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总统宝座的下跪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king_man_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尔德是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他13岁时,养母因受刺激患了精神疾病,每天都要大骂他一顿,直到他跪地道歉为止。詹姆斯非常孝顺,无论何时何地,每当养母发病,他都会向她跪地道歉:“妈妈,都是我不好,求您别生气了。”
  不但如此,詹姆斯还想方设法为养母治病。由于家境贫寒,上学期间,他半工半读,供自己读书、供养母生活,给养母治病。直到他50岁时,才把养母的病治好。这时,他已向养母跪地道歉了37年。
  就在养母病愈的这一年,詹姆斯参加了总统竞选。可竞争对手太强,他根本不占优势。
  一天,正在进行一场关键的竞选演说,眼见詹姆斯即将失利,突然,一个老太太登上演讲台,径直奔到詹姆斯跟前。还没等詹姆斯反应过来,老太太伸手就给了他一记耳光,并破口大骂:“你这个蠢蛋……”在观众的惊叫声中,老太太越骂越凶。
  詹姆斯見是养母,以为她旧病复发,随即双腿跪地,对老太太说:“妈妈,请您原谅,我再也不惹您生气了。”谁知,老太太拉起他的手,把他拽到自己身边,然后对着听众动情地说:“今天,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这是我的养子詹姆斯,从少年到中年,他就是像刚才那样照顾了我37年。我除了刚才这次是装病以外,过去的37年我可是真的病了。我现在之所以这样做,只是想告诉大家,像詹姆斯这样的好人,如果当选了总统的话,那肯定是所有人的福气。”
  眼前的一幕震撼了民众,也赢得了民众,选民们纷纷把选票投给詹姆斯,使他的得票数迅速超过竞争对手,最终夺得总统宝座。
  人心向善,举世公认。世上最能赢得人心的,莫过于有一颗善良的心。
其他文献
跳舞之前先热身5~10分钟rn现在很多中老年人在跳舞之前都忽略了热身这个环节,往往是音乐响起便开始翩翩起舞,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因为身体由静止到运动,各个部位和关节还没
一位73岁的老翁,10年前曾因脑梗一度生活不能自理,老年痴呆症也悄悄走近。他经常站在离家只有几步远的村口,想不起家在哪儿。隔三差五,家人就要全体出动去寻找他。孝顺的女儿怕父亲走丢,就做了一张求助卡,挂在老人身上。老人意识清醒时,看到儿女为照顾自己东奔西走,既内疚又心疼。他决心为了儿女,为了不忘记自己最亲的人,更为了自己人生最后的尊严,作出改变。  从那以后,老人振作起来,开始每日背诵《道德经》,及
期刊
在国外,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放弃传统墓园,选择自然生态墓葬方式.人们可以选择让自己的骨灰变成一棵树,或者选择葬在一棵树下面.rn德国人莫林专门生产可以长成大树的骨灰坛.在可
变老是变得更好  没有任何人能够对抗衰老,因为这是自然规律。问题在于,对这种自然规律应该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  美国社会其实对衰老非常敏感。比如,一般的社交礼仪,不能随便问人家的年龄,对女士尤其如此,好像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已经四十好几。但是,你在健身房有时会碰到老人骄傲且主动地向你宣布:我今年76岁!显然,对他来说,高龄反而成了一种正能量。  还有一种例外就是长跑比赛中,每个参赛者的年龄都会公布。
苔藓墙成为对付空气污染的最后一根稻草。为治理空气污染,德国斯图加特市政府决定斥资近40万欧元(1欧元约合人民币7.3元),于2017年在城市污染最严重地区建一堵苔藓墙。  斯图加特是奔驰汽车和保时捷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也被称作“德国空气污染之都”,是德国空气微颗粒物超欧盟标准天数最多的城市。目前,該市空气中的微颗粒物平均浓度为89微克/立方米,超出标准一倍多。  早在2014年10月,市议会就提出了
主持人科班出身  “健康,重中之重!”这是德国一档养生节目的宣传语。德国140多家电视台都办有养生节目,从主持人到专家的资质,再到节目内容,都进行严格管理。  德国的养生节目主要有专业医学类、身边生活类、看病服务类等类型。德国有一个在欧洲拥有最多观众的频道———德国健康电视台,其节目分为“诊所故事”“动物健康”等10个部分,为各个年龄段的人提供健康服务。  德国卫生部规定,德国养生节目主持人、编辑
尊重个体是法国文化特色。我有不少为人父母的朋友,孩子不喜欢吃什么,他们不勉强,不愿意去幼儿园就不去。但是对孩子的尊重绝不会演变为溺爱———你想做什么可以,但很多事情你绝对不能做;非要试试,那就试吧,自己承担后果;还有一些事情你应该做,实在不想做,将来不要后悔。  法国孩子很小就明白独立的意义,不只是打工挣点小钱,而是在所有方面对自己负责。有一天,我和朋友带着她三岁的儿子去散步,她对孩子说,一定不要
晚上,和朋友去听了一场关于欧盟经济的研讨会,法德两国的教授和听众唇枪舌剑,好不热闹。80%的听众都是老年人,白发苍苍。但是,他们认真地做着笔记,抢着发言,针锋相对地辩论……相比起来,在场的年轻人倒显得吊儿郎当,时不时会掏出手机刷一下社交网络。  其实,无论是公开性的研讨会、新开放的艺术展还是在公共图书馆,经常能看到很多老人,他们的“學霸”程度常常让我感到羞愧。  记得某次在一个学外语的社交网络上,