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两岸百名将军部长与书画家作品展在太原举行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月18日,主题为《扬抗战精神 共圆中国梦》的中华两岸百名将军部长与书画家作品展在山西太原开展。省政协主席薛延忠,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省军区政委郭志刚与原山西省委书记、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胡富国等北京来宾一起参加开展仪式并观看展览。
  此次书画展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八路军研究会、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三晋文化研究会、中国将军诗书画院、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军威科技集团、仁山仁海文化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多位原国家领导人、老红军、老八路、新四军老战士和上将、部长担任顾问。该展览共展出了海峡两岸240位将军、部长和百余名书画家创作的书画作品近400幅,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国民党副主席吴敦义、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等人也送来作品参展。作品以弘扬抗战精神为主题,用正、草、隶、篆、国画等中国传统书画形式,以勿忘国耻、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共促发展的警句等为主要内容,充分表达了中华两岸的将军部长热爱祖国、热爱和平、反对侵略、复兴中华、共圆中国梦的情怀。(曲星)
其他文献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多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而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战略指导,则是这一作用的突出体现之一。  率先举起抗日救亡的大旗,  向日本侵略者宣战  九一八事变后的9月25日,毛泽东同朱德、贺龙、彭德怀等联名发表《中国工农红军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告白军士兵兄弟书》,谴责南京国民政府不
期刊
抗战时期,在山西抗日战场上,广大军民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诞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抗战诗歌。这些诗歌是壮士出征的战鼓,是军民进军的号角,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它表现了抗日军民在凶恶的外敌面前同仇敌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百折不挠、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气魄为支柱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重读这些抗战诗歌,我
期刊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6月,山西省广播电视台和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联合制作大型抗战系列节目《铭记》,特邀著名军史专家、中国军事科学院原军史所抗战研究组组长岳思平研究员主讲。本刊编辑部人员应邀到现场聆听了岳思平讲座,并进行了专访。岳思平谈到的关于抗日战争的一些基本问题,释疑解惑、激浊扬清,对我们学习这段历史具有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的重要作用。  记者:长期以
期刊
我手中收藏有一枚“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即“抗大”校徽。摆弄此枚校徽,引发我无限遐想。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其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学校。1936年6月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改称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中央任命林彪为“红大”校长兼政委,刘伯承为副校长,罗瑞卿为教育长,杨尚昆为政治部主任。1937年1月,“红大”迁到延安,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抗大是中共培养
期刊
2015年6月19日下午,纪念《党史文汇》创刊30周年座谈会在太原召开。会议由省委党史办公室副主任钟启元主持,省委党史办公室主任于若洁作了重要讲话。参加座谈会的有四位省级老领导:省政协原主席郭裕怀、省人大原常务副主任杨安和、省人大原副主任光敏、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潭生,省新闻出版部门的相关领导:戎晓峰、邢书良、夏祯,专家、学者、读者、作者、评者的代表:赵政民、艾斐、王志超、相从智、徐久刚、王宏伟、林卫
期刊
重视妇女地位  明确妇女工作的方向  抗战时期延安的妇女工作,始终是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关怀指引下开展的。不仅党在关键时期提出妇女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及时发现和纠正妇女运动中的偏差,而且党的领导人还经常参加妇女们的集会和活动,或是讲话,或是题词,指导妇女运动健康发展。  1937年3月8日,延安召开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有四五千人到会。朱德、郭洪涛(边区党委书记)发表演说,希望妇女们积极投入革命队伍中来
期刊
八路军一一五师是一支以骁勇善战名震中外的铁血雄师。太原失陷后,奉命挺进晋西南,独立自主地开展山地游击战,创建抗日根据地。在一年的时间里,屡战屡胜,所向披靡,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以卓越战绩支撑和推动了山西乃至华北抗战。  挺进晋西南是毛泽东的战略部署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在华北以国民党军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升为主要地位。太原失守当天,毛泽东致电八路军
期刊
玉珍:  由南溪来信数封均收到,悉一切情形,又家中朱理书①来信亦悉。许杨明②近到我处,见面亦谈及家中情况,十年来的家中破产、凋零、死亡、流亡、旱灾、兵灾,实不成样子,我早已看到封建社会之破产,这是当然的结果。尚书死去,云生转姓,后事已完,我再不念及,惟两老母亲均八十,尚在饿饭中,实不忍闻。望你将南溪书籍全卖及产业卖去一部分,接济两母两千元以内,至少四百元以上的款,以终余年,望你千万办到。至于你的生
期刊
预知任过旧职的曾日三会很优秀  1932年12月25日,周恩来致信苏区中央局,提出要正确对待曾在旧政权任职人员的问题。其时,几位级别较高的机关干部对出身于旧职员而时任红三军政治部主任的曾日三有所怀疑,并产生了某种情绪。  周恩来敏锐地意识到这是牵涉党的政策的大事,不可等闲视之。他在信中首先指出:“曾日三并非教育局长,系局中职员,且左倾。”继而肯定他参加革命后“一向都好,入党后亦未曾有严重错误。今年
期刊
我是太原市娄烦县人。1947年在晋绥老解放区参军,先后参加过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军旅生涯多年,但我记忆最深的是67年前太原前线指挥部给我们攻城部队下达的“打太原空进空出,出城时两袖清风”铁的指令。  我16岁参军,当时我家房无一间(佃租住房),地无一垄(租种地主土地),是叮当响的穷人。参军后先是在晋绥八分区警卫连当战士,不久正式编入晋绥军区独立旅警卫连,从交城山下到了晋中平川,参加了几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