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治探讨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现已成为颅脑损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易被忽视,及时动态复查CT,发现血肿,积极治疗,可有效提高本病的治疗和预后。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颅脑外伤患者1276例,其中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6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62例,其中男41例,女21例,年龄10~79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8例,打击伤9例,高空坠落伤25例,受伤首次检查时间<3 h 29例,3~6 h 25例,6~12 h 7例,12~24 h 1例。
  1.2 CT检查结果 本组62例患者入院后30 min内首次行头CT检查未发现异常者12例,脑挫裂伤11例,单侧硬膜下血肿9例,双侧硬膜下血肿4例,单侧硬膜外血肿7例,双侧硬膜外血肿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脑内血肿8例,气颅1例。3~24 h复查CT新发血肿16例,血肿扩大者9例,24~48 h复查CT小时新发血肿13例,血肿扩大者6例,48~72 h新发血肿8例,血肿扩大者2例,3~7 d后复查新发血肿3例,血肿扩大者1例,21 d后复查新发现血肿3例,血肿扩大者1例。
  2 结果
  发现确诊迟发性颅内血肿后,手术清除血肿21例,合并去骨瓣减压3例,保守治疗38例,结果良好47例,重残9例,死亡6例。
  3 讨论
  1977年Frech和Dudin[1]首次提出外伤性迟发性血肿的概念[1],但临床发现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并非只发生在脑内,也可发生在硬膜外或硬膜下,因此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完整定义为:颅脑损伤后经再次影像学检查,首次检查无血肿的部位出现新的颅内血肿。
  我们救治迟发性颅内血肿体会:①密切观察临床动态变化,及时复查CT[2]。患者首次CT检查未见出血病灶而出现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或症状缓解后再次出现头痛、烦躁等症状者及时复查CT;②CT检查示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积水、骨折、气颅等征象时,需定期复查CT。这是因为损伤早期病理变化不明显或病灶太小,CT不能显示典型征象,而外伤后数小时至数天后复查CT才能显示典型病理改变[3];③观察和治疗过程中出现新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本组62例分析结果认为:伤后2 d内是病情变化的最快期,伤后3 d~1周之内是迟发性颅内病变的好发期。应密切观察病情。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具有隐蔽性和迁延性等特点,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关键。
  参考文献
  [1] Frech BN,Dudin AB.The value of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in the management of 1000 consecutive head injuries.Surg Neurol,1977,7(3):171-183.
  [2] 莫瑞嘉.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CT诊断.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137-139.
  [3] Baalen B,Odding E,Maas AI,et al.Traumatic brain injury:classification of initial severity and determination outcome Dissbil Rehabil,2003,25(1):9-18.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针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负压呼气流量(NEP)技术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哮喘临床评分标准分为轻度组(0~4分)和重度组(5~12分);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肺功能仪通过NEP技术检测呼吸功能和潮气量(VT),比较应用与未应用NEP时潮气呼吸流量-容量曲线(F-V曲线)的差异,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病灶切除术后应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03例经膀胱镜病理活组织检查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行经尿道钬激光治疗,术后予吡柔比星30mg+5%葡萄糖溶液50ml膀胱灌注.结果 103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6~48个月,89例治愈,9例好转,5例复发,无癌变.总有效率为95.1%(98/103).结论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病灶切除术后应用吡柔
目的分析1例紫杉醇注射液致心肌损害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该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临床信息,对其发生原因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紫杉醇注射液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