的妇女极度恐惧地哭喊着,鬼子们用整桶的水浇泼到妇女脸上,并把妇女按倒在地强行清洗干净。见到年轻漂亮的女人就强行带走。
  队伍顿时大乱,许多妇女不甘受辱,被刺刀逼着脱衣服时就奋不顾身地与鬼子撕打。不甘受辱的妇女有的被鬼子刺刀刺死,有的遭遇更多鬼子的凌辱。妇女们的哭声让整个基督教会堂陷入前所未有的悲痛中。基督教会的神父们站在旁边一个劲地祈祷,可神父的祈祷无法阻止鬼子们的兽行。


  又有1000多名妇女被强行带走,除反抗遭到枪杀的100多名妇女,剩下的全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婆、老大爷及睁着惊恐眼睛的儿童。短短几天,原有5000多人的收容所现在剩下不到1000人。18日以后,又有一些零星的难民前来收容所投靠,因为日本鬼子每天在城里抢劫奸淫,无恶不作,实在没个容身之地,听说英国人的基督教会成立了收容所,难民们就历尽千辛万苦前来投奔,却没想到收容所里也不安全。唉,破碎的南京古城,哪里还有一块难民的立身之地啊?
  每天都能听到惊人的枪声,都有人倒在血泊中。每天都有新的难民躲进收容所,也有日本鬼子从收容所带走他们所需要的人。每天新进来的难民都会带来惨不忍闻的消息,听一个老妇人说,她亲眼看见日军的杀人比赛;还听人说,日军竟把中国妇女作为一种礼品奖赏给那些杀人如麻的士兵。更为可恶的是,日军嫌杀人太多用汽车装到长江边麻烦,后来就在南京城外的郊区挖坑掩埋。他们不动手挖坑,就用刺刀逼着一批手无寸铁的南京市民挖,挖好后就把这些市民杀害了。接着又用刺刀逼着另一批人掩埋,如此循环,作恶不止。据中国官方估计,日军在南京共屠杀我军民至少有30余万。
  向神父辞行,死里逃生出地狱
  南京的大规模屠杀延续了40多天,日本鬼子在南京枪杀30多万军民后,又在街上发布告示,声称要在全市范围内发放“安居证”,有“安居证”者能得到日军的保护,没有“安居证”者一律格杀勿论。
  日军为了实现对南京城长期统治的目的,对所有的青壮男性都严格审查,凡是被怀疑当过兵的一律就地枪杀或者抓去当劳工。为了起到威慑作用,他们在给南京市民发放“安居证”时明确规定,每张“安居证”要签定5家连保单,就是每5家亲戚为一个连保单位,在这5家亲戚中只要有一人是当兵的,其他人都会受到株连,全部处死。如果没5家亲戚,就以邻居、朋友充数,没5家连保就没有资格领取“安居证”,没有“安居证”的一经发现立即枪杀。为了能够领取所谓的“安居证”,我们收容所内的难民也自发自愿组织5家连保前往领取“安居证”。在领取现场,日本兵要对每个男性逐个检查,他们对男人的手掌和食指查得非常仔细,因为当兵者的手掌和食指上有老茧,发现一个就地枪杀一个。我因是通信兵平时很少拿枪,算是再次躲过日本人的鬼门关。


  为拯救难民,英国基督教会经过努力成立了一家难民医院,神父便安排我在医院做临时工,有了碗饭吃。每天在难民医院里看到自己的同胞遭受苦难,我的内心就感到特别郁闷。我暗自发誓,一定要从这里逃出去找部队,一定要重新上前线找日军算账。
  经过再三思考我下定决心要出逃,当向神父辞行时他惊讶不已。他一个劲地安慰我安心地在难民医院里工作。他劝导说,在难民医院里帮助难民也是一种助人为乐的功德,如果冒险出逃去报仇十有八九是前去送死,如果命都没了还谈什么报效国家呢?我流着眼泪说:我是个军人,看到同胞们遭受鬼子枪杀凌辱,我实在不配活着,宁愿去死也不愿做鬼子手下的一个“顺民”。见我出逃的决心坚决,他也就不说什么了。最后送了几张煎饼给我当干粮。他不停地为我祈祷平安,目送我走出收容所。
  1938年3月19日,早春严寒,冷风阵阵,我化装成一名小贩排在出城的队伍里等待检查。城门口有几个日本兵在盘查,先查看“安居证”,随后查问住在哪里,出城做什么,什么时候回城,五户联保长是谁。日本兵尤其对年轻力壮的男人盘查最严,除了仔细盘问,还逐一检查身体,看有没有带武器,手掌和食指上有没有长老茧等。因为有了英国神父作为幌子,我声称是出城进货的,我把“安居证”留在了城门口,对守门的日本兵说回城时再取,守门的日本兵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终于放行让我出了城门。
  我随着出城的人群慢慢走出了城门,当我走出南京水西门时,心中的石头才终于落了地。我终于逃出来了,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死里逃生,终于逃离了大屠杀时期的人间地狱,走到没有日本兵的地方,我禁不住挥舞着双手高呼:“中华民族万岁!中国人民万岁!我们一定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我的叫喊声引来了周围一些人的响应,大家也学着我的样子,紧握着拳头高喊:“中国人民万岁!我们一定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我带着神父送给我的干粮一路前行,因为南京城外也被日军控制了,我专捡小路行走,遇有日本兵把守的关卡就绕远路过去。一直走了20多里路才来到南京城外的大胜关渡口。那天的运气真好,渡口上的日本哨兵刚好去吃饭喝酒去了,而下午换岗的哨兵还未及时赶到。事不宜迟,我马上登上一条停靠在渡口的小船,催促船老大送我过江。此时另有3个人也要争着过江。我们刚上船,下午换岗的日本哨兵就赶到了,日本哨兵看到我们未经检查就私自上了船,二话不说就向我们开枪。船夫见日本哨兵开枪阻止,便急速撑船向江心划去,并愤怒地说,反正是个死,还不如拼了老命将你们送过江去。我在船上连声称谢!船夫是个30多岁的硬汉子,他听我说是要去找部队上前线抗日,一定要跟着我去打日本鬼子。把船撑到了对岸后,这名姓徐的船夫连船也不要了,他在江对岸的一个小村里有一个亲戚,我们先在他亲戚家住了一夜。次日我们一起踏上抗日的路程。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在武汉找到了部队,从此又重新开始了抗战征程。
  (责编 孟红)
其他文献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6月,山西省广播电视台和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联合制作大型抗战系列节目《铭记》,特邀著名军史专家、中国军事科学院原军史所抗战研究组组长岳思平研究员主讲。本刊编辑部人员应邀到现场聆听了岳思平讲座,并进行了专访。岳思平谈到的关于抗日战争的一些基本问题,释疑解惑、激浊扬清,对我们学习这段历史具有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的重要作用。  记者:长期以
