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强调实验能力,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加大信息量的传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确实先进,但也非万能,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而又恰当地使用好多媒体,真正发挥多媒体的功能,起好辅助教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我们应该探索的问题。
一、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效益选择多媒体
教学是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就其本身而言,它具备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首先确定教学对学生学习内容所达水平程度的期望,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其次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课堂上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循目标指导法则,教学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与效益,其选用的原则自然必须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因此,媒体的应用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做到媒体展示的知识内容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
二、制定教学策略,优化组合多媒体
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的程序与方法、媒体的选择与优化组合等。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教学策略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所以教学策略的制定是多媒体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制定教学策略与选择多媒体时,教师应重点考虑如何通过教学策略的制定,尽可能地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并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对于生物课堂教学的设计来说,教学策略的制定主要是指:对多媒体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点的确定,对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时机的确定。例如,教师在设计《绪论》一课教学策略过程中,如果打算选择传统教学手段,那么在确定教学方法时一般会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其教学效果可能不一定理想:如果打算适当选用多媒体,那么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对原来的讲授法及教学程序就要作相应的改变,运用网络环境,使用超级链接,通过网线将教学资料库中的资料传输过来,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不同侧面接触教学内容,在达到教学要求的同时,拓宽知识面,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
尽管媒体的形式特点不同,传播信息的内容不同,但如果教师的演示千篇一律,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媒体使用的方式要灵活,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
1.新授课。在生物教学中,新授课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目的在于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优势,恰当选用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传统媒体(标本、模型和挂图等)是上好此类课必不可少的。CAI软件能够克服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信息量大,图像生动,音响逼真,在理论教学中,可根据内容特点,合理选用,互相配合。如形态部分的“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这部分内容,因细胞器微小,肉眼难以观察清楚,在教学中配以模型,以CAI软件演示其内部结构,就有利于学生掌握其内部构造,形成深刻的印象。
2.实验课。实验课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提高分析观察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模拟系统自已“动手”剖析,可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对比、抽象、归纳、系统化和全面化,达到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在指导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方法。如:虚拟家兔解剖,学生可以用鼠标代替解剖刀对家兔进行解剖,还可以调整角度进行观察。通过计算机可以反复进行实验,打破思维的束缚,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发挥想象和思考,激发创新能力,增强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3.复习课。生物的许多内容都是需要反复理解和记忆的,学生可以通过终端与网络中心连接,将课堂上讲解的多媒体课件再次从教学资料中心的服务器读取,对不理解的环节可以反复观看,并且可以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内容,这不仅能大幅度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多媒体
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时期,因而多媒体具有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心理学也表明,中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身心疲倦;经常性地使用电脑,也容易使视力下降。因而,多媒体在生物课堂的使用,要注意两点:一是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艳、乱;二是一定要适时适度,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完善,加上高中生物的部分与化学相关的内容接触较早,给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麻烦。如“蛋白质的结构和合成”,通过多媒体模拟蛋白质的各种空间结构和其合成过程,学生可相对轻松地理解蛋白质的多样性、多肽、肽键等概念及相互关系。
多媒体的应用和发展,既实现了文字、图象、声音等多种信息的同步输出,又能超越时空界限,把学生的思维带进微观世界模拟的试验环境,以及美好的大自然之中。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而是在观察和思考中,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应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诱思情境,展示相关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长期坚持,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效益选择多媒体
教学是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课堂活动。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就其本身而言,它具备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首先确定教学对学生学习内容所达水平程度的期望,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其次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课堂上的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循目标指导法则,教学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与效益,其选用的原则自然必须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因此,媒体的应用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做到媒体展示的知识内容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
二、制定教学策略,优化组合多媒体
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的程序与方法、媒体的选择与优化组合等。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教学策略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所以教学策略的制定是多媒体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制定教学策略与选择多媒体时,教师应重点考虑如何通过教学策略的制定,尽可能地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并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对于生物课堂教学的设计来说,教学策略的制定主要是指:对多媒体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点的确定,对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时机的确定。例如,教师在设计《绪论》一课教学策略过程中,如果打算选择传统教学手段,那么在确定教学方法时一般会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其教学效果可能不一定理想:如果打算适当选用多媒体,那么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对原来的讲授法及教学程序就要作相应的改变,运用网络环境,使用超级链接,通过网线将教学资料库中的资料传输过来,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不同侧面接触教学内容,在达到教学要求的同时,拓宽知识面,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
尽管媒体的形式特点不同,传播信息的内容不同,但如果教师的演示千篇一律,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媒体使用的方式要灵活,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
1.新授课。在生物教学中,新授课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目的在于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优势,恰当选用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传统媒体(标本、模型和挂图等)是上好此类课必不可少的。CAI软件能够克服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信息量大,图像生动,音响逼真,在理论教学中,可根据内容特点,合理选用,互相配合。如形态部分的“细胞的亚显微结构”这部分内容,因细胞器微小,肉眼难以观察清楚,在教学中配以模型,以CAI软件演示其内部结构,就有利于学生掌握其内部构造,形成深刻的印象。
2.实验课。实验课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提高分析观察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模拟系统自已“动手”剖析,可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对比、抽象、归纳、系统化和全面化,达到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在指导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方法。如:虚拟家兔解剖,学生可以用鼠标代替解剖刀对家兔进行解剖,还可以调整角度进行观察。通过计算机可以反复进行实验,打破思维的束缚,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发挥想象和思考,激发创新能力,增强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3.复习课。生物的许多内容都是需要反复理解和记忆的,学生可以通过终端与网络中心连接,将课堂上讲解的多媒体课件再次从教学资料中心的服务器读取,对不理解的环节可以反复观看,并且可以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内容,这不仅能大幅度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多媒体
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时期,因而多媒体具有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但心理学也表明,中学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身心疲倦;经常性地使用电脑,也容易使视力下降。因而,多媒体在生物课堂的使用,要注意两点:一是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艳、乱;二是一定要适时适度,使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切忌频繁滥用,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完善,加上高中生物的部分与化学相关的内容接触较早,给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麻烦。如“蛋白质的结构和合成”,通过多媒体模拟蛋白质的各种空间结构和其合成过程,学生可相对轻松地理解蛋白质的多样性、多肽、肽键等概念及相互关系。
多媒体的应用和发展,既实现了文字、图象、声音等多种信息的同步输出,又能超越时空界限,把学生的思维带进微观世界模拟的试验环境,以及美好的大自然之中。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而是在观察和思考中,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应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诱思情境,展示相关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长期坚持,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