期刊
我手中收藏有一枚“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即“抗大”校徽。摆弄此枚校徽,引发我无限遐想。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其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学校。1936年6月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改称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中央任命林彪为“红大”校长兼政委,刘伯承为副校长,罗瑞卿为教育长,杨尚昆为政治部主任。1937年1月,“红大”迁到延安,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抗大是中共培养
期刊
2015年6月19日下午,纪念《党史文汇》创刊30周年座谈会在太原召开。会议由省委党史办公室副主任钟启元主持,省委党史办公室主任于若洁作了重要讲话。参加座谈会的有四位省级老领导:省政协原主席郭裕怀、省人大原常务副主任杨安和、省人大原副主任光敏、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潭生,省新闻出版部门的相关领导:戎晓峰、邢书良、夏祯,专家、学者、读者、作者、评者的代表:赵政民、艾斐、王志超、相从智、徐久刚、王宏伟、林卫
期刊
重视妇女地位  明确妇女工作的方向  抗战时期延安的妇女工作,始终是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关怀指引下开展的。不仅党在关键时期提出妇女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及时发现和纠正妇女运动中的偏差,而且党的领导人还经常参加妇女们的集会和活动,或是讲话,或是题词,指导妇女运动健康发展。  1937年3月8日,延安召开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有四五千人到会。朱德、郭洪涛(边区党委书记)发表演说,希望妇女们积极投入革命队伍中来
期刊
八路军一一五师是一支以骁勇善战名震中外的铁血雄师。太原失陷后,奉命挺进晋西南,独立自主地开展山地游击战,创建抗日根据地。在一年的时间里,屡战屡胜,所向披靡,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以卓越战绩支撑和推动了山西乃至华北抗战。  挺进晋西南是毛泽东的战略部署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在华北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升为主要地位。太原失守当天,毛泽东致电八路军
期刊
玉珍:  由南溪来信数封均收到,悉一切情形,又家中朱理书①来信亦悉。许杨明②近到我处,见面亦谈及家中情况,十年来的家中破产、凋零、死亡、流亡、旱灾、兵灾,实不成样子,我早已看到封建社会之破产,这是当然的结果。尚书死去,云生转姓,后事已完,我再不念及,惟两老母亲均八十,尚在饿饭中,实不忍闻。望你将南溪书籍全卖及产业卖去一部分,接济两母两千元以内,至少四百元以上的款,以终余年,望你千万办到。至于你的生
期刊
预知任过旧职的曾日三会很优秀  1932年12月25日,周恩来致信苏区中央局,提出要正确对待曾在旧政权任职人员的问题。其时,几位级别较高的机关干部对出身于旧职员而时任红三军政治部主任的曾日三有所怀疑,并产生了某种情绪。  周恩来敏锐地意识到这是牵涉党的政策的大事,不可等闲视之。他在信中首先指出:“曾日三并非教育局长,系局中职员,且左倾。”继而肯定他参加革命后“一向都好,入党后亦未曾有严重错误。今年
期刊
我是太原市娄烦县人。1947年在晋绥老解放区参军,先后参加过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军旅生涯多年,但我记忆最深的是67年前太原前线指挥部给我们攻城部队下达的“打太原空进空出,出城时两袖清风”铁的指令。  我16岁参军,当时我家房无一间(佃租住房),地无一垄(租种地主土地),是叮当响的穷人。参军后先是在晋绥八分区警卫连当战士,不久正式编入晋绥军区独立旅警卫连,从交城山下到了晋中平川,参加了几次
期刊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月18日,主题为《扬抗战精神 共圆中国梦》的中华两岸百名将军部长与书画家作品展在山西太原开展。省政协主席薛延忠,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省军区政委郭志刚与原山西省委书记、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胡富国等北京来宾一起参加开展仪式并观看展览。  此次书画展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八路军研究会、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晋文化研究会、中国
期刊
人是要有信仰的。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归宿,它决定了一个人终生的奋斗目标。共产党员从入党第一天起,就注定要为自己的信仰奋斗终身,并要永远接受各种形式的考验。  革命时代:生与死的考验  《聂荣臻回忆录》提到,红军之所以能打胜仗,除了靠正确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主要靠压倒敌人的士气。士气从哪里来?靠指战员的阶级觉悟,靠广大指战员知道为何而战,靠政治思想工作。……试问我们的每一个红色战士,为什么当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